人过五十,这五种人喜欢独来独往,看看你在其中吗?

01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在社交方面,需要做减法。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于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

人生的下半场,你还追求热闹,就会活得烦恼不休。习惯独来独往,把人生看淡,烦恼就不见了。

人过五十,这五种人喜欢独来独往,看看你在其中吗?真心希望你,年纪越大,生活越安宁。

02

第一种:吃过大苦的人。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

从字面上,化解痛苦,很简单,放下执念即可。从内心深处,想要化解痛苦,难上加难。

任何事情,自己不去经历,只是道听途说,那么你对事情就是一知半解的。

有这样一个脑筋急转弯:青春痘长在哪里,最不担心。

答案就是:长在别人脸上。

别人的痛苦,你可以感受到,但终究不是亲身体验,不会感同身受。

因此,唯有你自己感受到的,才能刻骨铭心,并且从中找到放下的方法。

人过五十,你的经历越丰富,你吃过的苦越多,反而越不会在乎了。痛苦变成了身体里的伤疤,虽然还能想起来,但是想起来的时候,也是云淡风轻的样子。

吃过多少苦,就享受多少福气。大部分的人,都是先苦后甜的。从痛苦里走出来的人,不再指望谁帮助自己、感同身受。他只是默默无闻地过日子,苦乐都无所谓。

03

第二种:看淡职场的人。

人过五十,和退休的日期,越来越近了。

在职场上,这个年纪的人,到了“天花板”的位置。你就是努力折腾,也没有太大意义了。

那些不认命的人,五十多岁的时候,还和年轻人一起竞争,面红耳赤,反而会引起别人的厌恶。

周立波曾说:“职场三定律: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

年轻人,在职场上,要忍住了,学会低头,多学一些知识,毕竟自己羽翼未丰,不能和别人抗衡;人到中年,要心狠一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把职场的经验变成升职加薪的筹码。

五十岁以后,你到了第三个层面:滚。

成年人,真正的离开,都是很安静的。你要离开职场,无需大呼小叫,默默地退出位置,有退休的准备,就好了。

在职场上,不再奢望有所作为的人,和同事就会保持距离,也会疏远上司。毕竟,他不要求上司“高看一眼”,也不指望同事会把他捧到高处。

04

第三种:家底殷实的人。

临近退休的人,需要做好养老的准备:家里有存款、房子、养老金,贴心的爱人,有出息的儿女。

归根结底,老年人想要活得幸福,需要家底殷实。

俗话说:“有钱,是做人的底气。”

当你手里有了钱,哪怕是生病了、失业了、离婚了,都不怕。钱在关键时候,可以化解风险,保障身体健康。

五十知天命。一个人一辈子能够赚多少钱,到了这个年纪,就心中有数了。没有钱人,心里很慌;有钱的人,不慌不忙,有没有人和自己交往,都不会强求。

因此,家底殷实的人,喜欢独来独往,在交际方面,比较随意。

05

第四种:有癖好的人。

朱自清在《杂文遗集·蒙自杂记》里写到:“老头儿有个老伴儿,带一个伙计,就这么活着,倒也自得其乐。”

人老了,老两口在一起,只要找到了乐趣,干啥都开心,至于有没有人关注、鼓掌,都不太重要。

很多人在五十岁之后,放下了工作和赚钱方面的想法,把曾经的爱好拿起来,生活就变得丰富多彩了。

比方说,遛狗、绘画、唱歌、弹琴、钓鱼。

唱一首歌,给自己听就好了,偶尔发到网上,也不在乎点击率多少。

在公园里,可以看到练习唱歌的老人,他自娱自乐,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眼色。

那些独来独往的老人,不见得是孤独,往往是内心很通透,生活很快乐。

06

第五种人,无欲无求的人。

从常人的眼里看,陶渊明就是一个另类的人。他认为,当官不是为了名誉和财富,而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他在《归去来兮辞》里写到:“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做人,没有必要为了五斗米折腰,不要因为官位而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当一个人摆脱了欲望,不再贪图富贵、地位、名誉这些虚伪的东西,在交际方面就会“淡泊从容”。

陶渊明辞官之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写下了很多诗词歌赋。他真正活成了自己,也找到了快乐。

唐朝的杜甫,一生都在关心贫苦的人,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他自己活得很苦,却浑然不觉。

把生活的苦忘记,把内心的满足放大,一个人就真正知足了。

人过五十,不求人,不看人脸色,就会越来越习惯独处。

独处是一个人的强大;

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独处是一个人的真实。

人过五十,懂得享受孤独,内心会更加明亮,生活会越来越清净。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