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苏东坡:波澜曲折读炎凉“一蓑烟雨任平生”

文/莫军炜

历史上庚子年和辛丑年,自然灾害变多,突发事件频频,世界动荡不安……似乎成了不争的事实。就个人而言,也是波澜曲折,惊喜与痛苦相伴,没有被新冠疫情肆虐而吓到,也没有被生活苦累折磨而退缩,依然抱定“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超然、旷达态度,把别人的苟且活成了潇洒,在别人无奈抑郁里走出了业绩璀璨。可还是摆脱不了命运捉弄,被疯狗所咬,卧榻静养月余,先后细阅了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和祁念曾的《苏东坡传》以及《苏东坡集》,慨然而叹,犹如醍醐灌顶,即使生活再不如意,也要笑对人生。

过去喜欢苏轼是因为掌握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道人有道山不孤”的优美诗词。当再读了苏东坡的传记后, 更进一步认识了苏轼,其一生历经坎坷,达则金马玉堂,穷则南荒逐客,常常被命运摆弄,胸臆间积郁着一腔难平之气,在痛苦而又孤独的人生路上通过诗词宣泄,始终保持着得志不忘形,失意不自怜的人生态度,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人生低谷,且善于调整自己的态度,化解内心的痛苦,最终成就为一个抱负非凡、才气纵横的知识分子。

真正的知识分子,既能继承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前人的成果和经验,又要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且特立独行,不为世俗所蔽,不与现实妥协,勇于挞伐社会现存的成见、迷信和一切腐旧的功力思想。苏轼就是“薄富贵、藐生死”、拥有至高无上精神财富的知识分子,也造就了他一生波澜曲折,几与祸患相始终的命运。北宋文学家李廌在苏轼会葬的斋筵上所作致语:“……道大莫容,才高为累。惟才能之盖世,致忌嫉之深仇。久蹭蹬于禁林,遂飘零于瘴海。……皇天后土,知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

纵观苏轼一生,从二十岁进士及第,曾先后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常州病逝。六十四年的蹉跎人生,苏轼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学创作上,胸襟浩荡、乐观豁达、正气凛然。云之行,水之流,皆是气势之动,动止皆由于气的缘故。宋孝宗赵昚好其文而追慕其人,赞曰:“苏轼养其气以刚大。”也正如王称的纪传体北宋史《东都事略》所评价的那样“受之于天,超出乎万物之表,而充塞乎天地之间者,气也。施之于事业,足以消沮金石;形之于文章,足以羽翼元化。惟轼为不可及矣。故置之朝廷之上而不为之喜,斥之岭海之外而不为之愠,迈往之气,折而不屈,此人中龙也。”

生在知识广被推崇、文化达到巅峰时期的苏轼,一入京朝,就崭露头角。其一生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左耳非凡。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这都得力于善用其气的结果。

虽说北宋文化灿烂,但政治环境并不称心如意,注定苏轼一生与毁谤、诬陷和迫害相纠结。不论是“乌台诗案”,还是一贬再贬,直至荒蛮之地的儋州,苏轼都能从容而处之,纡解心里压迫。“人间何处不巉岩”,自信“生有自来,逝有所为”,不论现实如何困苦,他都热爱生活,气不恃力而行,在歌咏爱情、友情、佳肴、美酒,欣赏书画艺术之余,尚友陶潜,力竭回归自然,其《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就是明证。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算得了什么。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

读苏轼文章、细品苏东坡,再想想自己。人生的坎坷还有什么过不去?虽没有苏东坡的大富大贵,但也没有其生死攸关或贬谪荒蛮瘴疠之地的艰辛。只要每天充实地度过,“也无风雨也无晴”岂不是一种安宁幸福?五十年来,一次又一次地失落,在失落中向着另一个目标继续奋进。人生,就是不停地唏嘘、遗憾、前进。谁的人生不曾声嘶力竭地哭过,不曾淋漓尽致地笑过?如今五十已过,好似秋风送爽的季节。浪漫的春色已经远去,夏日的热情渐渐淡化,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金黄色的收获景象。这也许就是“五十知天命”。曾经的坎坷、曾经的波澜、曾经的悲哀、曾经的轻狂,都已经变成了遥远的过去。经历了挫折和磨砺,换来的是宽恕和从容,坦然和淡定。学会用平和的心态看待身边的事,学会了告诉自己少发脾气,少抱怨,学会低调做人,耐心做事,学会容忍别人错误,懂得宽容的智慧。

在历史的长河中,生命的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精神不老却是我们追求和可能达到的美妙境界。只要我们执著地追求过,认真地生活过,辛勤地耕耘过,真诚地爱过。即使是漫漫人生,没有大起大落,也知足矣。

闲暇之余与其胡乱想,还不如静坐读读苏东坡。

作者简介:

莫军炜,中国法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社科院宝鸡分院特约研究员、陈仓区社科联副主席。已出版学术著作《西虢的历史与文化》和散文集《虢镇这个地方》。

(0)

相关推荐

  • 试与苏子共携手,一蓑烟雨任平生_03

    苏轼,世称苏东坡,被历代名家褒评为五百年不世出的俊才. 天禀极高而少年苦读远胜常人,学识渊远而生性旷达.苏子一生在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间起伏跌宕,令人唏嘘-- 一代又一代的文人迷恋苏轼,他在诗词文赋.书 ...

  • 读《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

    很早以前就知道季羡林老先生,后来还得知竟然有幸和这位大师级人物是半个老乡,同样出生在山东西北的贫困县

  • 细品50句儒家经典,汲取历经千年而弥新的哲理 | 微言夜读 · 经典|礼记|尚书|译文

    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启迪了教学育人的追求:一句"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诠释出高尚品德的修为-- 在儒家经典中,我们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 ...

  • 读历史有什么用?这两个人的回答值得细品

    本文作者 王鼎杰 人为何要学习历史? 俾斯麦说,蠢人拘泥体验,智者师法历史. 任何一个人,无论活多少岁,他的体验都注定是微小的.而且,越是重要的事情,越难得到体验机会,得到了也会面临过高的体验成本.从 ...

  • 茶须细品|读《潮汕工夫茶源流考》

    BOOK 我想看的茶书,要有新颖的论点,要有翔实的论据.然而,在茶书这块好像太难了. 最近读到<潮汕工夫茶源流考>,却让我眼睛一亮. 作者林楚生是老朋友了.对于鲜少在圈里走动的我来说,也是 ...

  • 鬼斧神工见刀痕——细品超清印面,读解凿刻印的艺术内涵

    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印章的艺术特点,是和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元素的影响密不可分.在这些因素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印章的制作工艺的改变,对印章艺术风格的整体影响非常之大.如铸造工艺带来汉印的严谨饱满, ...

  • 清代才子的佳作,很少有人读过,对比鲜明,值得细品

    人生就是一场苦旅,时光匆匆.岁月蹉跎,李白就曾对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生活中充满了苦难,更有数不尽的愁闷苦恼.烦躁彷徨,晚年的杜甫容颜憔悴,也曾悲戚地说,百年多病独登台. 生命里有太多让人失意的事 ...

  • 细品慢读|《曾国藩家书》第160期(完结)

    致沅弟季弟·嘱文辅卿二语 [原文] 沅弟.季弟左右: 探报阅悉,此路并无步拨,即由东流.建德驿夫送祁.建德令已死,代理者新到,故文递迟延.弟以后要事,项专勇送来,三日可到,或逢三八专人来一次,每月六次 ...

  • 细品慢读|《曾国藩家书》第159期

    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 [原文] 沅弟.季弟左右: 接专丁来信,下游之贼,渐渐蠢动,九月当有大仗开.此贼惯技,好于营盘远远包围,断我粮道.弟处有水师接济,或可无碍,不知多.李二营何如?有米有柴,可济 ...

  • 细品慢读|《曾国藩家书》第158期

    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出色的人 [原文] 沅弟.季弟左右: 辅卿而外,又荐意卿.柳南二人,甚好!柳南之笃慎,余深知之,意卿谅亦不凡.余告筱辅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又嘱其求润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