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滞燥湿善调中,温中下气厚朴功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朱莎
相传,几百年以前,厚朴树本是上帝最宠爱的太子。一次,玉帝带着太子在考察疆域,了解民情,游山玩水时途经东乡。路过长岭岗时,英俊潇洒、情窦初开的他,被东乡美丽的大自然风光所陶醉,以及朴实的乡风民情所感动,当即请示父皇要留下来。玉帝气急了,一挥手就把儿子变成了一棵厚朴树放在了木屋旁的田里,让他经受山风苦雨的洗刷,遭受严寒贫瘠的考验。天兵天将和太子本是铁哥们,见他深爱着这方土地,深爱着这木楼里的姑娘,不忍心强迫他回宫,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成全了他的心愿让他留在了人间。于是太子化为厚朴树守护众生。当人们遇到胸腹疼痛、翻胃、呕吐、寒温、泻痢等系列疾病的困扰时,只要从树皮上取下一小块皮熬汤喝,病痛顿除。当人们婚丧嫁娶没有经费来源时,只要砍倒厚朴树,剥去树身上的皮到集市上去,就能换回大把的钱,从而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同时去了皮的厚朴树也是制作高档家具的最佳木料。厚朴树用自己的一生为人类做实事,来解决人们的疾苦,让姑娘小伙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厚朴(植物图)
形态产地
厚朴是我国名贵的木本中药材,为木兰科落叶乔木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味烈者叫“烈朴”,色赤紫者叫“赤朴”,日本增“淡泊”之雅号(《和汉药考》)。树高7~9米,主产于四川万源、石桂,湖北恩施、宜昌,浙江龙泉,安徽等地,其他省份也有。四川、湖北产的叫“川朴”或“紫油厚朴”;浙江、福建产的叫“温朴”。湖北、浙江产量大,川朴质量较佳。厚朴是国家计划管理的中药品种,是《森林法》和《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所规定的三大木本药材之一。其皮、果、花、种子均可入药。
药用逸事
厚朴为较常用的芳香化湿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多用于防治胸腹痞满、胀痛、反胃呕吐、宿食不消、痰饮喘咳、寒湿泻痢之症。明代《本草汇言》称:“厚朴辛、苦、温、燥,入脾经、胃经、肺经,散滞调中,推为首剂。”明代李士材云:“厚朴,脾胃药也。温中下气,是基本功。”清代杨时泰说:“凡病乎寒湿之邪,实为的对。”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其木质朴而皮厚,味辛烈而色紫赤,故有厚朴、烈、赤诸名”。张锡纯说:“寒胀之病于大热药中兼用厚朴,为“结者散之”之神药,诚不误也。”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说:“然枳壳也能耗气,比之厚朴稍缓,比陈皮亦重”。《温公诗话》有诗云:“立残阶下梧桐影,吃尽街头厚朴汤。”
厚朴(药材图)
性状鉴定
1、干皮
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30~35cm,厚2~7mm,习称“简朴”;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长13~25cm,厚3~8mm,习称“靴筒朴”。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时呈鳞片状,较易剥落,有明显的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刮去粗皮者显黄棕色;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2、根皮(根朴)
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质硬,较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
3、枝皮(枝朴)
呈单筒状,长10~20cm,厚1~2mm。质脆,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
4、饮片厚朴
呈弯曲的丝条状或单、双卷筒状。外表面灰褐色,有时可见椭圆形皮孔或皱纹。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切面颗粒性,有油性,有的可见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以皮厚、肉细、油性足,内表面紫棕色而有发亮结晶状物、香气浓者为佳。
5、姜厚朴
为炮制品,形如厚朴丝,表面灰褐色,偶见焦斑。略具姜辣气。
性能功用
性味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本品苦燥泄降,辛散温通。入脾、胃、大肠经,既除胃肠之湿滞、食积,又理胃肠之滞气,故为治湿阻、食积、气滞所致脘腹胀满之要药。入肺经,能降气、除痰湿而平喘,为治咳喘痰多所常用。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应用:
(1)湿阻中焦、脾胃气滞之胱腹胀满。
(2)食积或便秘脘腹胀满。
(3)咳喘痰多。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
现代药理:主要成分是酚类和生物碱,挥发油是主要药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镇痛、镇静、抑菌、祛风健胃等药理作用。
厚朴(草本图)
经典名方
1、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厚朴、生姜、苏叶、茯苓。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半夏厚朴汤是《金匮要略》中张仲景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的经典处方。所谓“炙脔”,是中医常用以比喻堵塞咽喉中的痰涎,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古人称之为“梅核气”,女性尤其多见。此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2、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等。(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等。(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为治疗阳明腑实证而立,为泻下剂,具有峻下热结之功效。本方现代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呼吸窘迫综合症、挤压综合征、急性阑尾炎等。
3、平胃散
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困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常多泄泻,肢体沉重、怠惰嗜卧,舌苔白腻而厚,脉缓。伤食,嗳气有腐食气。
平胃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专燥湿和胃,为治疗脾胃不和的基本方剂。苍术燥湿健脾为君药,厚朴除湿散满为臣药,陈皮理气化痰为佐药,甘草、姜、枣调和脾胃为使药。大凡脾胃病变,只要属于所谓脾胃湿滞,呈现胸腹胀满、口淡食少、舌苔白厚而腻主症的,都可用它来治疗,所以古人说它是“治脾圣药”。后世有许多健胃方剂,都是从它扩展演变而来。
注意事项
1、本品辛苦温燥湿,易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
2、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3、为保护资源,提高质量,建议严禁砍剥胸高直径在12cm以下的幼树。
审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叶颖霞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