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尚基║盲有长乐县先有白坟前
盲有长乐县先有白坟前
(民间故事)
卓尚基/文图
五华人遇到谁人在先时,开口便说:“盲有长乐县,先有白坟前”?这句在古长乐(今五华)普遍流行的俗语,人们通常习惯用来作比喻“的设问语。
其实,这句俗语不但在当地甚至嘉应客属民间都有不同版本的传说(故事)。
据了解,所谓“白坟前”之说,是五华老县城(华城古镇)东南方塔岗村白坟前(地名),至今仍有一座跨越乌陂河的"白坟前桥"为证。经查考历史:古长乐(今五华)在夏商时属扬州南陲。东周末年为百粤地。相传,在很久很久以以前~当时当地人烟稀少,传说有一堪舆先生在乌陂河畔为一大官在(今白坟前)点了个龙穴(属今塔岗村),葬有一祖墓,筑了座方圆二十米的石灰浆面“大石坟”(八十年前仍有遗址)。
由于此坟地势较平,又大又阔。因此,邻近东、韩两江(今五华、紫金、龙川、河源、兴宁、梅县)一带的来往过路客,经常到该坟墩上歇脚,顺便借此交换(买卖)一些手工编织的生活用品,年长月久,自然而然变为农民“交易点”。沿至宋朝,狮雄山始先筑有一座小型风火塔(现存的古塔是明万历四十年新建),每年中元节时的塔山醮会,各县善男信女赴醮都喜欢在白坟前周围搭蓬过宿,一连三日四夜,待散醮才回乡,这样一来,白坟前演变为“食宿小集”场地。
尔后由于在秦汉时赵佗在五华山下筑长乐台,故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以长乐为名设镇,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置长乐县,至民国三年改五华迄今。显然长乐县比“白坟前”在后,而白坟前的"小集市“比设“长乐县”先几个朝代。但是,人们知道长乐县者甚多,不知白坟前者也不少,致使常把古长乐误认为先者,其实在白坟前集市之后。所以,在生活中常把先与后的争议,用“先有长乐县还是先有白坟前”;或开门见山地说:“盲有长乐县,先有白坟前”这句俗语定论。
如今的五华县华城塔岗村:不见当年"白坟”,但仍能见到千年古风的文明“魂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活风尚。在乌陂河原址于1986年新建了长28米宽3米的"白坟前水泥桥";距桥下流300米河岸汇合处,新建了几幢20多层楼的"长乐华府”居民小区;往"白坟前桥"上东方500米处,正在兴建双龙高铁五华站。古韵新城,古城新姿,展现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安居乐业,奔向小康!
2021.5.8.稿于五华县华城
文章配图来源: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柳馨梦;校对:卓尚基;
策划:廖秋香;责编:卓尚基;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
延伸阅读
作者简介
卓尚基,中共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广东省民俗学会会员,广东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文化干部退休,著有《长乐风情》,《华城风采》,主编《华城地方志》(初稿)。居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