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第350章) 2024-07-31 08:49:59 对于崔光远投奔李亨、边令诚被李亨斩杀、房琯战败于陈涛斜等,远在洛阳的王维都一无所知。不是洛阳消息不通,而是王维有意封闭了自己。自开蒙读圣贤书的那一天开始,“名节”二字,就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融入了他的血液。他明白读书人的使命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如果他不认同帝王,可以辞官不做,却绝对不能背叛帝王。这一生,他曾两度辞官,归隐山林,却从未料到竟然有一天,他做出了自己最为不齿之事,成为了自己最为不齿之人。虽然他和韦斌一样,有不足为外人道的苦衷,但在世人看来,无论他如何自辩,他背叛大唐、投降叛贼这个事实已经无法改变。更让王维难以接受的是,和韦斌见面不到一个月,韦斌就病逝了。他以为韦斌那天对他说“我这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恐怕等不到逆贼枭首之日了”,只是一句丧气话,没想到一语成谶!看来,韦斌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才急着要把苦衷如实相告,并将后事托付于他。如果不是被迫投降安禄山,如果不是身心备受煎熬,如果不是忧愤郁结于心,比他年轻的韦斌何至于英年早逝?想到这里,王维含泪看着韦斌的宅邸方向,喃喃低语:“你放心去吧,我定会信守诺言。”此时的王维,无疑处在生命中的至暗时刻。帮助王维走出这段至暗时刻的,是佛经。如果没有佛经相伴,王维恐怕也会像韦斌那样,熬不过这段忍辱偷生、生不如死的日子。745年秋天,王维在南阳临湍驿偶遇六祖惠能大师的嫡传弟子神会法师,并受神会法师所托,倾一己之力,为六祖惠能大师写《六祖能禅师碑铭》。从那时起,原本一直研习北禅宗的王维,和南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认真研读了惠能大师撰写的《自信真佛解脱颂》和神会法师撰写的《显宗记》,认同神会法师提出的将南、北禅宗定为南北顿渐二门之说。神会法师认为,南能为顿宗,北秀为渐教,人有南北,佛无南北。在神会法师的弘法下,“南顿北渐”之名渐渐传播开来。眼看南禅宗大有超过北禅宗之势,753年,在北禅宗人的打压下,神会法师被赶出洛阳荷泽寺,迁住弋阳(江西)、武当(湖北)等地,次年转住襄阳,在荆州开元寺般若院住了下来。从此,王维和神会法师再未见面。安史之乱爆发后,王维听说神会法师多方筹措财帛,所获财帛悉充军需。王维大为感动,本想去荆州看望神会法师,不料却身陷洛阳。此时此刻,他想到,对神会法师最好的支持,就是研习南、北禅宗教义,让世人对南禅宗多一些了解,多一些包容。于是,除了迫不得已的例行上朝外,王维几乎闭门不出,整日整日在禅房研习佛经,试图从源头上理清禅宗的发展脉络。在王维看来,禅宗的两大源头是般若之学和涅槃之学。般若之学自东汉传入东土以来,到了晋宋之际,讲解般若之学已经蔚然成风。最能体现般若之学的佛经是《心经》和《金刚经》,破除外相,破除非相,乃至于破除佛法,以臻于无住生心的境界。禅门在传灯接棒之时,将般若之学作为无上法宝。惠能大师因听诵《金刚经》而出家求法,后来得五祖亲授《金刚经》要旨而豁然见性,成为禅宗六祖,可见般若之法对禅宗影响之巨。不过,般若主张“真空”,固然能使人生起对俗界的厌弃,却难免使人生的追求与期望无所栖泊,而生起茫然失落之感。因此,在“色即是空”的后面,还必须下一转语,这就是“空即是色”,即主张“妙有”的涅槃之学。最能体现涅槃之学的佛经是《大般涅经》。《大般涅经》将《般若经》的“性空”说、大众部的“心性本净说”和《法华经》的三乘合一说融合在一起。正是般若“真空”与涅槃“妙有”的完美融合,才使禅宗成为圆满的体系。这日,王维照例在禅房研读《大般涅槃经》。《大般涅槃经》中提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切众生心性本净,性本净者,烦恼诸结不能染着,犹如虚空,不可玷污。”说众生皆有佛性,是因为人人都有一个本性无瑕的净心,这个净心无生无灭、无来无往。只不过,凡夫俗子大多会受到欲望、烦恼的污染,从而蒙蔽了本心。如果接受佛法,就会去除污染,回归本心,从而达到“菩提”境界。不过,众生皆有佛性,不等于众生皆能成佛。《大般涅槃经》中写道:“我不知我当得作佛不,然我身中实有佛性。我今身中定有佛性,成以不成,未能审之。”众生成佛的关键在于“断障”和“了了见佛性”。所谓“断障”,就是指消除人世间的种种烦恼和杂念。仅仅断除烦恼还不能成佛,还需要“见佛性”。知见“佛性”的途径很多,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有“护念一切众生”的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之心。“大慈大悲常随菩萨,如影随形”,凡人如果能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之心,就易见“佛性”了。王维深深地沉浸在了佛法的世界里。在他看来,佛法是渊深如海的大寂禅定,是怜爱众生、济度痴迷、出离生死、不生不灭,是超越世俗的宁静、光明、永恒、慈慧的境界。在青灯佛卷的相伴中,王维的心渐渐安定了下来。转眼之间,快要过年了。这日,王维接到了安禄山的旨令。大年初一,安禄山要在紫微宫乾阳殿接受臣子们的朝拜,让王维指挥乐工演奏气势恢宏的宫廷雅乐。这一次,王维不再像以前那样痛苦纠结。他淡然一笑,在心中默念:“一切众生心性本净,性本净者,烦恼诸结不能染着,犹如虚空,不可玷污。”(未完待续) 赞 (0) 相关推荐 《金刚经》为什么以“佛陀乞食”开场?迥异于其他大乘佛经! <金刚经>,是中国佛教界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一.尤其在禅宗. 据说,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就是听人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而开悟的. 六祖以前,禅宗以&l ... 《梁健续集:再启征程》第350章:初步胜利 第350章 初步胜利 李广安和胡小英来到了崔部长办公室,略带狐疑地坐下.尽管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但两人都精神很好,他们知道如果不是重要的事情,崔部长是不会特意让他们留这么晚的. 但是,当崔部长说&quo ... 此物最相思——第159章 第159章 恩泽一场 是夜,月光如水,清风无边. 玉真公主屏退左右,独自缓缓走进用青石围砌.花瓣漂浮的温泉池.透过氤氲的雾气,可以看到池水泛着粼粼波光.这是皇兄十多年前命人为她开凿的温泉,但她却总觉 ... 此物最相思(第352章) 安禄山去世后,投降安禄山的大唐官员心情各异. 据不完全统计,此时在安伪朝廷担任九品及以上职务的大唐官员共三百多人.其中,有在战场上战败投降的武将,如哥舒翰.达奚珣等:有长安沦陷后被俘虏到洛阳.被迫投降 ... 此物最相思(第351章) 757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定都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刚好满一周年. 看着洛阳.长安两座都城都已在大燕囊中,李隆基已逃到蜀中让出皇位,李亨组织唐军反攻长安却大败而归,安禄山越想越是痛快,早就传令下去,正月初一 ... 此物最相思(第353章) 虽然玉真公主早就有心理准备,猜想遭遇国破家亡.爱妃自缢.太子登基等一连串变故后的皇兄,状态一定大不如前. 然而,当她亲眼看到皇兄时,依然还是吃了一惊--他的双肩已经彻底垮了下去,目光中满是浑浊的苍凉, ... 此物最相思(第354章) 自玉真公主来到益州陪伴李隆基后,李隆基心中的悲凉和落寞稍稍纾解了一些,精神也渐渐好了起来.加上益州的天气也一日日暖和了,李隆基决定出去走走散散. 益州城东有一座寺庙,名为大慈寺,始建于魏晋时期.据益州 ... 此物最相思(第349章) 无论是李隆基在益州颁布罪己诏,还是李璘在江陵修筑江淮防线,都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战局.平定叛乱的重任,最终压在了李亨身上. 当李亨在马嵬驿和李隆基分道扬镳时,当李亨历经艰难险阻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州(今宁夏 ... 此物最相思(第347章) 自从王维答应投降后,安禄山就派人将王维从菩提寺接了出来,安置在洛阳城最为繁华的天津桥附近的宅邸中. 几天后,任命诏书下达,王维被任命为给事中,和陈希烈.张均.张垍等人同朝为官,王维心中的苦闷自不必言说 ... 此物最相思(第348章) 当王维在安禄山眼皮子底下度日如年时,李白和杜甫也都各自经历着战争带来的磨难. 先说杜甫. 安史之乱爆发前夕,755年十一月,在长安漂泊了多年的杜甫回奉先(今陕西蒲城)看望久未谋面的妻儿.不料刚进家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