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独白:书与老人概不借(作者 笨锄)

爱书之人大都喜欢买书。

我还喜欢淘书。我淘书有三个途径。

逛书店买新书自然是爽快,大气。钞票掏出来哗啦啦的也是割肉(现在的书忒贵还不算,眼神不好的,花了大价钱还买了盗版书)。搂了一抱书回家,去了半拉月果腹的口粮。

后来想想:大鱼大肉是吃,吃多了还得活受罪,到处找减膘的秘方,何苦来哉!青菜罗卜也是吃,再说还有精神食粮嘛。自己阿Q了一下,也就不心痛受虐待的胃了,到滋生出些许拣了个大便宜的暗喜。

以前,兜里的银子刚够谱写锅碗瓢盆交响曲,断然不敢豪气冲天地经常逛书店。只好另辟捷径,以满足对书的喜好。

桂林曾经有一个旧书市场,借了羽绒厂的一块闲地,热闹非凡。看来我等喜书而囊中羞涩的大有人在。每到周末,喜欢一个人徜徉其间,细细地看了,慢慢地翻。决无在书店看中而又腰包底气不足的窘迫。

我淘书不是为了收藏,仅是凭了自己的喜好,也就没有什么版本的要求,只要是喜欢看的,书橱里没有的,品相过得去的都在所淘的范围。悄悄说一声:当然还要物美价廉哦。

我的书有相当部分是我在旧书摊上淘来的。其中还有不少中外名著。如《简.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飘》《三言二拍》等等。书逐渐填充了我饥渴的岁月,丰盈了理想的翅膀。也不声不响的从小书柜到大书橱,再到书房。占领着我本不大的空间。

我的第三个淘书途径可能令人不齿,一段时间里我却乐此不疲。

我们单位的不远处有个废品收购站,因着单位每个月都要卖废旧到那里,也就跟那老板混熟了。很好的一对湖南夫妻,带着两个孩子。单位里经常分点水果和吃食,我都拎一点去给他们的孩子吃。夫妻俩知道我喜欢书,每次收到书报杂志都让小女孩儿过来叫我去看。每次都会有收获。而每次付钱给他们,都不肯收。我只好生气说以后不要了。他们才肯按收购价卖给我。

四十几年的风风雨雨走过来,几多欢乐几多愁,许多的事和人如过眼烟云。惟有这满屋新旧不一,高矮不齐的书始终如一的伴着我哭,伴着我笑。伴着我舔噬自己的伤口。对这满架满架的书的感情决不亚于对女儿,对老公的爱。

然而,这书也给我带来无尽的烦恼。

朋友来到陋居,除了惊呼:"哇,这么多书啊!"之外,总要拣上几本带回去慢慢看,一看就没有了下文。厚着脸皮去问他(她)要时,都摇着委屈的脑袋,睁着冤枉的眼睛,好像我在讹诈一样。

也许我是被书熏陶久了,沾上了迂腐之气(文人们别讨伐我)。再加上小气了点。每每对借了未还的书耿耿于怀。几次三番的讨要未果,连自己都没有了底气。到像自己借了别人的银两未还,在奢侈地烹大餐被人捉了个正着一样的无地自容。

还是老公大度:不还就算了,再买一本就是了。我说:你站着讲话不腰痛,这些书都是我一本一本不同的途径淘回来的。新书还买得到。那些旧书呢。为书到生了闲气

所以,在书架上有许多是孪生的。并不是我喜欢买两本,而是,过了很久,朋友家搬迁新居或重新装修房屋时,借去的书在阴暗的角落重见光明。而有的旧书,既重买不到也不见回娘家,就这样在我的生活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心总是莫名的痛。

就在我束手无策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个文人的对策(请宽恕我不记得是谁了),在书橱上贴了一横条:书与老公概不借。我只是把老婆换成了老公。

以后,朋友们来了,哈,哈……一笑,无须多费口舌,心领神会。

到也省事,从此清净。

(0)

相关推荐

  • 述古书店夺痴眼

    到长沙市城区网红地标"超级文和友"吃饭,没想到在一个挨一个的小吃店铺里,居然隐藏着一个雅致的书店--述古书店.要不是书店的大门上赫然写作"我们真的在卖书",我还 ...

  • 我所知道的北京旧书市场

    大凡在京都掏过书的,潘家园与中国书店想必大都知道的.不过十年前,潘家园可谓是妙不可言的,书市集中东区,分固定摊与流动摊,其中流动摊更是招人欢喜的.而今天的西边流动摊,似乎就不那么让人留恋了.至于中国书 ...

  • 尔书:在北京北京豆瓣书店买了这些书

    其实自己压根就不知道北京有个豆瓣书店的.那年在鲁迅文学院混了几个月,也没听谁说过豆瓣书店. 生活中,只知道豆瓣酱. 网上,那个豆瓣评分的什么,也几乎是不关注的. 后来就在今日头条看到一个很长的关于豆瓣 ...

  • 云南日报:到“书必银”淘书—实体书店经营新途径

    (刊<云南日报>2017年6月18日第7版) 前几日,昆明作家张庆国.半夏.温星在新闻路书必银书店签名首发自己的新书,邀我去看看,离得近,就顺便去转了一圈. 作家甚至明星签名售书.首发之类 ...

  • 抗战时期,一名老人给八路军借1100万,40年后政府归还了多少?

    革命战争时期,整个中国都十分困难,不仅百姓们吃不饱,八路军战士的生活也是如此.落后不仅要挨打还要挨饿,在当时,列强们肆无忌惮,将我国当成了原料厂,不断从我国掠夺资源,还把我国当成了自己的产品倾销地. ...

  • 古稀老人呼吁:借什字街修路之机,救救什川五百年古槐!

    今年七月底八月初,网上刊发了<从阆中古镇看上车街>的一篇文章.文中言道:大槐树建小广场的梦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位网名苍鹰的网友留言道:"这么好的一棵树,倡导保护了好几年了,眼 ...

  • 鲁稚丨不仅买书读,更要借书读,读到八分饱

    鲁稚|文 鲁稚的阳台(ID:luzhi66) 我看有些网上书店的评论区经常有家长留言"先买来囤着",我有点怀疑这本囤着的书啥时候能读.囤书固然好,但不读也没用."囤书&q ...

  • 真实!英国发放弃急救同意书,老人被迫签字承诺:自己判自己死刑

    据英国媒体近日报道,英国多地养老院及诊所向老人发放了"放弃急救同意书",以此要求老人承诺,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病情恶化时不会叫救护车,收到同意书的都是年迈且体弱者.同意书中表示,签 ...

  • 600字楷书作品,获书法兰亭奖一等奖,作者功夫真扎实

    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书法界的最高奖,能够在兰亭奖上入展是很多书法家的目标,更不要说在兰亭奖上获奖了.中国书法兰亭奖已经举办过多届,获奖的作者也屈指可数.在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上,黑龙江书法家曲庆伟以楷书获 ...

  • 讲书︱《为当下怀旧》作者:叶荫聪

    梁文道:我们知道这几年香港非常流行一个字眼,叫做"文化保育",什么叫"文化保育"呢?这个所谓的"文化保育"并不只是一般所讲的古建筑物,有历史 ...

  • 罗兰朗诵《独白》(短章四)​作者李宗明

    ↑点击上方"罗兰之声"订阅 独白(短章四) 作者:李宗明 配乐:冰儿    朗诵:罗兰 一 只能自己在磕磕绊绊的春风中 与灞桥柳一起 静静地拔出细细的叶片 历劫过酷寒的草根 再次缓 ...

  • 讲书︱《推土机前种花》作者:周绮薇

    梁文道:学者阿巴斯他曾经形容香港是一个消失的空间,什么叫做消失的空间呢?就是这个城市很奇怪,你很难在里面看到一些老的建筑物,老的房子或者一个老的街区,因为它总是不断在拆,它不断在拆,平整出一片新的地皮 ...

  • 讲书︱《道济群生录》作者:张万康

    话说二0一0年初夏,年迈的"万爸"跌伤送医,不料数病并发,危在旦夕.儿子万康心急如焚:"我要我爹活下去!"然而,面对消极无为的医疗制度,为人子又如何为老父求得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