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精梳梳理元件在零缺陷状态下梳理的技术措施
何谓精梳梳理元件零缺陷梳理?就是合理配置前区锡林齿条密度排列及锡林的总梳理点数、锡林、顶梳针布无损伤、无嵌花,无嵌留杂物,精梳机梳理隔距符合工艺要求。通过大量的生产试验表明:锡林、顶梳状态不佳(针布损伤、针布嵌花)会导致精梳落棉率增加和长纤维损伤、流失,梳理隔距不符合工艺要求(隔距过大)对成纱常发性纱疵影响极大,尤其是对+200%千米棉结的影响较大,使精梳落棉率居高不下、纺纱成本上升、成纱质量下降。
一、精梳梳理状态不佳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1.1 锡林针布嵌花的影响
我们在E 65型精梳机上进行了锡林齿条严重嵌花状态(方案1)与锡林齿条清洁状态(方案2)下的成纱质量对比试验(品种JC7.9tex,配棉70%美国PIMA长绒棉、30%澳棉细绒棉,车速350钳次/分,棉卷定量72克/米,给棉长度4.3毫米/钳次),结果见表1。
由表1的试验结果对比可知,当锡林处在嵌花时,由于不能对钳板握持的棉须丛进行有效梳理,嵌花部位对喂入的棉丛产生剧烈的挤压、揉搓,使精梳落棉中有效纤维含量增加。清除锡林嵌花后,精梳落棉率比锡林齿条严重嵌花时降低1.17个百分点,而其成纱质量并未降低。
1.2 顶梳针齿嵌花的影响
我们在SXF1272型精梳机上进行了顶梳嵌花状态(方案1)与顶梳清洁状态(方案2)下的成纱质量对比试验(品种JC14.6tex,车速330钳次/分,棉卷定量75克/米,给棉长度5.2毫米/钳次),结果见表2。
由表2的试验结果可知,清除顶梳嵌花后,精梳落棉率降低了0.85个百分点,而其成纱质量并降低。
1.3 锡林、顶梳同时严重嵌花的影响
我们在CJ40型精梳机上进行了锡林、顶梳嵌花状态(方案1,精梳落棉率为19.1%)与锡林、顶梳清洁状态(方案2,将精梳落棉率下调到18.11%;方案3,将精梳落棉率下调到16.7%)下的成纱质量对比试验(品种JC14.6tex,车速280钳次/分,棉卷定量66克/米,给棉长度4.3毫米/钳次),结果见表3。
由表3的试验结果可知,彻底清除了锡林齿条、顶梳齿片嵌花后,尽管精梳落棉率在原来基础上分别降低了0.99和1.4个百分点,但成纱常发性纱疵仍然有明显降低。由此可见,锡林、顶梳嵌花对成纱质量及生产成本影响极大。
1.4 国产锡林梳理隔距的影响
由于进口品牌锡林的齿片齿条硬度分布均匀合理,具有较高的锐度、硬度和穿透性,锡林的前区、最紧点以及中后区的梳理隔距分别为0.6mm、0.3mm和0.40mm左右,完全可以对须丛进行精细化梳理,若进一步缩小梳理隔距,会加剧纤维的损伤、使精梳条落棉质量降低,而某品牌国产锡林齿片的锐度、穿透性和硬度与进口锡林仍有差距,适当缩小锡林梳理隔距,尤其是锡林前区的梳理隔距,对刺人和穿透棉丛、降低棉结更为有利。缩小国产锡林梳理隔距对成纱质量影响的对比试验见表4(试验条件:100%新疆长绒棉8.3tex,E 65型精梳机,4TC1-E7/5(900) 锡林,车速350钳次/分)。
由表4的试验结果可知,适当缩小国产锡林梳理隔距,尤其是缩小前区的梳理隔距,强化了前区锯齿的迅速插入、穿刺、开松及整理功能,后区梳理隔距的缩小强化了梳理功能,非常有利于单纤维化的程度,其成纱常发性纱疵有明显降低,使成纱质量得到了提高。
二、影响精梳梳理元件零缺陷梳理的
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1 锡林损伤嵌花原因分析
(1)精梳锡林对纤维须丛的梳理属于握持梳理,即上下钳板握持住须丛后端,锡林各排针依次从钳唇握持处刺入须丛,并自后向前进行分割梳理,第一排针所受的纤维阻力最大,容易最先出现磨损和疲劳断裂。尤其是生产长绒棉品种,由于纤维长度较长、细度细、纤维间的摩擦系数较大,对锡林齿尖的锐度、锋利度衰退速度较快,磨损、疲劳断裂损伤速度一般是生产细绒棉品种的3~4倍,当小卷定量过重、横向均匀度不好,或小卷中纤维伸直度较差时,锡林齿条的第一排针针尖锐度很快就会退化损伤,随后会加快第二、三组锡林齿条的第一排针尖锐度的磨损和疲劳断裂损伤。
(2)平时揩车加油不仔细、不到位(油路堵塞、缺失油嘴),各高速回转机件处在干磨状态,使锡林轴、下钳板前摆臂的轴承磨损,导致钳板下沉、上钳板钳唇与锡林接针。
(3)对于钳板上连接点偏心距为5毫米的老式精梳机而言,如果采用了新型皮老虎结合件(长度短5mm),当落棉隔距较小时,机器在24分度时的钳板开口量较大,钳板在梳理区间处在咬合不密接的状态下校正锡林梳理隔距,当落棉隔距大幅度放大时,如果不及时调整钳板开口量,锡林梳理隔距会急剧减小,造成钳板上钳唇与锡林针布的接针。
(4)有的纱厂在校正可调式国产锡林梳理隔距时,操作方法不正确,只校正入口和出口两点梳理隔距,而最重要的最紧点隔距(39~40分度)反而不调校,使该点的梳理隔距差异较大,容易使钳板上钳唇与锡林接针。
(5)校正可调式国产锡林梳理隔距之前,不清洁或清洁不彻底上钳唇就进行锡林梳理隔距的校正,一旦上钳唇嵌塞的杂物掉落,上钳唇与锡林接针就不可避免了。
(6)国产某品牌锡林针布淬火工艺不理想,齿尖硬度较低,使用寿命与进口锡林仍存在一定差距,易造成齿尖疲劳断裂损伤、针布锐度降低,导致锡林齿片对纤维丛穿刺能力急剧下降,齿片内嵌塞短绒、杂质迅速增加。尤其是一些精梳梳理元件生产厂家为迎合高密度锡林总梳理点的需求,锡林齿条密度大,总梳理点高,齿片加工制作也愈来愈薄,齿片强度急剧降低,尽管梳理元件生产厂家在梳理元件的材质选择、工艺优化、齿面光洁度处理上做了不懈的努力,仍然难以适应高效能精梳机高速度、重定量的工艺要求,特别是长绒棉纺纱,前三组齿条的第一排齿片锐度迅速降低、针尖出现磨损和疲劳断裂现象,导致了锡林嵌花现象的发生。
(7)当加工含糖高的原棉(如美国PIMA长绒棉)时,糖分因受热吸湿而液化析出粘稠物,粘附在锡林针布等梳理通道上,粘附性大杂质及粘稠物会卡粘在锡林的前区齿隙中而形成嵌花,这是含糖高的原棉纺纱时容易造成锡林嵌花的主要原因,而且嵌花清除起来会十分困难。
2.2 解决锡林嵌花的技术措施
(1)在工艺设计时,精梳准备工序应优先考虑提高纤维的平行度、伸直度和分离度,保证小卷在退绕的过程中不出现粘连现象。
(2)加强设备的润滑管理工作,确保各个部位油路畅通、加油适量到位,避免高速回转机件因缺油处在干磨状态,使锡林轴、下钳板前摆臂的轴承磨损而导致钳板下沉,造成上钳板钳唇与锡林针布的接针。每次揩车都要用锡林清洁梳认真仔细地清洁锡林针布的嵌花及嵌留杂物,减少锡林针布嵌塞的几率。
(3)对早期生产的精梳机,应特别注意检测钳板上下钳唇在梳理区间的咬合密接状态,检测方法:在24分度时,在钳板钳口置入三条宽20毫米厚0.1毫米的纸条,以抽不出纸条为钳板咬合密接良好。否则应检查钳板是否已经损伤,并重新调整钳板开口量(机器在24分度时的钳板开口量应控制在19~20mm之间)。
(4)使用国产品牌可调梳理隔距的锡林,首先要做好上下钳唇的清洁,避免上钳唇杂物落下导致锡林接针,严格按工艺要求反复校正锡林梳理隔距(前区、最紧点和后区),而重要的最紧点隔距(39 ~40分度)是基础,然后才能兼顾确定其他两点梳理隔距。
(5)对因锡林齿条损伤而引起的嵌花,应采取其他技术措施,如调节毛刷插入锡林的深度、调整毛刷与三角气流板的隔距、保证毛刷棕毛具有良好的弹性、毛刷定期调头换向、提高毛刷速度以及提高毛刷清洁时间等。如果以上这些措施还都不能解决锡林针布的嵌花问题,那就说明是锡林齿条锐度已经严重退化或损伤,只有拆卸嵌花严重的齿条,更换新齿条。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根据纱线品种的定位,优化精梳机锡林前、后区齿条密度排列,掌握好锡林齿片梳理梯度配置的衔接,合理选择总梳理点及工艺上机。第一组选择硬度较高的齿片,第三组齿条密度不要过密、避免齿片太薄、强度过低,以确保精梳机锡林针齿密度的合理分布状态,以适应不同工艺下对纤维进行柔和梳理的要求。
(6)优选棕毛弹性好、细度小且硬挺的毛刷。定期检查毛刷直径、毛刷插入锡林的深度,以保证锡林的光洁度;组合锡林齿条时,应考虑锡林齿密的合理过渡。锡林对纤维须从前端的梳理属于渐进式梳理,其强度由强到弱,所以锡林齿密的排列应由稀到密,合理过渡。但前区锡林齿条密度也不能太稀,否则前区梳理不充分,增加了中后区锡林齿条的梳理负担,反而更容易造成锡林嵌花,同时也容易加剧纤维的损伤。
(7)遇到处理锡林嵌花的常规技术措施无效果时,切记不要匆忙调整毛刷插入针齿的深度,这样不但不利于处理锡林针齿嵌花,反而会加剧毛刷棕毛的损伤,加速缩短毛刷的使用寿命。毛刷使用一段时间后,毛刷棕毛向一边倾倒,大大降低了毛刷对锡林的清洁效能,而采用将毛刷掉头换向使用的方法,使毛刷棕毛处在逆向运转状态,以特有的棕毛尖端的弹性以及适宜的插入深度,对清洁锡林齿片内的嵌花有着十分独特的效果。毛刷倒向技术的使用,就相当于将毛刷插入锡林针齿的深度增加了1毫米,对清除锡林齿片内的嵌花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毛刷倒向周期一般控制在3个月。
(8)高温高湿季节尽量减少高含糖原棉的使用比例,按含糖加权平均计算,使整个配棉成份的综合含糖级别控制在2.2以内,春秋季节可根据各工序粘、缠、堵、挂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高含糖量原棉的配比,但含糖3.0级以上的原棉搭配比例应控制在15%以内,按加权平均配棉成份的综合含糖级别应控制在2.5以内。
2.3 顶梳齿片嵌花的原因分析
一旦顶梳出现嵌花,各齿片间纤维发生纠缠,不但不能对棉纤维进行充分梳理,而且会引起可纺纤维的损伤和流失,严重影响梳理效果,致使棉网清晰度差,棉结杂质增加,排除短绒能力降低,成纱质量与外观下降,精梳落棉率增加,尤其是采用前进给棉工艺,顶梳要负担50%以上的精梳落棉,一旦顶梳出现嵌花,会使成纱质量严重恶化,尤其是常发纱疵值会明显上升,因此,应重视顶梳嵌花、针面不洁问题。
(1)顶梳经过长期使用,针齿缝隙间嵌留棉蜡、杂物,针齿梳理通道对纤维的摩擦阻力剧增,丧失了自身应有的自洁效能,针尖强度、弹性、锋利度降低、齿片间隔均匀性降低,有时还会存在断针、弯针、并针现象,梳理阻力加大,从而大大增加了顶梳齿片嵌花的几率。
(2)锡林梳理隔距偏大或锡林针布表面严重嵌花,锡林针布对棉须丛的穿透梳理效能大大降低,本来纤维须丛由锡林梳理的工作却转嫁给了顶梳,加重了顶梳的梳理负担,从而导致顶梳嵌花。有的顶梳嵌花速度很快,做完清洁几分钟后便迅速粘满了刚刚梳理过的纤维。
(3)顶梳针齿密度偏大、齿片梳理通道间隙的容纳纤维量过小而引起嵌花,由于顶梳齿片根部光洁度较低,顶梳插入深度偏大,棉丛容易嵌入顶梳齿片的根部而引起嵌花。
(4)挡车工在换卷搭接头时,棉层搭接过厚,使顶梳梳理不透而造成顶梳齿片嵌塞,而顶梳齿片清洁周期过长也会导致嵌塞。
2.4 清除顶梳齿片嵌花的技术措施
(1)清除顶梳针齿缝隙间嵌留棉蜡、杂物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用汽油清洗、压缩空气吹干,再用滑石粉侵泡、压缩空气吹干净;二是用柴油、板刷清洗、压缩空气吹干;三是用润滑清洁剂喷射在顶梳针齿缝隙间内,压缩空气吹干。
(2)拆卸已经损伤严重的顶梳齿条,更换新齿条。
(3)生产细绒棉品种或在前进给棉工艺中,顶梳齿密通常在26~30齿/cm范围内选择;生产长绒棉品种或在后退给棉工艺中,顶梳齿密通常在32~35齿/cm范围内选择,并尽可能采用具有自清洁功能的顶梳,优选顶梳插入深度。
精梳挡车工应严格按照换卷搭接标准操作、严格执行精梳清洁工作进度表,要求一个班对顶梳至少进行两次全面细致的清洁。
2.5 锡林梳理隔距过大导致顶梳嵌花的原因分析
(1)因外力作用使钳板损伤、变形,导致锡林梳理隔距偏大,锡林的梳理效能大大降低,造成顶梳嵌花。
(2)因上钳板铰接轴承损坏而导致锡林梳理隔距偏大。
(3)没有按工艺要求校正锡林梳理隔距,导致锡林梳理隔距偏大。
2.6 恢复正常梳理隔距的相关技术措施
(1)重新校正、修复或更换已经损伤、变形的钳板。
(2)更换已经损坏的钳板轴承。
(3)严格按工艺要求校正国产可调锡林的梳理隔距。调整范围一般在0.35mm、0.2mm和0.25mm。
三、结 语
(1)锡林针布、顶梳齿片嵌花时,对精梳落棉率、成纱质量影响极大。
(2)按周期对毛刷进行掉头换向使用,对锡林嵌花有着十分独特的清洁效果。
(3)适当缩小国产一些品牌的锡林梳理隔距,尤其是锡林的前、后区的梳理隔距,可以有效降低成纱棉结。
(4)生产长绒棉品种时,锡林梳理隔距一般不宜过小。
(5)加工含糖高的原棉时容易造成锡林嵌花,且难以清除。
(6)锡林梳理隔距偏大或锡林针布表面严重嵌花,会导致顶梳嵌花。
(7)挡车工换卷操作要严格执行操作法,每班要顶梳进行至少两次全面细致的清洁。
作者:肖际洲 段昕 刘允光 山东冠县冠星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隋玉光 王子峰 山东澳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