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前,欧阳修拿翡翠和黄金做了个实验,留下千古谜团
“《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 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快要退休的大文豪欧阳修开始写《归田录》,和回忆录差不多。上面那段话是他写的《归田录序》的开头。
欧阳修的回忆录里都有什么呢?他说了,主要是一些当朝史官不会记载的往事,以及他与同僚、朋友们值得回味的谈话内容等。此外,兴趣广泛的欧阳修也在《归田录》里记载了自己研究的一些事物。他肯定想不到,自己做的一个实验成了千古悬案,至今还被人争论。
欧阳修的实验 《归田录》里提到,欧阳修的诗人朋友梅圣俞曾送给他一个玉罂,也就是玉制的缶,常用来盛酒。早年欧阳修被贬官颍州的时候,有个同僚见到这个玉罂,告诉欧阳修,这可是个宝贝呀,是翡翠做的。 翡翠在汉代还不是宝石的称谓,而是一种鸟。《说文解字》里说,“翡翠,青羽雀也”,也就是翠鸟。《异物志》曰,“翠鸟似燕,翡赤而翠青,其羽可以为饰。”人们喜欢用翡翠的羽毛做装饰品。不知什么时候起,一种类似玉的美石也被叫做翡翠。
北宋的翡翠还比较稀罕,欧阳修的同僚之所以能辨别,是因为他在皇宫的宝库里见过一个翡翠盏。后来,欧阳修想起了一句和翡翠有关的俗语,好奇心大起,做了一个实验。 《归田录》里写道,“薄荷醉猫、死猫引竹之类,皆世俗常知。而翡翠屑金、人气粉犀,此二物则世人未知者”,“其后,予偶以金环于罂腹信手磨之,金屑纷纷而落,如砚中磨墨,始知翡翠之能屑金也。” 这里只说一说“翡翠屑金”,欧阳修说了,当时的人们不知道这句俗语什么意思,他自己也不太了解。有一天,欧阳修闲来无事,拿着一只金手环去磨那个翡翠罂,结果,被磨掉的金屑纷纷落下。欧阳修自此才知道,“翡翠屑金”是真的。
千古悬案 没想到,欧阳修证明的“翡翠屑金”成了历代学者争论的千古悬案,在近现代更是如此。争论的焦点在于,欧阳修的翡翠罂到底是什么质地,磨掉的金屑是从金环上掉落的,还是从翡翠上掉落的?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翡翠上怎么会有黄金?这牵涉到学界的一个争议。 现代意义的翡翠指的是缅甸玉,长期以来,学界有人认为,缅甸玉在唐宋之际就传入中国了。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在清代之前,中国古籍里提到的翡翠不是缅甸玉,而是别的东西。持后一种观点的专家声称,欧阳修的实验刚好证明,缅甸翡翠在宋代还没有传到中国。 专家解释说,如果欧阳修用来做试验的翡翠真的是缅甸翡翠,那么他的试验就显得荒谬,毫无意义。为什么呢?因为黄金比较软,而翡翠的硬度很高,如果拿翡翠去磨黄金,肯定能磨掉金屑。
1930年,中国近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会长章鸿钊对欧阳修的实验提出了质疑,“翡翠与金遇,则翡翠坚于金,故能屑金。若其他有坚于金或更坚于翡翠者,其能屑金亦然。” 章鸿钊的话在学界比较有代表性,他的意思是,不光翡翠能屑金,所有比黄金硬的东西都能屑金,所以欧阳修的实验及古代流传的俗语“翡翠屑金”似乎没有任何意义。 然而,俗语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作为大文豪的欧阳修博学多识,为什么去做一个看似荒谬的实验呢?专家由此得出,宋代的翡翠必定不是缅甸翡翠。应该是青金石。
答案似乎揭晓了 青金石是一种稀有矿石,在古代被叫做璆琳、金精等,佛教称之为吠努离或璧琉璃,呈现蓝色。有些纯度不高的青金石上有很多金色的细小颗粒,看起来像黄金,其实是黄铁矿。而黄铁矿在古代很容易被误解为黄金,有“愚人金”之称。 此外,古书里也记载有“金星石”之类含黄铁矿的矿石。由此,一些专家认为,欧阳修用的翡翠肯定是青金石之类。而磨掉的金屑是黄铁矿,而不是金环被磨掉了碎屑。 结语:这样解释,似乎没有问题了,“翡翠屑金”的谜团也真相大白了。不过学界的意见并不统一。由于欧阳修在文中并没有提到那件翡翠的颜色和样子,人们只能凭猜测。有人认为,古人不会管青金石叫翡翠。这依然是一件众说纷纭的悬案。 参考文献:欧阳修《归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