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喵喵喵(翻译:你误会我啦!)
游戏热身:
计算分数并查看答案
不少人对猫有一些古老的刻板印象,尤其和狗比起来,猫似乎总是被认为“略逊一筹”。人们总爱说,狗热心而忠诚,还非常聪明,而猫则是高冷而自私的,总爱摆出一副不闻不问的样子,一点儿也不关心主人。(当然,大多数“猫奴”可能不会同意这种说法——我的猫总爱趴在我腿上呼噜呼噜地叫,我怎么会相信它一点儿都不在乎我呢!)
事实上,很多误解都是来自不够了解。用一些研究猫的行为的科学家的话来说,“目前对猫的认识水平可能类似于几十年前对狗的认识水平”。虽然狗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数量确实比猫要多,但猫在许多社会智力测试中的表现并不输于狗。
总的来说,对猫的认知研究表明,猫确实会与人类之间产生感情的纽带。比如,和狗一样,猫同样会展现分离焦虑症状,一些猫在与主人分离后会表现出生理或心理问题。猫对主人的声音比对陌生人的声音更敏感,这些看似高冷的小毛球在恐惧的状况下也会去寻求主人的安慰。
图片来源:Pixabay
近日,来自日本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让我们对猫与人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研究人员让猫和狗来了一次“正面对决”——他们采用了一种以前用于研究狗的方法,来测试猫的认知。研究发现,猫与狗确实不同,但很有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样。
在这个动物行为实验中,猫被安排在一边看着主人,而主人正试图打开一个盒子去拿里面的东西。同时,有两位陌生人(演员)坐在主人的两侧,主人会向他们分别寻求帮助。
其中一位陌生人会扮演“帮助者”的角色,他会帮助主人打开盒子,而另一位则是“非帮助者”,他拒绝提供帮助,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做。
随后,这两位陌生人都给这只猫“一顿款待”,研究人员则从旁观察猫最先靠近哪个人。如果猫更喜欢从“帮助者”那里获得食物,这就反映出了一种积极的偏见,表明有益的互动使猫对陌生人感觉更温暖。又或者,猫会避免从“非帮助者”那里获取食物,那么,这种消极的偏见则可能意味着猫产生了一种不信任感。
同样的方法曾被用来测试狗的认知。那时科学家发现,狗会表现出明显的消极偏见,它们并不喜欢从拒绝帮助主人的陌生人那里获得食物。相比之下,新研究中的猫似乎完全“无动于衷”。猫并没有偏爱“帮助者”,也没有回避“非帮助者”。显然,对猫来说,食物就是食物。
假想台词:食物就是食物,这些两脚兽说那么多干什么。| 图片来源:Rainer Stropek / Flickr
从这个结果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一种看似直接的结论似乎呼之欲出:猫是自私的,它们根本不在乎人类被如何对待。
虽然这可能符合我们对猫先入为主的感觉,但这恰恰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我们很容易产生拟人化的偏见。这种结论的背后其实是,我们把猫当成了“毛茸茸的人”,从而用人的逻辑去解释猫的行为。但别忘了,猫是有其独特思维方式的生物。
想要真正了解猫,我们就必须摆脱这种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把它们当成猫。因此,这项研究告诉我们的并非“猫是自私的”,而是猫可能无法理解人类之间的某些社会交往,它们其实并未意识到一些陌生人没有伸出援手提供帮助。
尽管猫能够捕捉到一些人类的社交线索,比如它们能理解当人类用手指向某样东西时,是我们正在告诉它们看向那里。猫对人类的情绪也很敏感,它们会察觉人类的情绪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但相比于狗,猫似乎还没有那么适应我们的社交关系。猫的驯化更晚,驯化对猫的影响也远小于对狗的影响。狗是群居动物的后代,而猫的祖先大多是孤独的猎手。驯化可能提高了狗已有的社交技巧,但对猫来说或许并不是这样——猫起初没那么了解“猫情世故”。
尽管猫已经成了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宠物,但我们对猫的思维方式仍知之甚少。它们总被认为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神秘动物,部分原因也是我们对它们的了解还不够。
未来更多研究可能会告诉我们,猫对人类的理解比我们目前认为的还要有限,又或者,我们会猫能够更好地识别不同环境下的人类的社交动态。但无论何种研究展现出了怎样的结果,我们都应该避免让先入为主或以人为中心的思维影响到我们对猫的行为的理解和诠释。
在我们判断“猫主子”是冷漠或自私之前,或者在认识任何动物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试着用它们的眼睛看世界。
图片来源:Takeko
#创作团队:
原文作者:Ali Boyle(剑桥大学多种智力项目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