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宪问篇(十四) 2024-07-28 23:23:35 01 原 文 宪问第十四 14.14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02 释 解 老师说:“臧武仲因孟孙氏诋毁诬陷,逃离了鲁国。有人说,臧武仲后来又回到了鲁国的采邑防地,凭借防邑请求鲁君念其祖先曾有的功勋,要求替臧氏续立臧氏继承人,以守先人之祀。于是,鲁君立了他的异母兄弟臧为。臧武仲把防邑交给臧为之后,便离开鲁国去了齐国。这里虽然没有说他要挟鲁君,但是依据臧武仲的博学多智,尚德守礼家风的数代传承,我倒是不相信有凭借防邑请求续立继承人这事呢!”03 释 字 后(後)《说文》:後:迟也。从彳、幺、夊者,后也。胡口切。徐锴曰:“幺,犹𦌾踬之也。”𨒥,古文後从辵。《广韵》:後:先后。《说文》:“迟也。”又胡豆切。《方言》云:“先后犹娣姒。”汉字“后(後)”甲骨文从幺从夊。幺,像束丝形,夊,像倒止形。会足有所系行走迟后之意。后增“彳”或“辵”旁。本义为行走迟后,引申指空间位置靠后,又引申指时间较晚的、将来、以后等。注意简化字“后”和“後”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汉字,“后”初为“司”字的异体,后用以表示君王、君后之义。04 素说 前一章通过“其然!岂其然乎?”,让人们体悟“言说的语言是难以将背后的几微传达清晰完整的”,把握君子行政的审言察微通达背后事理之实的要义。本章承接前章,通过“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一事的叙说,再次提示行政君子把握言说和事实之间的几微差异。老师说:“臧武仲因孟孙氏诋毁诬陷,逃离了鲁国。有人说,臧武仲后来又回到了鲁国的采邑防地,凭借防邑请求鲁君念其祖先曾有的功勋,要求替臧氏续立臧氏继承人,以守先人之祀。于是,鲁君立了他的异母兄弟臧为。臧武仲把防邑交给臧为之后,便离开鲁国去了齐国。这里虽然没有说他要挟鲁君,但是依据臧武仲的博学多智,尚德守礼家风的数代传承,我倒是不相信有凭借防邑请求续立继承人这事呢!”本章需要注意的是“吾不信也”不是指孔子不相信其“虽曰不要君”,而是指孔子不相信“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这件事是否是事实。因为在传说的“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的这件事中,清晰地表达了:臧武仲凭借采邑防城,以立臧氏之后为卿大夫作为条件而要求鲁君,这明显的就是在和鲁君谈条件的犯上作乱。即使说没有要挟胁迫君主,其实就是要胁君主。这是任何一个明白人都可以看得清楚明白的,是不需要孔子说“吾不信也”,更不需要将这话记录下来,并让编纂者觉得有必要编入《论语》之中。因此,孔子的“吾不信也”是针对“以防求为后于鲁”这件事的不信。在此前的一章中,孔子刚刚教导子路,肯定了臧武仲明理应变的智慧,这一章如果是对其要胁君主背义违礼进行言说,那么就会显示孔子对臧武仲前后矛盾不一的评论。实际上,臧氏家族在鲁国世代以博学多智见长,是周公礼乐文化的传承者。臧武仲是具有治国才能的,曾得到齐王的器重,但拒绝了齐王对他封城的美意。从臧武仲受到孟孙氏诋毁诬陷的事实来看,臧武仲也并没有具体的反叛行为。方骥龄在《论语新诠》中说:“臧武仲因受季氏之攻而出奔于邾,如防以后,卑辞向政府请立后于防,乃立武仲之后于防,武仲即致防而奔齐,免去国内一场灾祸,此孔子所以称之为知。但如本章旧解,以为孔子有深责武仲之意,岂非前后相矛盾?'虽曰不要君’,殆孔子肯定武仲之不要君。” 赞 (0) 相关推荐 【第318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3章》孔子的“成人”标准有何意义?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3章>孔子的"成人"标准有何意义? 14·13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 ... 诚意胜智千百倍——《论语》悟读【341】 以诚立笔走龙蛇,凭信争气冲霄汉.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五章: [原文] 子曰."臧武仲以防(地名,武仲封邑)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yāo,要挟)君,吾不信也." [译文 ... 【第320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5章》孔子因何批评臧武仲要挟国君?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5章>孔子因何批评臧武仲要挟国君? 14·15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音yāo)君,吾不信也." 臧武仲:鲁国大夫,名纥.防 ... 素说《论语》:宪问篇(四十) 一.原 文 宪问第十四 14.40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二 ... 素说《论语》:宪问篇(四十二) 一.原 文 宪问第十四 14.42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 ... 素说《论语》:宪问篇(四十四) 一.原 文 宪问第十四 14.44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二.释 解 ... 素说《论语》:宪问篇(四) 素说《论语》:宪问篇(四) 素说《论语》:宪问篇(四十一) 一.原 文 宪问第十四 14.41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二.释 解 老师说:"礼原本是祭祀神灵,祈祷神灵,致福人间的仪式.通过人间恭敬致诚的祭祀仪 ... 素说《论语》:宪问篇(四十三) 一.原 文 宪问第十四 14.43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二.释 解 原壤张开双腿,膝盖高耸放肆地蹲踞着.他的这种 ... 【诵读经典】《论语-宪问篇第十四》拼音诵读版,快快收藏了~ <宪(Xiàn)问(wèn)篇(piān)第(dì)十(shí)四(sì> [14.1] 宪(Xiàn)问(wèn)耻(chǐ),子(zǐ)曰(yuē):"邦(bānɡ)有(yǒ ... 论语·宪问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 ... 【第342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章》孔子因何说“克、伐、怨、欲不行”还不足以判定为仁人?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章>孔子因何说"克.伐.怨.欲不行"还不足以判定为仁人? 14·2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 ... 【第343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3章》孔子因何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3章>孔子因何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 14·3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这里的"怀"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