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蓉寒气透骨的三句话, 暴露出他对秦可卿刻骨的恨

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那个男人能接受妻子出轨。可是,《红楼梦》中的贾蓉,却只能对妻子秦可卿的出轨忍气吞声。因为秦可卿出轨的对象是他的亲生父亲。在“父权”时代,在“孝”字当头的情况下,他纵然对妻子的不贞恨之入骨,但是鉴于父亲的权威,鉴于家族的名声,他只能忍气吞声的装傻。

?这种不得已的忍气吞声,总是难免要爆发出来。在贾珍好不容易请来的大夫张友士面前,贾蓉看似无意的几句话,终于暴露出来了他对秦可卿刻骨铭心的痛恨。《红楼梦》第十回,秦可卿已经病入膏肓,贾珍的忧郁之心全部都写在了脸上。于是,偶尔到访的冯紫英,就给他介绍了自己幼时从学的一位医理极深、能断人生死的张友士先生。等这位张友士先生到了宁府,进了秦可卿的居室,贾蓉就亟不可待的问了一句:先生实在高明,如今相见恨晚,就请先生看一看脉息,可治不可治,以便使家父母放心。

一般情况下,亲人已经病入膏肓,家属对于大夫都会苦苦哀求——大夫,您可一定要治好她啊,无论花多少钱都行!可是,对于贾蓉来说,他只想知道妻子的病究竟“可治不可治”,这口气,分明是“可治”也行,“不可治”也行,您给个准话儿!相比较贾蓉,贾珍见了张友士的时候,说的是“仰仗高明,以释下怀”,贾珍的话翻译过来,才是“大夫,您一定要治好她啊,这样我才能放心!”对于贾蓉的迫不及待,张世友道:我们外边坐罢!贾蓉急迫到当着病人的面,就急着知道“可治不可治”,但是张世友还是体谅了一下病人的情绪,要到外面,避开病人再说话。贾蓉和张世友到了外面,刚吃了茶,贾蓉又迫不及待的问出来了第二遍:“先生看这脉息还治得治不得?”非常类似的话,又问了一遍,贾蓉盼望着秦可卿“治不得”的心理就更明显了。

面对贾蓉的急切,张大夫不急不躁,和服侍秦可卿的婆子讨论了一大番关于“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行经的时间断不是常缩,必是常长的”之类的话,旁边的贾蓉更着急了,说了这么半天,您还没说出我最关注的问题呢。没办法,再问一遍吧。于是,贾蓉又第三次问出来这样的话:“高明的很,还要请教先生,这病与性命终究有妨无妨?”如果贾蓉这话只问了一遍,或许我们还可以理解为他的表达方式有问题,但是连续问了三遍,贾蓉的真正用意我们就一清二楚了。作为丈夫的贾蓉,关心的不是妻子秦可卿的病,究竟是怎么得的,究竟有什么症状,究竟应该怎么治。他关心的唯一的问题,就是“这病与性命终究有妨无妨”。再直白一点,贾蓉关心的只是秦可卿会不会死,究竟什么时候会死。一个丈夫,一心巴望着妻子赶紧死,这丈夫对妻子究竟有多恨,就暴露无遗了。

?张先生也终于明白了贾蓉的真正目的,这倒并不是因为张先生反应慢半拍,而是估计在他的看病史上,从来没有遇上过不关心病人病情,只关心病人生死的家属。于是,张先生笑着回答:大爷是高明的人,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好了,终于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想必此时,贾蓉心中长出了一口气——这“绿帽子”,最晚到了春分,就可以摘下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