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还是买房?从地产大佬的发家故事,透视背后的“买房真理”
地产大佬的崛起
1994年的春天,杨絮漫天的北京多少让人有些心烦意乱。
这一天,在新世纪饭店顶楼的一个川菜馆子里,一位面容憔悴、略显疲惫的年轻人已经坐等多时,餐桌上的已经规规整整的摆放了几碟下酒菜,看得出他应该是在等待某位重要的人。
90年代的餐馆远不如今天这般火爆,饭店用餐时间客人也不是很多,正好适合会客闲谈。年轻人的眼睛一直凝望着远方,像是在回忆什么、又像是在期待什
正在他遐想之际,一位风尘仆仆的中年人迎面走来,年轻人赶紧起身问好。落座之后,年轻人赶紧斟茶倒水,两人四目相对时,好像有很多话要讲,但一时又不知从何开始。
四年前的春天,这位年轻人因涉及与所在企业的经济纠纷而遭起诉,并在后来被送进了监狱。此刻,坐在他对面的中年人便是曾经那家企业的创始人柳传志。
按常理,无论自己是对是错,但就联想把自己送进监狱这件事而言,这位年轻人也应该将柳传志视为仇人。但如今静坐于此,这位年轻人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态度诚恳地向自己的老领导致歉。
这位年轻人,便是后来一手打造出国内著名房地产品牌“融创地产”的掌门人,孙宏斌。
柳传志与孙宏斌
联想靠汉卡发家,之后又生产微机(今天各类电脑的前身)。它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便成为行业翘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一支强大的销售队伍。
1989年底,柳传志专门成立了负责汉卡和微机销售的部门,从清华大学毕业仅4年,年仅26岁的孙宏斌被委以重任。
在柳传志放权给这位年轻人之后,孙宏斌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搭建起了一个触角伸及多省的销售渠道,有效地解决联想产品销路的问题,从而迅速拉开了联想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然而,正是这位在联想内部被默认为新生代团队领头羊的年轻人,却在前途一片大好之时自乱了事业发展的节奏。
由于大权在握,联想当时的不少区域公司老总为他马首是瞻;同期,联想内部员工也开始反应孙宏斌搞“山头主义”、“帮派文化”。也恰恰在此时,联想以经济问题为由,将如日中天的孙宏斌送进了监狱。
当时,绝望至极的孙宏斌,一定不会想到,自己将会在此后的10年中,再次在商界称雄。
1994年,出狱后的孙宏斌前往天津,在那里创办了自己的房屋中介公司。由于启动资金很少,顺驰公司起初也是不温不火地经营着。然而,4年之后,孙宏斌终于等来了一个,让他一飞冲天的机会。
1998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包括停止福利分房、放开住房贷款等一系列政策,自此,地产行业也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爆发式增长阶段。
1998年,北京市二环的房屋均价才2000元/平米,而就在5年之后,2003年,二环内的新房就已经突破了万元大关。
感受一下2000年北京的房价
5年5倍的涨幅,对2003年那个时点的人们来说,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了。但他们并不知道,10年之后,那里的房价,将再翻10倍…
在建国之后,有房产者和无房产者之间的财富差距,头一次被极大的拉开了。而当有人还在犹豫,要不要把手中的现金换成房产的时候,不少聪明的地产老板们,都已经将身家性命压在了地产行业上…
造富的大潮
2003年,在天津地产市场已完成原始积累的孙宏斌,开始借势一路高歌猛进、攻城拔寨,在短短2年时间里,便将顺驰打造成了年销售额近百亿的全国性大型房企。
同年,许家印所创办的恒大地产,也刚刚从竞争极度激烈的广东脱颖而出,跻身广东省地产前3强。此后,在广东站稳脚跟的许家印,也带领恒大地产开启了全国扩张之路。
在当时的中国房地产界,孙宏斌和许家印,虽然已经靠着房地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老板。但与同时代万科集团的王石相比,他俩只能算是晚辈。
80年代初,王石创办万科之初,万科还只是做些倒买倒卖、赚快钱的生意贸易公司。但等到1998年,中国全面放开房地产行业时,万科已经在这个行当里耕耘了10年。
1988年,万科开始涉足房地产,因此等到2000年初,中国地产第一波大牛市的时候,万科地产的规模,已经比晚起步的恒大地产和顺驰地产,大了一圈。而王石本人,也当仁不让地成了那个时代的地产界领袖。
2004年,万科深圳总部周边的房价,也不过5000-6000元/平米,但5年之后,那里的房价便几乎翻了5倍。
在看到巨大的赚钱效应之后,越来越多的老板开始重仓房地产,这其中就出现了碧桂园的老板杨国强。
杨国强和他的碧桂园帝国
杨国强的碧桂园,在2005年之前,还只是个名不见的二线地产商人。但此后,中国三四线城市房价的一路上涨,彻底让这位聚焦三四线城市地产市场的农民企业家,一度有了问鼎中国首富的实力。
盖房子和买房子,有时候,道理是一样的。
2000-2010年的10年间,在房地产老板们纷纷跑马圈地、积累财富的同时,不少精明的老百姓,也靠着买卖房产,赚的盆满钵满。
这一时期,浙江一批靠着做生意赚到第一桶金的小老板,开始通过买卖房产,做起了“钱生钱”的生意。
在当时上海、杭州开出的新楼盘售楼处,几乎总能见到一掷千金的温州炒房团。很快,以煤老板为代表的“山西炒房团”等,形形色色的炒房团体,就开始纷纷活跃于全国各大楼盘的售楼处。
不过,日后这些人会发现,相比于频繁倒买倒卖房产,真正聪明的,其实是那些:买入并长期持有,并通过不断抵押已有房产,套现再买房的人。对那些职业投资客而言,资金杠杆真的是个好东西。
不过,说到加杠杆,玩得最溜的,还是房地产老板。
买房致富? vs 望楼兴叹!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香港的地产市场就出现了卖“楼花”的伎俩。当时,包括李嘉诚在内的很多地产商,通过预售还没盖好的房子,来快速回笼资金。
在当时房价接连上涨的香港,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吃进最多的土地,谁就将是最大的赢家。凭借着卖“楼花”快速回笼现金,手里资金有限的李嘉诚,迅速吃下了港岛地区的多个地块。
经此一役,李嘉诚成功跻身香港顶级地产商。
多年之后,当普通老百姓依旧把李嘉诚的发家史,当做饭后谈资的时候。聪明的大陆房地产老板们,早已开始复制起了香港老板们的那套玩法。
2003-2005年短短3年时间里,孙宏斌的顺驰地产,能从一家名不见经传区域开发商,跻身地产界顶流,靠的就是资金杠杆。
当时的孙宏斌,设计了一套近乎极致的业务流程。尽管顺驰的本金不多,但公司拿到地之后,就快速把土地抵押给银行套现,然后,再拿着抵押套现的钱继续买地,并不断循环。
与此同时,在项目建设时,顺驰又会让建筑公司垫钱建设,并在房屋建成后再给建筑商钱。同期,还没等地产项目建设过半,公司又开始预售房子回笼资金。等资金陆续到位之后,公司会再把建筑商的拖欠款、银行的抵押款,一并还清…
孙宏斌的那个时代,只要有脑子、有胆子,再外加一笔启动资金,地产买卖就能干起来。
不过,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2006年,顺驰地产由于扩张太快、摊子太大,而陷入经营危机,再次走投无路的孙宏斌,最终不得不贱卖公司。
不过,既然地产买卖的钱这么好赚,孙宏斌自然不会就此收手。4年之后,一家名为融创中国的房地产公司,成功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而孙宏斌正是这家公司的幕后老板。
比融创稍早,2009年,许家印的恒大地产也成功登陆港交所。通过打开股票融资的大门,荷包满满的孙宏斌和许家印,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跑马圈地。
不过这一次,有了前车之鉴的孙宏斌,比原来变得谨慎了不少。他要求,公司要稳扎稳打,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主做中高端楼盘。
而雄心勃勃的许家印,则深知深挖三四城市,才是恒大能够走向王者之路的必然选择。因此,2010年之后的恒大,开启了一场在三四线城市的狂奔之路。而这一时期,同许家印一样狂奔的,还有碧桂园的老板杨国强。
2015年,在一轮股票大牛市之后,赚的盆满钵满的人们,开始纷纷转战房地产市场。中国广大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因此纷纷翻番。
此前,还有不少银行担心,大幅扩张的恒大和碧桂园,会像曾经的顺驰一样,走到破产清算的边缘。但三四线城市房价的大涨,不仅让这两家公司成功跻身中国地产前3强,也将许家印推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
两位不同时期的中国首富
正所谓,盖房的霸榜,买房的喝汤。
就在房地产老板们,纷纷挤进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前10的时候,大量炒房者的身价,也随着一二线、三四线城市房价的大涨,而纷纷水涨船高。
2010年之后,有个叫谢国忠的知名经济学家,年年喊“中国地产要崩盘”。起初,不少同样看衰地产的人们,还积极地给他点赞,可渐渐地,谢国忠,就成了众多手里有钱、但没买房的人,唾骂的对象。
知名看空楼市经济学家谢国忠
可骂完之后,那些没房的人们,依旧只能是继续望楼兴叹…
存钱还是买房?
2017年,曾经的地产一哥,万科地产创始人王石宣布万科董事会主席。就在王石卸任的第2年,接任万科董事会主席的郁亮,就提出了著名的“白银时代”。
郁亮提及:过去的20年,是中国地产的“黄金20年”,而未来的20年,将会是地产市场的“白银20年”。同期,包括许家印、孙宏斌等一众地产大佬,也都在不同场合,提及看好未来地产市场发展的论调。
很快,他们的预言,就得到了应验。
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各国经济下滑,为了应对危机,各国央行纷纷放水,刺激经济。而在大量资金流入市场之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也再次出现了上涨的迹象。
2020年当年,深圳以及周边城市的房价,普遍出现了超20%的上涨;而在上海,以学区房为代表,房价也出现了普涨的迹象。虽然,全国性的“白银时代”尚未到来,但在一线城市,楼市的白银时代似乎已悄然登场。
当然,有多少人看好楼市,就有多少人看空楼市。
说到为什么不看好楼市,以经济学家为代表的精英分子,往往有两点理由:第一,中国人口红利在消失,未来的房子没有接盘侠;第二,目前房子太多(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根本支撑不了目前的房价。
但不管看空楼市的人,理由有多么的充分,以许家印、孙宏斌为首的地产老板们,依旧在全国不断扩张着自己的版图。
试想,如果楼市没有机会,这些久经沙场、人脉通天、身价千亿的大佬,自己会往火坑里跳么?
其实,要想明白“房子还能不能涨?”,就要先想明白“钱还会不会贬值?”。
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没有经历过货币大贬值。但回看全球经济的发展史,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货币贬值史。
1948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内就曾发生过大贬值,当时由于钱贬值得太快,很多上海的老百姓不得不用麻袋,背着钱去买菜。
而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元贬值过快,很多欧洲国家的商店,干脆直接在橱窗上贴上了不接受“美钞”的告示。
1948年,上海居民用车拖着纸币去菜市场买菜
在中国,40年前的10块钱,是很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30年前的10块钱,是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星期的饭钱;20年前的10块钱,只够小两口做一顿饭;10年前的10块钱,只能买一碗面;而今天的10块钱,甚至不够买一杯奶茶……
钱,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贬值;而房子,则以同样的速度,快速升值。
很多人说,未来,只有一二线城市会人口持续流入,所以一二线城市的房子可以买,三四线城市的房子不能买。
但其实,只要钱会贬值,稀缺的房产就依旧会升值。
就三四线城市而言,不管他们人口如何变化,这些城市的核心地段、以及优质学区房,即便是在10年之后,依旧是稀缺品。只要钱不断贬值,那么那些有稀缺性的房子,就会不断升值。
孙宏斌、许家印、杨国强不是傻子,他们继续布局三四线城市核心地段的目的,就是持续看好这些区域的地产潜力。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楼市“普涨”、“急涨”的时代是过去了。但在未来,无论是一二线、还是三四线城市,只要是核心地段、只要有额外价值(比如学区房),这些房产依旧具有购买价值。
从长期看,现金终究要贬值。因此,比持有现金更聪明的做法,就是要挖掘并持有那些稀缺的资产(如股票、基金、房产等)。
至于房产,曾经应该买,未来也值得买!只不过,曾经可以无脑买,未来,则要持续提升自己挑精品、选区域的眼光。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