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赏析 | 董遇论“三余”
原文
董遇①,字季直,性质讷②而好学。兴平③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④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⑤。”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⑥’。”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
- 董遇:三国时期魏国人,著名学者。
- 质讷:质朴木讷。
- 兴平:汉献帝年号。
- 稆(lǚ):野生稻禾。
- 见:同“现”,显现。
- 三余:古时由于条件有限,冬天、夜晚、雨天无法下地劳作,所以有空闲时间。
译文
董遇,字季直,性格朴实不善言辞,但是喜爱学习。兴平年间,关中的李傕等人作乱,董遇与哥哥季中投奔到段煨将军处。董遇和哥哥采集野生稻谷背到集市上去卖,董遇总是带着书,有空闲就拿出书诵读,他的哥哥嘲笑他,但董遇还是照样读书。
有人想跟随董遇学习,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先读一百遍。”董遇又说:“书读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就会显现。”求学的人说:“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利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中空闲的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空闲的时间,下雨天每时每刻都是空闲的时间。”
文言知识
说“余”:“余”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我”,第一人称代词。如《小石潭记》:“余弟宗玄”。
- 指“剩下的,多出来的”。如《论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如,成语“余勇可贾”。
- 指“整数后的零数”。如“十余人”。
- 指“农历四月的别称”。
出处
三国魏·鱼豢《魏略》
启发与借鉴
我国古代很多求学之人都非常善于利用时间,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而欧阳修则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古人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世间万物,皆属身外,唯有知识能够渗入心灵,别人无法夺取。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停不下脚步。但是时间就好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还是有的,关键就在于愿不愿有所舍弃。
对于学习,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本文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