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泰伯篇(十)

01

   原  文     

泰伯第八

08.1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02

   释  解      

孔老师说:“先王圣贤制定的礼乐制度,给民众带来了安泰祥和,形成了王者之天下,从而避免了诸多霸道勇力之争。道义之勇是维护天下安乐和谐的王道之力量,因而道义之勇必合于礼,守护于礼。如果为政者一味地好勇,企图依靠武力说话,不依循礼的约束,不遵循道义的制约,必然会劳民伤财,将人力、财力集中于军事和武力上,从而使安定富足的社会逐步地变成贫穷,使民众陷入疾苦之中,从而导致社会动乱。如果为政者丧失'仁之为人’的仁爱本性,没有了仁爱慈悲之心,这样的为政者必然会加剧民众的疾苦,必然会让礼乐和谐安定的社会产生祸乱,从而进入礼崩乐坏的动乱时代。”

03

   释  字      

《说文》:疾:病也。从疒矢声。秦悉切。𤕼,古文疾。𥏴,籀文疾。

《释名》:疾:截也,有所越截也。疾,疾也,客氣中人,急疾也。

甲骨文“疾”像人腋下中箭。王国维《观堂集林·毛公鼎铭考释》:“象人亦(腋)下箸矢形。古多战事,人箸矢则疾矣。”本义为伤病(外伤),疾病是其引申义。引申为病残、疾苦、祸害、憎恶、急速等义。本章“疾”作疾苦、疾患解。

《说文》:贫:财分少也。从贝从分,分亦声。符巾切。𡧋,古文从宀分。段注:谓财分而少也。合则见多,分则见少。富,备也,厚也;则贫者,不备,不厚之谓。

《玉篇》:贫:乏财也。

汉字“贫”从贝从分,物分则小,财分则少。《玉篇》:“贫,乏财也。”本义是缺少财物,贫困。与“富”相对。引申指使贫乏,不足,缺乏,空乏的等义。

《说文》:甚:尤安乐也。从甘,从匹耦也。常枕切。𠯕,古文甚。

《广韵》:甚:剧过也。《说文》曰:“尤安乐也。”常枕切。太过,时鸩切。

汉字“甚”金文上从甘,下从匕,会用匙送美味入口之意。篆文匕讹为匹,成了男女配匹成对,沉溺声色之中的安乐。《说文》“甚:尤安乐也。”表示异常安乐。本义是特别安乐,由本义引申为过分、过度,又引申为厉害、严重、等义。

04

   素  说      

前一章老师通过治民当以德政而由之,不可以刑政而知之,让弟子体悟为政以成德的“由之”之仁德智慧,以及应该摈弃使民失德害仁的机巧伪诈之智,从而把握为政以成德的行政智慧。本章承接前章对“仁德之智”和“巧诈之智”的分别,对“道义之勇”和“莽夫之勇”进行辨别,指出“好勇”之莽夫和“人而不仁”者是行政成乱之根源,从而把握“智、仁、勇”三达德在为政以成德中的治国安邦的地位和作用。老师说:“先王圣贤制定的礼乐制度,给民众带来了安泰祥和,形成了王者之天下,从而避免了诸多霸道勇力之争。道义之勇是维护天下安乐和谐的王道之力量,因而道义之勇必合于礼,守护于礼。如果为政者一味地好勇,企图依靠武力说话,不依循礼的约束,不遵循道义的制约,必然会劳民伤财,将人力、财力集中于军事和武力上,从而使安定富足的社会逐步地变成贫穷,使民众陷入疾苦之中,从而导致社会动乱。如果为政者丧失'仁之为人’的仁爱本性,没有了仁爱慈悲之心,这样的为政者必然会加剧民众的疾苦,必然会让礼乐和谐安定的社会产生祸乱,从而进入礼崩乐坏的动乱时代。”本章老师针对时代之动乱,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病根。疾病之根源在于为政者缺乏仁爱悲悯之心,尚武崇霸,从而导致民众处在水深火热的贫苦之中,使得天下动乱成为必然。

本章需要注意的是对“疾”字理解。本章和前一章对为政者的三达德进行教导,前一章对“智”进行了辨析,期望弟子能够把握住“智”的仁德面向,以引导民众向着仁德之智,本章对勇武的非仁德面向进行教诲,期望为政者能够把握住道义之勇武和仁爱之心。因此本章的两个“疾”字,不是“憎恶、憎恨”之义,而是在“好勇”和“不仁”的为政之下,必然导致的民众之疾苦。陈立夫在《四书道贯》中说:“上不好仁,则罔顾人民之疾苦,征工不以时,聚敛无止境,民穷财尽,则加甚其残虐,人民无以为生,只能铤而走险,犯上作乱。” 程石泉在《论语读训》中说:“好勇则好斗,疾贫非言恶贫,乃言贫而至于无以为生,则乱矣。恶贫乃人之常情也。贫而至于民不聊生,则铤而走险矣。'人而不仁’数见《论语》,如云:'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并见《八佾》)人而不仁,不可以言礼乐。人无礼乐,不殊禽兽。故此章谓:'人而不仁,疾之已甚。’汉儒包咸、郑玄皆言'疾恶太甚,亦使其(不仁之人)为乱’(《论语集解注疏》),宋儒朱熹亦同。实则'疾’字应作名词解,'已甚’者'太甚’也。'好勇疾贫’与'人而不仁’皆为乱源。如谓'恶不仁之人太甚,亦使其为乱’,实无当情理。”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