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北京之行
北京之行
2007年7月里的一天。这天正值酷暑的中伏季节,室外温度达到了三十六度,尽管暑热难耐,让人感觉不舒服,但依然挡不住人们外出游玩的脚步。
我和同事早已约好,准备这天去北京城里法源寺院逛一逛。骑着自行车的我很快就在后沙峪地铁站和同事会面。地铁站里的乘客很多,你来我往,络绎不绝。地铁车厢里很凉爽,是温度适宜,让人感到外面和地铁里温度有天壤之别。车厢内人比比皆是,项背相望,摩肩接踵,我们只好手握把手站立在车厢的中间。地铁风驰电掣却很平稳,是经过了一站又一站。
我和同事到达了十五号线大屯路东,接着换乘地铁五号线,前往所在地磁器口,换乘了七号线来到菜市口下车。从地铁站出来,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包裹了我们的身体,取代了地铁车厢里的凉爽,不舒服的感觉油然而生。同事领着我前往法源寺。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由于那次到法源寺还是十几年前的事,同事也搞糊涂了,分不清法源寺到底是在哪个位置。于是我们逢人就问,打听去往法源寺的方向。好心人一一为我们指点,我们说声谢谢,就按人家指出的方向前行。穿过狭窄的小巷,我们左转右拐,终于来到了法源寺门前。
法源寺几个醒目的大字映入我们的眼帘。同事叹了口气说:“我们终于到了。”法源寺院内人很多。几排木制结构和砖瓦组建的平房,构成了法源寺整个图案。香案上摆放着燃烧的香烛,香烛慢慢燃烧着,燃烧冒腾的烟雾徐徐上升,弥漫了整个院内。烟雾缭绕,烘托出法源寺独有的气氛。
法源寺建于贞观十九年,也就是公元645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唐时为悯忠寺,清雍正时重新修缮,并改名为法源寺。1956年,在寺内成为中国佛学院。1980年,又于寺内建立中国图书佛教文物馆。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属的宗教类博物馆。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
我全神贯注目睹着这座历史悠久的百年古寺。目光所及之处,院内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是尽收眼底。百年古寺要经历多少岁月沧桑,要承受多少风霜雨雪的洗礼。我想:法源寺自打它建立伊始,有多少人为它虔诚跪拜呢?答案统计不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法源寺院内钟声敲响,声音婉转动听,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
我们信步来到法源寺的后院。同事嫣然一笑说:“走累了!咱们歇会吧?”同事的话正合我意。我们走到一排房檐的走廊,走廊上有一排木制的座位。同事从包里掏出塑料座垫递给我一个说:“你把这个垫在屁股下面会舒服些。”我来者不拒,欣然从命。我们面北背南地坐在那里,穿堂风既凉爽又令人惬意。我们坐的对面墙壁上,有一段段发人深省的语句,真是催人奋进。同事闲不住,把包放在我身边,就四处闲逛了。我面对墙壁上语句看了一遍又一遍。时间是一分一秒向后流逝。过了好一会,同事回来了。我看看表,时间已临近中午。同事提议说:“咱们走吧!”
法源寺院内的大树,棵棵挺拔高大,是枝繁叶茂。有的树龄已达到上百年,在我看来堪称树神。
我们走了,离开了法源寺。我指着朝南的方向对同事说:“咱们往哪里走吧?”同事迟疑了片刻后对我说:“咱们还是顺原路返回吧,这里人生地不熟的,再走丢了。”我跟随同事的身后。我们漫不经心地走着。我饥肠辘辘,于是从包里掏出两个煮熟的鸡蛋,递给同事一个,同事没有拒绝,很随和的接过来。
一个鸡蛋根本解除不了饥饿感,我们左寻右找,希望能找到一家小餐馆,然而小餐馆没有找到,温度却一个劲上升。温度的升高,顿时让人觉得热浪不可抵挡。
我对同事说:“咱们坐地铁到王府井,那里的饭店多,顺便逛逛那里的新华书店。”同事非常赞同我的建议。地铁站里的凉爽让我精神一振。乘地铁方便快捷,顷刻之间我们就到了王府井。出了地铁站,我们沿着王府井的步行街,彳亍前行,惬意欣赏眼前的一切。
市内的巍峨壮观的高楼大厦,是鳞次栉比,让人感受到北京城市的的变化,日新月异。
这时,一家地下美食店映入我们的眼帘。我们来到此处,饭菜的飘香勾起我们的食欲。美食店里就餐者比比皆是,几乎找不到空闲的座位。不甘心的我们不肯就此罢休。我们左寻右找,同事率先找到两个座位。吃什么呢?我在心里琢磨。后来,我们取得了一致意见,就吃炸酱面了。同事去交钱买单。两碗炸酱面,摆在了我和同事面前。强烈的饥饿感,两碗炸酱面狼吞虎咽就进入我们各自的腹内。同事笑着看我说:“吃饱没?”我笑着说:“吃饱了,而且太好吃了。”
饭后我们坐电梯就来到了王府井书店一层。书架上摆放的各种书籍,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蹬上电梯来到二层,书的种类之多,依然让人目不暇接,更不知从何翻阅起。我们一直来到四层,在书架之间的过道上慢慢移动,精心挑选自己心仪的图书。
从四楼来到二楼。同事递给我塑料座垫说:“你坐在这里看书,我把包放在你身边,我去别处转转看看。”同事走了,我坐在塑料座垫上,仔细翻阅起第五套的新华词典。查阅我想找到的词语。这本新华词典里的词比较全面,我查阅到了我想找的东西。同事回来了,我站起身来。我们在书店里又转了一会。同事和我各自买了一本书,结完账我们就前往王府井地铁站。此时钟表的时针指向了午后两点。室外温度的热正是肆虐的时候,热浪的侵袭让步履缓慢的行人,加快了脚步。凉爽的商场里,此时成了人们避暑的纳凉之处。
我们向地铁站走去,并通过王府井地铁站的安检,换乘五号地铁,最后坐上十五号线的车厢里,长长舒了一口气。顺着来时的原路,很快我们就到了家里。
此次北京之行,让人感到心情愉悦,收获颇多,真是不虚此行。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王丙月,北京人,1966年4月出生,爱好文学,擅长写作,业余爱好广泛。22岁那年担任报社通讯员,曾发表过多篇散文、随笔。对文学事业一如既往,笔耕不辍。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