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长夜无法睡眠,中医药“个体化”治疗
睡眠占据着人们生命的三分之一,是生命必需的过程,但生活中有不少失眠患者。失眠究竟有哪些危害,中医药如何调治失眠?
失眠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很大,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45%的车祸和55%的工伤事故都是由于睡眠障碍导致的。
失眠症患者一到夜晚就害怕,担心“漫漫长夜如何打发”。除了上床难以入睡,早醒或中间间断多醒、多梦、似睡非睡、通宵难眠之外,白天还会出现昏昏沉沉、神疲乏力、头晕或胀痛、健忘、口干、口苦、心慌、易怒、烘热、汗出、胃脘不适、嗳气泛酸、耳鸣、眼眶发黑、月经失调等症状。
长期失眠会导致多脏器功能紊乱,免疫功能降低,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由于长期失眠,部分患者还会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心烦急躁时欲哭,或心悸胆怯,紧张不安,总感到浑身不舒服、不自在,从而出现依赖镇静催眠药帮助睡眠的药物成瘾现象。
失眠又称“不寐”,指经常不易入睡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证候。其临床表现不尽一致,有初睡即难以入寐,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寐而不实,甚则彻夜不得入寐者,常兼见头晕、头痛、心悸、乏力、神疲、健忘等。其病机总属阴阳失调,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故《黄帝内经》提出治疗“目不瞑”的原则:“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阴阳立通,其卧立至。”中医治不寐,既注重共性,又注重个体化差异,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
临床上,根据不寐的症状特点,可分为以下九型。
◆肝郁化火型
不寐,常伴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以上是临床常用之法,然并非一成不变,需随证加减,灵活变通。同时不寐多参郁,正如《丹溪心法·六郁》所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人的睡眠与觉醒状态,除了由心所主之外,与肝的关系也极为密切。肝性条达,主疏泄而调情志,肝木冲和,气机调畅,才能气血和平,情悦神安,寐寤有时。若情志波动,失其常度,或暴受惊骇,恼怒悲哀,抑郁太过,所求不得,则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气郁日久,可化火伤阴炼痰,或由气及血致瘀,变生多端。症见性情忧郁、多思不寐、烦躁易怒、胸中窒闷、哭笑无常、沉默痴呆或狂躁不宁等,大多参郁,治疗以疏肝为法,药选柴胡、郁金、玫瑰花为主。精神疾患,因郁致病,或因病致郁,或郁病更郁,症情难复,故一人得病,阖家为之不安。如郁结不解,徒恃药石,其效难取。
故除辨证用药以外,心理疏导必不可少,正如《临证指南医案·郁证》所说:“郁症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所以要求医者与家属配合协作,主动关心患者的心理疾苦,注意了解患者的郁结何在,耐心细致加以劝慰,鼓励其解除烦恼忧伤,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胸怀宽畅,并指导其饮食宜忌,戒除一切不良嗜好,加强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