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病变] “声门区喉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影像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病例】
图1A、B男,65岁,声音嘶哑2个月余。
图1C、D男,70岁,声音嘶哑1个月余。
图1
【影像所见】
图1A、B增强CT横断面及冠状面重建像显示左侧声带小结节,明显强化,杓状软骨 较对侧致密。
图1C、D横断面T1WI、冠状位脂肪抑制增强T1WI显示右侧真声带增厚,呈等信号。病变强化,侵及声门。
【病理诊断】
图1A、B左侧声带鱗状细胞癌。
图1C、D右侧声带鱗状细胞癌。
【临床与病理特点】
声门区喉癌(glottic cancer)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喉癌,占喉癌的50% ~70%,几乎全部为鱗状细胞癌。癌肿好发于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的边缘,在肿瘤很小时就影响声带闭合和发声,故很早就出现声音嘶哑,少部分发生在前联合,发生于后联合者极少。在肿瘤累及前联合之前极少发生转移。此区淋巴管较少,故淋巴转移出现较少、较晚,转移部位为颈深淋巴结或喉前、气管前淋巴结。
主要症状为声嘶,肿瘤较大时可有血痰、喘鸣、呼吸困难。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近年来多层螺旋CT已成为喉部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极快,明显减少了因喉部活动所致的伪影,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对喉部病变的评价,为更直观、更准确评价喉部病变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冠状面能直观的显示室带、喉室、声带、喉旁间隙的关系。对声门型肿瘤宜用1~2mm薄层横断面CT检查。MRI 组织分辨率高,能够区分肿瘤与其他软组织,且能进行多平面扫描为其优势,但呼吸、吞咽及颈动脉搏动,运动伪影较多,MRI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喉部图像。
【诊断要点】
1.早期肿瘤局限于声带边缘,薄层CT扫描显示为一侧声带局部增厚,增强CT扫描常为轻、中度强化,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中等信号,增强后有不同程度强化。
2.肿瘤侵及前联合,该部软组织增厚,当其厚度超过2mm时有诊断价值。
3.当肿瘤较大向深部浸润时可累及喉旁间隙,CT表现正常脂肪密度被软组织密度病变取代,MRI的T1WI表现为正常高信号的脂肪为中等信号的肿瘤所取代。
4.喉软骨受侵常表现为软骨侵蚀、溶解,亦可有软骨硬化表现。MRI的T1WI为低信号, T2WI为中、高信号。
【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喉水肿、声带息肉、乳头状瘤等鉴别。
1.喉水肿表现为黏膜弥漫性增厚,边缘光滑,两侧对称,增强扫描无异常强化。
2.声带息肉多见于一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呈小结节状,其信号与喉癌相似,但息肉基底较窄,可以带蒂,喉内其他结构正常。
3.乳头状瘤多见于声带、室带和声门下区,发生于儿童者常多发,呈广基底,成人多单发,可带蒂。
【评述】
对声门区癌的影像学评价最重要的是评价肿瘤的下缘,如果肿瘤达到环状软骨的上缘,只能行全喉切除。声带固定提示甲杓肌受侵或因肿瘤涉及杓状软骨、环状软骨或环杓关节。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受侵放疗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