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的现象?
今年“社区团购”这个商业模式越来越火,最近舆论场上有关社区团购的话题也很火爆。作为一个后知后觉的人,我也是在朋友圈关于“社区团购”的文章和话题火爆之后,才注意到这个业态。
互联网巨头入局哪个行业,哪个行业必然血雨腥风,最近这段时间竞争最残酷的,恐怕就是卖菜行业了。
比如,提供一个平台,菜农明码标价,物流公司实价承运,仓库实时显示库存、用户在线团购——这一切由平台完成撮合……
然后,物流公司送到市区中心仓库,送货员配送上门——小区可以集资修造索道或者小件运输管道,通过电脑调度,把仓库中的货物直送小区……
甚至,还可以添加“挑菜公司”之类角色,拿着顾客佣金、替顾客鉴定果菜成色……
那么,我为这个商业模式叫好。
这一方面提高了菜农收益,避免了中间商盘剥;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网络整合了生产、运输、仓储、配送诸环节,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整个链条的效率,减少了浪费;同时又允许各类型的诸多小公司加盟,分别致力于自动化配送、配送链管理、蔬菜瓜果质量鉴定等等业务,把它们做的精益求精……
果能如此,善莫大焉。
但是,如果是这样搞的:
1、仅仅是取代了传统菜市场,但仍然沿袭旧的运输、出售流程
2、用“互联网烧钱模式”排挤竞争者,垄断市场,攫取菜农以及物流公司各方的议价权,通过极限压缩他们的利润空间榨取更多利润
那么很显然,这个商业模式完全是换汤不换药,仅仅是“互联网也能做”、仅仅是钱多了没地方投资所以顺势占据更多地盘而已。
而且,这个商业模式相对于传统,会带来很多问题。
要说明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剖析它和传统的相同/不同处。
相同处有:
1、都需要一个仓库
2、都需要两头压价/抬价
不同处有:
1、从海量小贩、超市等参与者激烈竞争的自由市场,切换成少量几家互联网大鳄的寡头垄断模式
2、不再能通过直接接触挑选商品
3、不再需要门店,不再需要售货员;但需要物流配送上门
相同处无需多言,只分析不同处。
1、寡头垄断模式必然导致菜农、消费者两头受损
2、瓜果蔬菜类状态复杂多变,不像工业品那样可以执行详尽、严格的标准,不能直接接触就很难保证商品质量。结果要么质量得不到保障,要么采购员欺压菜农,收购执行严格标准,销售执行粗放标准——这在过去是屡见不鲜的事实。
3、不需要门店售货员是利好,降低了成本;物流配送上门需要额外成本。
但商品的价格并不以成本决定,这是常识。
事实上,如果你开过淘宝店,那么你一定知道:外行们喜欢嚷嚷什么“淘宝店省去了门面房、仓储成本”;但实际上,想要做大,你还必须有一个地面店、有一个仓库。这是商业伙伴愿意和你合作、敢于给你低价的先决条件。
尤其销售非著名品牌商品时,“有地面店”能有效增加顾客信心。
换句话说,线上商店并不是因为省了地面店成本而发家的;它能够取代街区商店,仅仅是因为它的7天无理由退换货等和欧美线下商店接轨的、可信的售后约定。
换句话说,“网购”并非技术取胜,而是商业模式的成功——只是在商业模式成功的同时,也对背后的技术提出了要求。
正因为网购胜于商业模式,因此欧美等传统地面店信誉良好的地区,“网购”就无法成为主流——再说一遍,这不是技术的胜利,而是拷贝欧美地面店的成功商业模式、然后通过电商平台强制执行,从而克服了互联网购物不能先看实物、从下单到收货耗时更长流程更繁琐等不利之处,击败了那些“脸难看事难办”时代过来的、不思进取的线下商店。
再说一遍:网购不是技术的胜利,它仅仅在生僻商品上面存在优势;在常规商品销售上,它相对于地面店充满劣势。因此它无法在国外替代传统店铺。这个模式在中国的成功,是因为通过软件强制网络商户执行西方地面店的成功商业模式,再加上我们的地面店服务意识太过落后、甚至至今电脑城都以宰人求存,这才使得网购克服了自己天生的诸多困难、赢在起跑线上。
但对于生鲜这类特殊的商品,线上商店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可以说全是劣势。
当然,即便如此,如果不着眼于垄断,我也不会反对这样的商业尝试。大家公平竞争,谁搞的好谁上,有什么可反对的。
但是,真理多走一步就成了谬误。
我们都很熟悉国内的一种极为常见、极为“成功”的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的思路是:我先不惜成本的排挤所有竞争对手;当所有竞争对手消失后,霸占了整个生态位的我就可以为所欲为——不满意?不满意忍着。因为你没有别的选择。
从互联网搜索、社交到电商再到各种共享XX……这种先夺取垄断地位、再借助垄断地位攫取超额利润的行为屡试不爽,搅得市场一塌糊涂。
更有甚者,借助“平台”之利,拿独立厂商甚至自己的合作厂商当免费模板,把一切创新者“抄死”,抄的万马齐喑,再也没有创新者敢于露头,这竟然是过去最成功的商业策略。
反正人家垄断了流量入口,由不得别人反抗。
最终,这种模式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一旦出现了任何“创新点”,捏着大把钞票的巨头们就见了血的鲨鱼一样一拥而上,先把所有中小规模的竞争者统统排挤出去、等几个大佬瓜分完市场之后,再坐下来慢慢考虑“盈利模式”——找不到怎么办?不退押金了,把风险转嫁给消费者。
至于开头提到的那种各方共赢的、每个环节都可以持续得到优化、促使大量科技创新商业创新的模式,那完全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因为,初期,各大巨头忙于弄死市场上一切竞争对手,没有时间考虑商业模式;等市场霸下来了,又要马上获得盈利、又要在内部分蛋糕,没有精力也没有更多金钱去搞什么创新研究什么商业模式,盈利最重要;末期呢,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什么?你说让其它企业参与各个环节、研究管道索道无人机配送研究更优化合理的流程?呵呵,老子砸多少钱才抢来的市场,凭什么分你一杯羹。
粗放,野蛮,低水平重复,没有一丝一毫的进步。然而在攫取财富上却极其有效。
但是,在这个经济持续低迷的时代,再用这种野蛮的方式圈地、冲击底层那些完全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大多数人——成了,仅仅是新的垄断性的互联网商场取代了旧的非垄断的既有商场而已,看不到任何革新、任何好处;不成,将置被逐出相关产业的绝大多数底层市民于何处?
冒动摇国本之险,却只是一场资本的攻城略地游戏而已。这就是国家马上出来叫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