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能治病,又能防病,又能保健,特别好喝,特别有效,真正的心脏保护神

读懂了生脉饮,就读懂了心脏。尤其是夏季出汗过多,浑身无力,觉得快晕倒了,赶紧喝上一支生脉饮(药店有中成药)很快、立即、马上就有精神了,因为它补心气、生脉生津液。而且,味道特别好,基本没有药味,甜西西的,有时觉得一支不过瘾,真想再喝一支。

平常心脏弱,跳得慢的,没劲的,也可以经常喝一点。有时觉得心慌,脉跳得不整齐的,喝了以后脉率就正常了。当然,严重的“心动悸。脉结代”也就是西医所说的心律不齐,仅用这个还是不够的。

曾经采访一位国医大师,他夏季外出旅游,兜里必带几种药物,其中就有生脉饮。他说,生脉饮是孙思邈的名方,是心脏的保护神。出汗多了喝了它能生津止渴,心脏虚的,一走路就出汗,心慌心悸的,喝了能保护心脏,恢复体力。夏季无病三分虚,脉按上去一点劲都没有,浑身无力的,喝上生脉饮马上就有精气神。

夏天的补养非常重要,生脉饮是唯一一个可以,而且也应该是在夏天吃的补药。特别是气虚体质的人,不仅夏天爱出汗,而且冬天还怕风,也特别容易感冒,种种征象都是因为气虚不能固护体表造成的。

即便没有出汗的问题,但有心律失常的问题,这种人很常见于女性,本身就很瘦弱,有气无力的,检查心电图的话可能是“窦性心律失常”,或者是有“传导阻滞”。不管哪种,在犯病之后人都会变得很虚,腰都直不起来,总觉得气不够用,这就是典型的气虚。而这种虚反过来也加重病情,结果形成恶性循环,气虚和心律失常互为因果了。这个时候,生脉饮就很合适,补足了的心气才能震慑住失常的心律,才能打断这个恶性循环。

现在很多制药厂生产的生脉饮,有两个配方,一个是人参方,一个是党参方。人参方比党参方贵,效果要好一些。党参方也不错,笔者常备的就是党参方的生脉饮。

有位老中医告诉我,别吃那些乱七八糟的保健品,生脉饮就是最好的保健品。也对,人民日报曾经报道说,所有的保健品都是假的,没有例外。

对心脏虚弱者来说,生脉饮确实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无病能保健,有病能治病。

去年去冠豸山旅游,碰到一对老夫妻,登山之前,倚在石栏杆上,用纤细的吸管在喝药水。我一看是生脉饮,伸了伸大拇指,表示赞赏。老人说,他俩经常外出旅游,随身带着生脉饮。

我夸他们特别会保健。他说爬山之前喝一支,爬山就觉得有劲。累了出汗多了,再喝一支,体力很快就恢复了,也不觉得口渴了。

相谈甚欢,我就多说了几句。告诉老人,喝的时候,要一点一点喝,滋润到“金津玉液”,然后慢慢咽下去,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药力会更持久。然后爬山的时候,尽量少说话,避免耗气耗力。

老人前几年外出旅游都要带着拐杖,这两年,基本用不上。他说:“所有的锻炼都不如爬山。”

这个观点很对。

登山虽然会累得气喘吁吁,但是却有好多好处。

有时需要手脚并用,拽着树枝扶着石头,爬一会停一会,浑身都能锻炼。

爬山能增加肺活量。山上的空气清新,植被养眼,山风一吹,周身凉爽,心旷神怡。

爬山可以开阔眼界,每个登山者都想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然后,站在最高处吟诵:登高望远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然后,两手做成喇叭对在嘴上呼喊,聆听山谷回荡的震撼。厉害的还会长臂一会,指点江山,然后问身边的“旧船票”:谁主沉浮?……

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卷之中·暑伤胃气论》中的配方是:人参五分、麦门冬五分、五味子七粒组成。

事实上,李东垣的生脉饮脱胎于唐代医家孙思邈。孙思邈用五味子配人参、黄芪、麦冬加少许黄柏煎汤,治疗夏日因汗出过多而致气津两伤之证。李东垣据此而制订了生脉散。生脉散是金代李东垣发明的,不过不是发明专利,属于实用新型专利。

生脉散什么意思?吴昆释曰:“名曰生脉者,以脉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故名之。”对于方解,原书解释详尽,云:“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真元气,非补热火也,夏食寒者是也。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之苦寒泄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名曰生脉散。”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脉为血之道,得气则充,失气则弱。补气而使血道充盈,脉气以复,故名生脉饮。”

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亦此意也。”五月用五味子养心气,因为五月属于火,属于心,心气容易耗散。

孙真人生脉散,虽名为益肺,其实全在生肾水。盖补肾以生肾水,难为力,补肺以生肾水,易为功。五味子助人参,以收耗散之肺金,则金气坚凝,水源渊彻,自然肺足而肾亦足也。

生脉饮是把生脉散做成了口服液,便于饮用。

方中人参“味甘,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荣养卫。”人参、熟地、附子、大黄,是药中之四维。在所有药物中,没有一种药物的知名度会超过人参。

人参自古就是神草。《异苑》曰:“人参生上党者隹,人形皆具,能作儿啼。昔有人掘之,始下铧,便闻土中呻吟声,寻音而取,果得人参。”《群芳谱》曰:“其有手足面目似人形者,更神效,谓之孩儿参,而假伪者尤多。”

《本经》将人参列为上品。“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久服则气足,故身轻,气足则长生,故延年也。

《本草新编》说人参,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本草经解》说它“五脏俱补。”

人参在万千中草药中,自古及今,神一般的存在。大名鼎鼎,名扬天下,无人不晓。

麦门冬是一个能越冬,并且根似穬麦的植物。因为野生麦冬的块茎并不是很大,形状就跟麦粒似的,因此门冬便加了“麦”,叫麦门冬。

《本经》:“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麦冬最能止烦渴,除虚热,生脉神。乃滋阴生津第一要药也。

《本草新编》称它有美容护肤的作用:“泻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热邪,补心气之劳伤,止血家之呕吐,益精强阴,解烦止渴,美颜色,悦肌肤。退虚热神效,解肺燥殊验,定嗽咳大有奇功。”

张仲景用麦门冬,都是论两用,麦门冬汤中用到七升。翻遍中医古籍,如此大手笔用麦门冬者,非仲景莫属。说明仲景先师最懂麦门冬,也最会用麦门冬。由此可知,麦门冬价值非同一般。

据报道,冠心病因元气虚衰所致者,重用麦冬60g有良效。

五味子,《本草新编》:“最能添益肾水,滋补肺金,尤善润燥,非特收敛肺气。五味子,非消暑药也。凡人当夏热之时,真气必散,故易中暑。生脉,用人参以益气,气足则暑不能犯;用麦冬以清肺,肺清则暑不能侵;又佐之北五味。以收敛其耗散之金,则肺气更旺,何惧外暑之热。”。

《注解伤寒论》:“《黄帝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芍药、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气而安肺。”

五味子具备五种味道也。酸苦甘辛咸一应俱全。

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人参、麦冬就是补药。

五味子一定要用北五味子,南五味子无效。

生脉散要旨为甘、苦、酸并用,广东名医区少章在方中加一味黄芪,组成区氏复方生脉散,即人参6g(另炖服),黄芪4.5g,五味子1.5g,麦冬4.5g。加黄芪,用于阳气未充,阴血未长,禀赋薄弱,血气不和者。黄芪味甘,配伍人参更能补气,加强补益之功能,气足则血充,黄芪又能升阳举陷,故阳气未充,阴血未长者宜。五味子之酸能敛,更能补五脏之气,麦门冬之苦寒可以泄热补水,四者共用,配伍要义同,但赋予了新的治疗功能。

现在,药店里也有黄芪生脉饮,不过其成分则是在区少章先生方剂上又加了南五味子。

生脉饮适用人群

心阴虚引起的心悸,怔忡,疲劳乏力,不寐,盗汗,心律失常者,可以饮用。对于改善心肌功能,增加冠脉流量都有很好的效果。

1、汗蒸以后可以喝。

2、更年期五心烦热。

3、咽炎口干。

4、容易感冒,抵抗力少,和玉屏风一块喝。

5、疲劳综合征,萎靡不振,少气懒言。

6、术后发热,用党参方。

不适宜人群

1、心阳虚,症状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身体怕冷,四肢不温。

2、低血压导致的心慌心悸等,但高血压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汗不多、不口干、不容易累,一般都不需要喝。

4、体内湿气较重,常表现为舌苔厚、消化不良、大便溏薄者,不适合喝,否则会加重湿气。

5、感冒发烧的人不可以喝。

生脉饮也可以自制,节省费用。

生脉饮原料:人参30克,麦冬60克,北五味子30克,白糖300克。

做法:人参、麦冬、五味子以冷水泡透,加水适量煎煮。每半小时取煎汁1次,加水再煎,共煎三次,合并煎液,再继续以小火煎煮浓缩至如膏状,停火,加入白糖,混匀,晒干,压碎,装瓶备用。

每次10克,以水冲化,顿服。每日2次。

功能:补敛津气,益阴固脱。(《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

方中的人参也可以用太子参,也可以用西洋参。

如果做成饮品:人参3克、麦冬3克、北五味子1克,水煎当茶喝,可加红糖或者冰糖、白天调口感。

生脉散只能这样少量饮用吗?如果加量行不行?请看下面这个医案。

有一个红眼病患者,眼睛血红。刚开始用桑叶蒲公英也缓解不了。因为肝火重,肝木能生心火。就用生脉饮补肺益肾,降金生水。开重剂生脉饮(党参5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桑叶用30克)代茶饮。肾水一足,眼睛就不红了,火气就降下来了。

懂得了生脉饮,你就懂得了精气神,就懂得了气血津液。人体不就是气血津液组成的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