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咏雪》看为师之道

《咏雪》出自《世说新语》,是被选为初中语文课本的一篇小短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很喜欢这样的短文,语言简洁,文笔质朴,言辞优美,读后唇齿留香。

开头,短短一句“谢大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即可看到文章叙述主要事件。主人公是谢太傅,也是东晋风雅人士谢灵运;时间,寒雪日;环境,内集,一个小型家庭雅聚;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两句话,交待得如此清楚,实在令今天繁文缛节的我们好好学习一下作文之道。

文章小,记述的事情也很简单,说是在一次雪后雅集中,谢道韫表现出咏雪之才。这些,暂且不论,从这篇不足百字的小文章里,我看到的是为师之道。我认为谢太傅是一位好教师。

第一,营造好的授课氛围。谢公是在家里授课,在自己家里教学,环境自然轻松得多。教师虽然官职高,学问大,却是家长,相处也简单。学生都是“儿女”,家里的一群小孩子,相处自然无拘无束。在这样的课堂上,没有太多的规矩,孩子的心灵很放松,思维也就发散,思想也活泼。我们常说: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就是这个道理。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进行无障碍的沟通,才会巧妙地教,畅快地学。作为学生,只有置身于安全的环境中,才能打开自己思维,才会接受更多的信息;当然,只有学生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老师,老师才会根据学生的认知,因材施教。作为教育,就是给孩子以安全感,让孩子安全、放松地学习,这时,他的思维才最开放,学习也最轻松。

第二,巧妙运用教学资源。谢太傅本来是给“儿女讲论文义”,也许是《论语》,也许是《大学》,讲得正尽兴,忽间窗外雪花纷纷扬扬,越来越大,于是,就趁着雪景,考问孩子们,这样的大雪,用好的文词何以形容。可见,谢公授课不拘章法,没有教案,没有程式,完全把语文与生活连结起来。错过了这样的雪景,何以从孩子心灵里激起好的诗句?教材不过是个工具,教学,是教学生学;教材,是教学生学习的材料。什么材料最好?能够让学生巧妙地学,这种方式就好。谢公见“饿尔雪骤”,就“欣然曰”,可见谢公能大胆取材,不拘一格。他想到的是如何把孩子们渡到河的彼岸,绝不执着于必须做那艘船。谢公巧妙化为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也是把学习当作生命的一种状态,而非将来的预备。这种教学也显得活泼生动。

第三,大胆褒奖学生。谢公听到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后,不由“大笑乐”。看这里有两个词“笑”“乐”,一方面表达了对孩子大胆的发言以予肯定,另一方面可见谢公也是个性情中人,喜形于色,绝不隐藏。正是这种真实的教与学,大胆地肯定学生的发言,才会真正地鼓励学生,肯定学生。所谓的师道尊严,“尊”的应该是真理,敬畏的应该是知识,也绝不仅仅是道貌岸然的老师这个人。这样的老师,才算得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风范,也只有像谢公如此风范的老师,才会培育出谢道韫如此的才女。

第四,谈话式的教学方式。文章主要环节是对话式的教学,谢公提出一个问题“白雪纷纷何所似”?两个孩子欣然回答,并各具特色。谢公闻后,“大笑乐”,可见师生之间关系是多么的融洽。教育就是引出,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的知识,不是由外向内灌输进去的,而是在外力的作用下,由内自主生成的。只是这种“生成”,需要创设一种环境,需要一种启发和引导。

其实,《咏雪》一文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书院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例如,因材施教,对话式教学等等,都很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们学习。当然,不单单是方法,还要有内涵。谢公何许人也?是我们南北朝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可谓山水田园诗的鼻祖,也是著名的佛学家,旅行家。如此大师,自然能教出优秀的学生。今天,我们中小学为师者,和谢公相比,学识还是浅陋得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