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故事 || 神秘的呓语——《惊喜记》的另一种读法(郭学谦) 2024-08-06 14:36:48 建议先欣赏《惊喜记》。杨永康|| 惊喜记(上)惊喜记(中)惊喜记(下) 读杨永康老师的散文,我这里特指他的《惊喜记》,一篇17000多字的散文的感觉,就像进入了一座神秘的原始森林,那里幽深不见谷底,不见明丽的色彩,似乎什么都有,却影影绰绰,难以辨认。那里神秘,急需要探险,急需要走出来,急需想清楚明白,却似乎情愿陷入其中,不愿走出,不愿明白,不愿知其根本。好的文学作品,不仅在记录,不仅在表达,更在创造,用一种自我的意念,或者说意识创造一种氛围,一个空间,一种境界,杨永康老师的散文就是这样,在写瑶山,似乎又不是,深究下去,就觉得神秘,觉得是在窃窃私语,是在讲一些熟识又陌生的道理,应是哲学的呓语。这样的呓语里我们看到了传统文章的功底,比如说《诗经》,比如说季羡林老师的一些散文;先锋文学的探索,看到了道家的风采、佛家的顿悟,儒家的情怀,是一篇难得的佳作,上乘之作。《惊喜记》是意识流的,我们能够清楚地读到作者思考的痕迹、爱的痕迹、想象的痕迹,意识的痕迹。这些痕迹,也就架构了我的一些思考,我认为,读书也是一种再创作。我也以此谈谈我的一些浅显的认识:第一,对行走方式的窥探。《惊喜记》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我认为是一种对行走方式的窥探。特别喜欢其中的一句话:“我尽量让我的步伐流畅”。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马上清醒了。我是躺在床上看书的,有的时候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读到这一句话时,马上清醒,立即坐了起来,感到内心有一股热流在涌动。思想是文章的光芒,像火花一样,能照亮整篇文章,也能照明读者的心。我尽量让我的步伐流畅,谁又不是呢?我们每个人都想走得流畅,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希望走得轻松一些、迅捷一些,但事实往往难以如愿,明知道不能如愿,却在努力地行走,始终行走是一种惊喜,因为所有风光,在你行走的过程中都能成为风景,所有美、丑、喜、悲都能成为美好的回忆。“硕壮女人的屁股这次真的移动了。亲爱的罗比,如果拨通电话,我一定要首先告诉你,硕壮的屁股正在椅子上缓慢移动。至少有移动的迹象了,多么令人高兴,我一定会倍加珍惜。”是啊,或许与更多读者一样,我们开始关注“壮硕的屁股”,但是最终打动我的是“移动”,是移动之后的惊喜。移动也是一种行走方式,但却是一种非常缓慢非常迟钝的行走方式,考验的不仅是能力,更是心态,作者也似乎用散文的笔触要告诉我们为什么缓慢?虽然缓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虽然很缓慢,但是我们很“惊喜”地保持行走的姿态。就如我们追求文学一样,只求耕耘,莫问收获,一片赤诚,万般爱恋。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作者用“佛的顿悟”告诉我们“无我”的重要,但是这样的境界确实难以实现,必是经历风雨之后的豁达。我们何以如此缓慢?一是因为繁重的行囊。《惊喜记》里,作者对他的行囊一再重复:“双肩包、睡袋、电饭煲,还有豆浆、牛奶、桶装方便面,及备用的衣服。电脑包的带子早已不堪重负,断了,此刻就抱在我的怀里,我第一次感到了抱在怀里的重要,我不想再失去我抱着的东西了。”行李的描述在文章里重复了6次,这样的反复让我们看到了行李的重要,也看到了行李的繁重,行李是前行的必备,却也会成为缓慢的原因,看似矛盾,却隐含大的哲理。再说反复,文中看似不厌其烦地反复,却没有让我们觉得拖沓,相反是一种感情的宣泄。反复作为一种文学技法,从《诗经》开始就用,散文里边用得相对较少。去年读季羡林老师的文章,才又一次领略这样的风采,一咏三叹,娓娓道来,情景交融,气氛优雅,但以后再读其他散文却很少见过。杨永康老师的散文,不仅是行囊的描写,还有对罗比的描写、对毛毛虫的描写,对小木桶和小小蜂巢的描写……都在反复,杨老师的反复让我似乎再一次领略到了季羡林老先生的风采,感觉很是亲切。反复虽有强调主题、营造氛围、表达情感的作用,但是不可拖沓,不能只为反复而反复。杨永康老师的反复用得恰到好处,是感情的自然溢出,也是文章的一条暗线(“暗线”说戴荣里老师的,我也有这样的认识)。反复让《惊喜记》更像是一种倾诉。二是因为一种张望的目光,或者一种被张望的目光。这一段话应该是文章里最精彩的一段。我引用一些,这也是我禁不住要大声读的段落:“一个穿灰马甲的人正躲在一块灰色的石头后面向我这边张望,也可以说是向广场、广场上空简单的几何图案与突兀、空旷、僵硬张望,也可以说向我的鞋子、裤管、我刚刚卸下的行囊、我抱在怀里的东西张望。一条灰色的路从远处蜿蜒而过,一只长腿蚊子在栏杆上展开翅膀。必须结束这种方向清晰可辨、目的含混无着的张望,最好的办法不是让他的头与脸,以及整个身子、整个目的从石头后面完整地暴露出来,也不是完全看清那种张望,而是让石头后面那张脸彻底失望与绝望。”我们活在别人的张望里,别人也活在我们的张望里。我看到了两种目光的相遇,你若不张望,你自然看不到别人的张望。为什么要张望?可能是因为好奇,好奇到什么程度,驻足,连移动都不能。杨永康老师说:“必须结束这种方向清晰可辨、目的含混无着的张望”,是啊,这是需要决心的,就像你要超凡脱俗,想要“出世”,你必须心如止水,止水到“彻底失望与绝望”,让自己也让别人无欲无求。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从无为到有为。这是道家的视角。而深层次的作者还有更为精彩的论述:“人类有很多办法控制衰老,就是没有办法控制倾斜。我曾穿过一座古老的建筑,它们都无一幸免被一种倾斜压倒,尽管人类已经想了好多办法,轰然崩塌已经无需时日。人类本身就是倾斜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弃幻想。”这一段我作为补叙,杨永康老师的文章语言很有张力,很值得品味。作者也企图给出我们答案,答案其实在每个人心里,既然人类本身是倾斜的,那我们就只能努力地放下执念,似乎又到佛家了。三是突兀、空旷的工业符号。文章是这样表达的:“僵硬下面是一些同样僵硬的线,白色的,连起来就是一个空空荡荡的球场。篮板是新做的,粗壮的栏杆在蓝天白云间组成或蓝或白的几何图案,突兀、空旷。”工业在作者笔下线条样的存在,是一种符号,也似乎是一种不便明说的秘密。但是遇到工业,杨老师的文章一下就成了另一种风格,风格的变化主要在作者内心感情的细微变化,我称其为工业文明与自然精神的矛盾。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毕堃霖老师说,杨永康老师是一个矛盾的叙述体,我也感同身受。这样的矛盾来自于一种大爱,对人、社会、万事万物的一种爱,来自于一个作家的敏感和担当,来自于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责任。矛盾的心理和情感也是我们不能流畅前行的原因。如此艰难,却要义无反顾地向前而去,原因何在?力量来自哪里?一是因为罗比。罗比让每一个读者羡慕:“我甚至想早一点结束这次奔波,一辈子守着吃过很多苦的罗比。每天都抱着罗比,一辈子都抱着罗比,让罗比幸福得喘不过气来。最好喘不过气来,要的就是喘不过气来,让罗比没有时间唠叨我给她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幸福,永不放下,永不分开。”这样瀑布一样的抒情,吸引着很多读者。罗比是谁?我起初是想问问杨永康老师的,但是我终是忍住了,我先是毫无因由地猜测,女儿、爱人、恋人,但是似乎又不是,或者说,即使本来是,但是已经不是了,她变成了一种文学的意象,这就如我文章里的英子。她可以是人,还可以是物,读到最后我竟然觉得她就是作者自己?如此猜测其实是美好的,因为我再也不必在意罗比是谁了,她可以是任何一个人,是所有的人,是作者的倾诉对象。一个作家,不能向谁倾诉呢?为此,罗比让《惊喜记》倾诉而来。杨永康老师就是一个倾诉者,他不仅向人倾诉啊,向读者倾诉,更向狗倾诉,向大山倾诉,向高高大大的香枫树,向密密实实的红豆杉倾诉,还向自己倾诉。“倾诉”让文章与世界有了一种轻松的关系,所以这篇17000多字文章,虽然用了较为先锋的意识流写法,虽有有人喟叹自己读不懂,但是都能读出一种亲切,一种爱的震撼。因爱前行,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理由。二是因为父辈。前行是一种持续的状态,现在的文明是一代一代人走出来的。我们是构建未来理想生活的一个环节,我们是接续奋斗者。文章有这么一段话:“昨夜我梦见我的父亲与叔父了,打麦场上全是新收的麦子,麦捆堆得像山一样,奇怪的是我在那些像山一样的麦捆里并没有找到父亲与叔父,可我天真万确的看到了他们古铜色的脸上满是汗水。最幸福的就是梦见他们,梦见汗水,我喜欢他们,也喜欢汗水。”父辈奋斗的精神传承给了我们,这种精神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昭示,在冥冥中他就会显现出来,例如“汗水”,那都是让我们特别熟悉特别感动特别温暖的汗水,这样的汗水晶莹剔透,如同灯光,“千年暗室,一烛即明”,就是这样的感觉,我们不得不重拾行囊,再度出发。三是因为毛毛虫。《惊喜记》里有好多好多具体的描写,不仅具体而且一直在反复,一读再读,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具体的物都是一个个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单说毛毛虫。“我必须给你说说毛毛虫,房东刚一离开我住的那房间,一只毛毛虫就耸动着肥胖的身躯出现在白色的床单上。我差点叫出声来,我稍稍镇定了一下,找来一个硬纸盒子,然后借助另一个硬纸盒子很快就把我床上的那条,应该叫那头毛毛虫吧,如愿以偿地赶进两个盒子中的一个盒子里,然后放在了门外。当然亲爱的罗比,这头肥壮的毛毛虫未必是公鸡引颈而鸣的那头,可不管怎么说事物已经有了可喜的变化,我要的就是这种变化。”毛毛虫是什么?引颈而鸣的公鸡是什么?关键是“可喜的变化”,若还不能清楚的话,我们会看到“绿蝶”,毛毛虫最终会变成绿蝶的。是啊,带着我们一直前行的、努力前行的、惊喜前行的就是如同“毛毛虫”一样的梦想,它们有时候具体形象,有时候抽象浑浊。我们有时候坚定,有时候犹疑,甚至有时候做好了放弃的所有准备,但是它却让我们看到了“可喜的变化”,这个变化其实是很小的,小的难以发现,难以察觉还好,我们没有放弃。除了“对行走方式的窥探”外,我还想到了“对生与死的窥探”和“对坚持和犹疑的窥探”,后两种观点是可以反观前文的论述的,所以后文我就简要叙述一下。第二,对生与死的窥探。这一部分里,我明显地读出了一些生与死的概念。起先是一只狗的视角,写一株树(厚朴)的死,似乎还没有死。“村里的狗整天围着那些已经面目全非的树,转来转去的。它们这个时候最想哭也最想吠,一般对着那些光秃秃的厚朴树哭,吠。哭着哭着吠着吠着暴雨就来了,暴雨来了,它们就可以更无所顾忌地哭了吠了。”很快到了一个人,长辈的死。“隐隐传来电锯的声音,一户人家请来了邻县的木匠师为自己的双亲做寿棺呢,许多根上好的杉木被锯开了,不知道他的父母听到了这种声音有何感想?”很快到万事万物万人。“实际上另一个世界之门已经借助那种刺耳的电锯声被慢慢锯开,也许两个世界本来是相通的,不用那么复杂的,无所谓门里门外,无所谓山上山下。”生或者死就这样到来了,“电锯声”似乎在耳畔回荡,撕心裂肺地响,震耳欲聋地响。但是看透了生与死,才能完成自我救赎。“生命要发芽,死亡也是一样。死亡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容易与短暂,死亡也像生命的孕育一样漫长。死亡也需要孕育,就如同生命需要孕育一样。”这就是轮回的思想,我们终是看到了佛家的顿悟。还有雾的生与死,万物有灵,皆因为作者内心有情,在温情的笼罩下,我们看到了安静闲适、优雅美好的田园生活,这恰是生与死的背景。似乎很悲伤,又似乎没有悲伤,没有了毛毛虫,现在只剩下了绿蝶。“淡绿色的羽与翼,淡紫色的尾翼,淡黄色的脑袋,羽翼上的三道深绿的波浪线,及两对瞳孔似的紫色斑点,后来被一枚长长的铁钉刺穿了,就在刚才我发现它风干了的美丽羽翼与胴体飘然滑落进了水池里……”绿蝶的意象出现了好多次。绿蝶死了,是美丽地死了,悲壮地死了,这样的死其实是一种涅槃,就像人生,经过努力之后终于看到了一些精彩。第三,对坚持和犹疑的窥探。在这样的涅槃里,另一个意象不断地明显,并不停地闪现在我们的眼中。“我想再去看看那只木桶,那只高悬于蓝色虚空与白色雨雾中的小小木桶,我认真地在它的四周走了一遭,旁边有一个小小的木梯,隔着雨雾可以隐隐看到高悬于木桶顶端的小小蜂巢,我一直在想蜂巢里面木桶里面是什么样子,我真心希望它永远保持简单,千万别被涂上不均匀的油漆什么的。木桶的生活是简单的,木桶肯定有它的生活,蜜蜂的生活也同样简单。”小小木桶和小小蜂巢,以及简单的只知道酿蜜的蜜蜂。这些意象无疑让我们看到了儒家的精神。蜜蜂的简单背后,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繁忙,繁忙地只做一件事也是一种简单。简单的生活其实就是要学会为生活减肥,为生活做减法,把所有的用赘肉去掉,把所有的形式主义缺点,活得干脆而干净,干净而雷厉风行。这其实说的是坚持。但是坚持这个词语被造出来的时候,肯定是因为犹疑。读读这些精彩的论述:“人类的习性大抵如此,一大半是因为健忘,一大半是因为傲慢、固执己见。”“我不能老傲慢老固执己见,其实好多事情好多傲慢好多固执己见包括好多遗忘并非坚不可摧牢不可破,有时候真的需要耐心与披荆斩棘。”“倒是那个傲慢、固执己见的人类需要找机会好好对你表达歉意。千万别气馁千万别放弃。”我们看到的是坚持,认真思考,则会看到坚持之后的犹疑,犹疑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就是复杂的。文章一直都在窥视人性,立体的性格鲜明的人。加上一些小迷信故事,让我们似乎也看到了散文之外的文体,例如小说、诗歌等,就像文章要完成自我创造,文体也在努力创新。其实,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也在迷失自己。人在迷失中寻找新的自己。而蜜蜂,是帮助人类完成自己的。最后,也希望杨永康老师的散文在不断迷失不断探索中寻求更好的路子,步入散文届的高峰。 作者简介:郭学谦,白水县教学研究室副主任,陕西省作协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理事,白水县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相遇》《过往》,诗集《这莫不是一次错的相遇》,入选《长安诗风十人选》《长安风诗选中国当代诗人卷》《难忘的时光》等。 赞 (0) 相关推荐 散文||打平伙 打平伙 作为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打平伙"早已销声匿迹了.特别是对于当下的年轻人,你和他提"打平伙",他完全一头雾水.你得做一番名词解释:顾名思义,是大伙一 ... 永康方岩 2016年6月19日学校教研组活动,去永康方岩. 中学生优秀作文欣赏:我长大了 小时候,一直不想长大,不想面对烦恼,不想承担责任,于是我选择了逃避.每次遇到困难都会躲在父母的身后,每次经历挫折都会掉下那不争气的"金豆豆". 直到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梦中一只毛 ... 永康方岩(2) 永康方岩(2) 【陈若涵】该出手时就出手+与世无争的毛毛虫 该出手时就出手 福清市实验小学六年四班 陈若涵 指导老师 郑文静 我紧锁着眉头,食指和中指夹着一颗棋子,手在棋盘上空不停地绕着圆圈,不时长长叹出一口气.郑老师看一眼棋盘,又瞟我一眼,一副欲言又止的 ... 刘 萍:我的读书故事 锦绣山庄之夜 撰文:刘 萍 锦绣山庄,地处济南南部山区度假村式的酒店建筑群.近几年山东省直文化系统人才招聘考试专家命题组就设在这里. 参加每年的招聘考试命题工作,我总要带上几本自己喜爱的书籍,命题工作 ... 丰水文苑︱ 徐剑:我的读书故事 原创作者:徐剑 我 的 读 书 故 事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这是明代大文学家徐渭劝谏年轻人好好珍惜读书机会,用心苦读的一副对联.一转眼,算算自己虽然 ... 我和呆子的故事之--随缘信任 惊喜不断 随缘信任 惊喜不断 原以为自己是容易相信的人,表面上并不那么紧张和怀疑,也愿意听别人的话. 和呆子相知深了,有一天,他说:"你看我的眼神没有信任,充满陌生感." 我说:" ... 【我的读书故事】做一个书香的女人 一直喜欢一种恬淡的生活,日子在清清淡淡中度过,更陶醉于那种"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与恬静.然,忙于生计,总是难求那份令人沉醉的安静与安然.于是,习惯了在难得的闲暇时光里缓缓地翻阅,欲从 ... 我的读书故事 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那里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我的读书故事,跟图书馆是紧紧黏连在一起的:起点是图书馆,动力也是图书馆.我在陕师大图书馆读了& ... 我家的读书故事 | 张桂琴 我家的读书故事 张桂琴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太夸大其词了.但读书益智,读书明理确是千真万确的,我对这一点有深切的体会. 我的几位哥哥,都出生于解放前,长在新 ... 故事 | 神秘养鳖发大财,邻居心生妒忌,一桶粪水让鳖变成了毒蛇 养鳖术 清朝时候有个人叫张定一,住在蜀地一个小村,家里没有别人,就他自己单身一人,常常穷得揭不开锅. 五月的有一天,一位游方道士路过张定一的家,求一点吃的,张定一正在做饭,锅里就那一丁点儿清粥,虽 ... 《幸福里的故事》开播带来惊喜,周深的歌,王晓晨的寸头都是亮点 由杨亚洲执导.李晨.王晓晨.苏青共同出演的<幸福里的故事>播出后,观众褒贬不一.认为好的,说这部剧演出了老北京胡同里的人间烟火气,真实.温暖.特有人情味儿:觉得一般则说几位主演年纪都不小了 ... 爱相随·鹿鸣书店的读书故事 也不知道搭错了哪根筋,老友在小区的附近开了一家小书店,取名叫"鹿鸣".门面不大,有两间小房大小,里面拥挤地摆满了一架架的书.在门口处摆放了一张条几,还有几个马扎,供爱看书的人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