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好身体这团火就是养命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原文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代表万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即万物皆有阴阳,因此中医学理论巧妙地将阴阳概念吸纳进来,分别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上文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健康的状态是要求阴阳平衡,而阴阳和平共处的前提是阳密乃固,阳气致密,才能聚在一起保证生命健康,反过来意思就是说,如果阳气不足,则很有可能会造成阳气外越,因此一个人如果阳强不能密固,则会不断灼烧阴液,导致阴气乃绝,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阴平阳秘。

火神派是清末四川名医郑钦安所创立的一个重要医学流派,其以内经为宗,洞明阴阳之理,临床应用仲景之法,多用附子、干姜、肉桂等辛热之品,目前火神派对常见的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舌疮、口臭、头痛、面赤、目赤、内伤发热等所谓'上火'--'假热证'的辨认可靠而准确,疗效可信而持久。一些在我们看来是阳气偏胜或者阴液不足的疾病,需要清热去火,亦或者滋阴降火,但在火神派理论看来大多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导致阳气外越,此时如果贸然清热泻火则会进一步损伤阳气,暂时“降火”之后,还容易复发,而且这样会损伤人体自身正气;因此需要用补充大量阳气来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阴平阳秘是理想的身体状态,那么阴阳是完全对等的两个方面吗?我认为万事万物不是完全阴阳平衡的一个状态,一定是阳为主导,阴为附从的关系,因为如果阴阳两方面力量完全一样,那么应该是相互抵消的状态,就无法发展孕育出生命;只有阳为主导,阴作为协调,生命才能形成和发展,阳生阴长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阳气不足,则会神机衰败,如将死之人,灯枯油竭。那么阴占主导地位会怎么样呢?自然是百病缠身,甚至长此以往,阳气不能到达之处,则会产生一系列恶性病变,比如我们中医常常认为癌症就是阴实证的表现。而且癌细胞还会不断扩散,为什么它会扩散呢,因为你一个地方阳气不足之后,整个身体的阳气就会出现一个漏洞,阳气不能致密般的存在,那么它就会不断流失,阳的部分愈发不足,阴的部分更加占据上风,那么逐渐就会侵占附近脏器组织。阴阳实则是一个代号,就如同一个人的名字,而这个代号又恰如其分,完美地表现出来了中医想要表达的两方面内容。

人体的整个发育阶段也可以看出阴阳的变化,幼儿时期,为纯阳之体,故而小孩子身体发育很快,精神状态也比较好,充满活力,当他学会走路的时候,整天就在不停地跑,这是因为他阳气充足,此时阳完全占据他身体的主导地位,因此我国宋代著名儿科专家钱乙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创立的六味地黄丸就是为了配合这个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幼儿发病较急,以阳证为主,在阳气充足的时候,适当养阴,方可促进身体成长,且减少发病概率。当逐渐成年以后,人体似乎就变得不那么活跃了,容易感到累,这是阳气主导地位在下降的表现,此时生病较为复杂,常常阴阳都有问题。当老年之后就更加明显,就像伤寒论中关于少阴病的描述那样,脉微细,但欲寐也。

那么,我们的身体一旦发生问题,真的都是因为阳虚引起的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川“小火神”卢崇汉先生在临床用了一年的病例,这一年的病例一共涉及了2745人,共接待20013人次,开出20076张处方,一年时间,治疗这两千多人病例里面,涉及的病种就有83个,包含了各科疾病,全年用了42味药,整个治疗有效率在98%以上,而且在这之中没有复诊的病人,都算无效,临床治愈率在92%,卢老先生临床治愈率的标准第一个就是患者自我症状的消除,再一个就是化验检查结果完全恢复正常。这样来看,统计还是比较有意义的,充分表明大多数病人发病的根本的原因在于阳气不足,换句话说,阳不能致密,则百病丛生。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是阳气不足呢?前面我们说过,根据人体生长发育规律来看,过了青壮年时期之后,人体阳气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阳气不足,所以进入中年的时候,各种疾病随之而来,这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就是当代人的生活和饮食结构导致的,比如熬夜,熬夜是一个伤阴损阳的过程,长期熬夜就会造成阴阳两虚,用现代话来说会破坏整个免疫力系统,进入亚健康状态。随着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普及,很多人为了追求体感温度的舒适,容易贪凉,长时间吹空调,稍有不慎,就有虚邪贼风侵犯人体;冷饮更是损伤阳气的罪魁祸首,炎炎夏日,三五好友,冰镇啤酒配烧烤;女生喜欢冰激凌或者各种加冰果汁,有些人吃完冷饮就容易长痘,这就是损及阳气的表现,寒邪入体,部分阳气虚浮,上循头目,就会表现出一派热象,痘痘丛生,也有人咽喉疼痛,口腔溃疡,此时就认为是上火,服用一些降火药物或者是抗生素,虚火可能逐渐被清除,但殊不知,这些药物更损阳气。因此很多人常常是这次痘痘下去了,口腔溃疡也已痊愈,明明饮食已经很注意了,可是过不多久还是会反复口腔溃疡,反复长痘。前面也说过火神派就最喜欢用附子、干姜、肉桂等辛热之品治疗反复口腔溃疡等所谓“上火”症状,治愈率非常高。

在临床上,青壮年时期人体阳气还处于一个比较充足的状态,疾病一般也不复杂,但临床也应慎用寒凉药物,否则稍有不慎,易伤及人体根本。中老年时期阳气本就衰弱,更应慎用寒凉之品。因此,从阴平阳秘角度来看,火神派的治疗方法虽然独树一帜,却有其合理性存在,不只是一些上火症状,胸痹、头痛、胃痛、眩晕、失眠、消渴等反复发作的慢性病证,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也可酌加补火助阳之品,以保证生命之火延续,或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且对于附子干姜肉桂等辛热之物的用量在临床中应不断摸索,形成一个规范系统的治疗方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