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遥磊:从教育学-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学习的本质
刘遥磊:从教育学-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学习的本质
从信息的接受者角度来看,面对一个新的科目,新的概念,那么首先肯定是“理解”,我们将“理解”作为第一个学习的本质。
理解之后呢?如果合上书,关掉视频,刚才所接受到的信息,什么都想不起来,那不就等于白费功夫了,所以学习的第二个本质是“记忆”
最后一个学习的本质是“应用”,学以致用,理解-记忆-应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构成了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1. 理解
《教育学原理》当中的教学方法有:1.讲授法2.问答法3.讨论法4.练习法5.演示法6.实验法7.读书知道法8.情景指导法9.探究教学法
从教学方法来看学习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吸收知识或者被动接受知识的一个过程,所有的方法本质上是促进学习者对知识概念的理解,这个理解的过程,促成了记忆的形成。
所以我建议学习者,当一位老师没讲清楚一个知识点概念时,你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加深自己对该知识的理解程度。
可以网上搜其他讲解的方法,可以让同学用他自己的话来解释,或者通过视频动画的讲解,图文并茂,甚至是自己探究剖析一点点的去理解。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促进你理解事物的概念。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理解视角当然有所差别。
2. 记忆
用进度框来表示理解程度,理解的越透越深,记忆越强。理解本身就会产生记忆,这是人脑的自动反应,只是记忆的强度不同。
从文字的考试角度来说,例如:政治 历史 这样的科目,要是开卷考试,应该就没有什么难的。那么将课本带入考场显然是不可取,那么我们只能间接性的将课本带入考场,方法就是通过记忆将形成体系的知识,组装到你的大脑当中,便于随时检索查询。
这里暂不深谈,我且说几点方法,1.思维导图2.回忆3.间隔重复
1.思维导图本质是将知识体系化结构化逻辑化便于大脑记忆
2.回忆是真正检验自己是否将知识装入大脑的机制
3.间隔重复是根据遗忘曲线来设定的复习回忆机制
当天的知识走在路上回忆,睡前回忆,早上醒来回忆,假设学生在考试中如果有多个解题模板,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将其全部罗列在一张A4纸上,结构化梳理,便于回忆。
按照上面的方法将会大大促进知识在大脑当中的牢固度,不光应用在考试中,学习任何知识同样如此。
3. 应用
理解记忆之后,就是应用,考试当中在大脑当中检索知识,本质上就是回忆知识体系,抽调详细内容的过程。
生活当中的实际行动,习惯的复制,同样是知识的应用。
工作爱好当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将数学应用在汽车技术、航天技术、工程建筑艺术等无不是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过程。
写在最后
这是信息知识技术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分辨判断信息、知识、技术、思想、对自身的价值尺度。
这里浅说,理解的三个层面:不理解-理解-精通
对于事物的概念,哪些是需要理解的,哪些是需要精通的,将两者区分开对于学习者很重要。
理解不代表精通,全部精通那会很累,所以要将知识根据自身知识发展地图的需求来判断哪些是要理解的部分,哪些是要精通的部分,哪些是不需要的部分,以此提升大脑的使用效率。
回顾一下
学习的本质:理解-记忆-应用
记忆方法:思维导图-回忆-间隔重复
理解的三个层面:不理解-理解-精通
这篇文章很重要应该至少读5遍,理解加以实践,学习将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