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危险作业罪应如何把握?两名检察官这么说……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危险作业罪,其法条表述如下:
《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 之一 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具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现实危险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救生设备、设施,或者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的;
(二)因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被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场所或者立即采取排除危险的整改措施,而拒不执行的;
(三)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未经依法批准或者许可,擅自从事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以及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等高度危险的生产作业活动的。
据观察安全生产此前消息,2021年3月份,全国共有14人因涉嫌危险作业罪被提起公诉。那么,从检察官的视角,如何认识危险作业罪呢?今天老王给大家分享一篇由北京市门头沟区检察院两名检察官撰写的文章,下为正文。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杨淑雅 岳启杰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
危险作业罪是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的罪名之一,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有刑法规定情形之一的,具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现实危险的行为。危险作业罪的设立,意味着在安全生产领域即使未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但只要行为人的行为使刑法保护的安全生产作业法益处于危险状态时,就会受到刑法的规制,行为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原理和司法经验,本罪在认定时须注意以下问题:
时间条件限定于在生产、作业中。构成危险作业罪,需在生产、作业的特定的时间段内,如在非生产、作业中,即使客观上实施的某种行为存在着危险状态,也不能构成该罪。如企业经营者购买的生产设备不符合安全规定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因尚未进入生产作业运行中,则不能认定为该罪。该行为如符合安全领域其他罪名构成要件的,则定相关罪名。
犯罪主体、违反安全管理规定、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认定。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危险作业罪作为刑法第134条之一,从刑法条文系统性考量,危险作业罪是安全生产犯罪的基本犯,重大责任事故罪是结果加重犯,危险作业罪其实是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前置化处罚。对于危险作业罪的犯罪主体、违反安全管理规定、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认定,可以直接适用两高《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有关解释。
现实危险的认定。如何准确理解具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现实危险,事关罪与非罪的界分,关乎行为人的合法权益。重大责任事故罪作为结果犯,人身伤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实害结果在司法实践中是容易判断的。而对于危险作业罪的危险状态判断则具有一定难度。囿于安全生产领域涉及矿山、道路运输、金属冶炼、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多个行业,各个行业的专业性较强,在司法办案过程中对具体案件认定是否具有刑法意义上的现实危险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办案中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各行业技术认定标准,结合全案事实和证据,综合加以分析判断。
客观方面的认定。一是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的认定。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与“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救生设备设施”具有相当性,对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发生具有同样的现实危险。如篡改、隐瞒、销毁的其他生产安全数据,因不足以造成现实危险的,则不属于危险作业罪规制的范畴。二是未经依法批准或者许可的认定。对未经依法批准或者许可的认定应实质上理解把握,对于安全许可证件过期、被暂扣、吊销、注销后,仍擅自从事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建筑施工等高度危险的生产作业活动的,也应认定为危险作业罪。根据《解释》规定,“具有以下情形,从重处罚:未依法取得安全许可证或者安全许可证件过期、被暂扣、吊销、注销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可见,安全许可证件过期、被暂扣、吊销、注销的,丧失了安全生产的合法依据,本质上是未经批准或许可,其安全危险性与未经依法批准或者许可具有同质性。
此外,办理危险作业罪应同时注意坚持刑法谦抑性原则。在对危险作业治理中,行政法仍应处于安全生产作业治理的第一道防线,对于一般违章危险生产、作业的行为,运用行政法规范就可。只有客观上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现实危险可能性非常高时,具有明显的紧迫性,事故隐患的危险无限接近事故的实害结果发生时,而行政法的处罚手段或行政措施不足以抑制时,才能动用刑法手段,防止刑法打击面过大。
做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行刑衔接工作,健全完善安全监督管理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沟通协作机制,完善案件信息共享平台,健全安全生产犯罪案件移送标准,形成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严密刑事法网,加大对安全监管行政机关的执法监督,防止出现“有案不移、以罚代刑”情况。
王康,安全工程专业科班出身,8年安全生产领域工作经验,曾任江苏某地原安监局公务员、中国安全生产报记者,2020年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现供职于北京市中业江川律师事务所。
欢迎加微信咨询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