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做到三真,必能过好一生
本文为书报文摘原创
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真”是一切教育和做人的基础,一个人倘若虚假地存活于世,便如无源之水,失去了根基,终日处于混沌之中。而若做到“三真”,必然能够真正过好人生。
纯 真
老子说“复归于婴儿”,将婴儿的状态看作最高的境界和智慧的表现。婴儿是纯真的,无心机,不做作;婴儿的呼吸是平和的,安详而无忧,令旁人也跟着平心静气。
所以有个词叫作返璞归真,褪去铅华,回归质朴,才是最终的追求;所以有句话叫作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无论何时,纯真善良都是最宝贵的品质。经历了成长,领略了人生,才发现最难得的反倒是初生之时的那份纯真。
纯真不是幼稚,不是不谙世事,而是看遍风景,仍记得来时的路。这样的人不会迷失在无尽的欲望与贪婪中,他们有既定的目标,或许会走弯路,但绝不会入歧途。
一个纯粹的、真实的人,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该做的是什么。所以他们会守护自己的梦想,也会尊重他人的选择。
有人说:“人生海海,走过或长或短的一段路程,一个人能获得的最大的报酬是在拥有丰富的人生智慧后仍保持纯真。”
诚 真
沈从文第一次讲课之前,认真地备了课,准备了足以讲完一堂课的授课资料。然而当他真的登上讲台,看到台下坐满了学生时,却因为紧张而将准备充分的资料都忘光了。
面对学生的注视,沈从文不知所措。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学生期待的目光中多了几分疑惑,他不得已勉强开了口,却只能照本宣科。原本计划一个小时的课程,他只用十分钟就念完了。
念完之后,沈从文更加尴尬,他看着台下的学生,一句话也说不出。最终,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学生哄堂大笑,但却不是嘲笑,是因沈从文的坦率行为而觉得老师越发可爱和真实起来。
人常常是害怕失败的,出了差错总愿意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自以为如此才可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殊不知,坦率承认失误,坦然面对错误,才更容易收获他人的理解,也更有助于自我改正和提升。
任何人都可能犯错,可能出现失误,完美的人大概是不存在的,然而比起完美,人们更喜欢真诚的人。
求 真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尤其是在童年时期,对家长和老师所说的话会不加思考地全盘接收。
随着年龄的增长,判断能力也逐渐增强,便学会做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才有了亚里士多德所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善于自我判断,或者因为懒于思考,或者实在能力不够,人云亦云者并不在少数。
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汹涌而至,让人难以逐一判断。当然,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值得求真,但至少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不要妄加评论。
老子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有的人走过很远,见过很多,了解的真知却很少,只是因为不懂得甄别,对事物的认知浮于表面。
只言片语,并不代表事物的全貌;即便看上去言之凿凿,也未必就是真相。思考是一种能力,求真是一种态度,能力可以不足,但不能因此改变了态度。
结语
真,是最简单的事情,却也是最高尚的人格和最崇高的追求。怀着一颗纯真、真诚的心,去追求世间的真善美,才会被美好的生活所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