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是在生产力发展及其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曾遭到封建统治者的顽强抵抗,甚至出现过暂时的“复辟”,但最终还是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因为当一种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终究要为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所代替。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统治阶级的革命过程中,在资本主义最初的发展时期,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代替封建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有其历史必然性。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自己又会逐步演变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迟早要为更新更先进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所代替,这同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初期,其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生命周期或总过程来看,垄断资本主义进人了资本主义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后期。虽然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都曾对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是,这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日益暴露出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面。

  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这种调整对缓和其内在矛盾与促进生产力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它终究不能解决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的高度社会化,要求突破和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本质要求。事实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特别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出现了许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扬弃”的现象。19世纪后期,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私人资本变为股份公司的联合资本。

  这种联合资本已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由于它突破了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缓解了生产社会化发展日益受到的单个私人资本的限制和束缚,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也和合作工厂一样,应当被当作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19世纪后期的工业和科技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深化,促成了垄断的产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达到了更高程度。为转向社会主义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列宁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