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微信请假, 却收到个表情! 是几个意思?能作为领导同意的证据吗?

最近微博热搜榜一则话题有木有感觉新鲜的知识又增加来了……

#被写入判决书的网络表情#,那些表情都是啥?又是如何认定这些表情的含义呢?

用三张图来描述下画风

(点击图片可看大图,案例来源微博)

而这届网友,无论是社交场景,还是工作场景,在微信等即时聊天对话中,使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不要太多……

毕竟,表情乃是可视化语言文字的集大成者,能精准表达不可描述的微妙情绪。

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既视感瞬间就能get。

甚至聊天表情,还有着化解尴尬的神奇功效。

特别是当对方说完后,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时,

不回答吧,感觉不礼貌。回答吧,又不知道说啥。

此时,只需一个就可完美解决有木有。

可看过微博挂出的三个法院判决后,

细思极恐有木有,立马感觉不敢用表情了有木有……

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像极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jpg'

每个人解读表情的含义、认定并不相同,彼此理解不同,就极其容易生出争议来……

有的争议,互相沟通协商下,就化解了。

可有的争议无法调和,需对簿公堂才能化解。

于是乎,网络表情作为证据出现在法庭上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咱们本届打工人的日常,微信已然跟工作有了深度绑定。谁的微信里没有工作群……

大到专题项目拉群讨论,小到日常微信请假等都已习以为常。

而说起微信请假,相信许多打工人都有过。

可假如微信跟分管领导请假,领导仅回复了个表情,咱该怎么办?

举个例子(不要质疑,真的有,别问怎么知道的)

如果不曾看过早上的微博长文,收到这个表情回复,第一感觉一定是,领导批准我休假了。

而看过微博之后,咱就不得不谨慎揣摩下了。

毕竟,自己解读的意思≠领导明确的意思。

万一因此引发工资报酬、解除劳动合同等劳动争议,那就不愉快了。

所以呢,对于社会事件的深思,咱打工人必得引以为戒、慎终如始。

仍以微信请假,仅收到分管领导表情回复为例。

首先,要认真细读所在用人单位经民主程序确认的规章制度中关于请休假及严重违纪情形的制度规定。

然后,根据请休假制度规定,切实履行请休假手续。

比如,按照休假类型,对应应提交哪些材料,批准休假以何种形式确认,从而得到确实的请休假审批意见,能够有效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

同时,对于所在用人单位规定的严重违纪情形,知道但不触碰。

毕竟,《劳动合同法》第39条安排得明明白白……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那种。

而说起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职场小伙伴儿们也必须要搞清的知识点就是:

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并不都是合法有效的。

只有规章制度内容合法,且制定程序合法的,才是有效的。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具有约束力,双方均应遵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