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王毅刚主任医师“动留针术”刺天柱治疗腰胁岔气症经验

王毅刚是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中医针灸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级第4批、第5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人、博士后导师。从医40多年来,秉承传统,精通中医针灸理论,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针法技巧。在穴法应用的基础上.王老师在几十年的临床积累中,创行“动留针术”。动静结合,促进气机流通。笔者师承王老师学习针刺天柱穴.在留针基础上施行腰胁部主动运动的“动留针术”.大大地提高急性胸胁部扭伤、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腰胁岔气症的认识

临床“岔气症”,中医教科书及诊断标准无此病名。就病理而言,腰椎间盘突出症,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骶髂关节损伤,腰肌劳损,背肌筋膜炎,胸壁挫伤,胸椎后关节错缝(关节紊乱综合征)等均为本病的基础发病因素。王师认为,该病病在气分,病机为气机阻滞。气凝滞则机不能动;上、下、左、右升降失常而引发腰胁痛.肢体难以正常动矣。因此应称“临床岔气症”为妥。
    基于对其病机的理解,王老师改传统针刺“静以久留”为“动留针术”。缘其“动而生阳,以化凝滞”。人身气机升降出入是各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根本。人体脏腑组织,身体肢节之所以能时刻维持正常功能活动.是因为身体各部气机的升降出入运行状态正常。“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阴阳乃天地之道,万物变化之根本。阳主动,阴主静;阳化气,阴成形;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岔气,乃局部气机凝滞而不动。经脉气血贵在流通。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即解除经络气血阻滞,气动则消散凝滞之气,此为动留针术治疗岔气症的理论基础。

以往报告针刺人中穴,手腰痛穴治疗急性腰扭伤有效。王师独取足太阳膀胱经天柱穴。《灵枢·经脉》指出足太阳经膀胱经“是主筋所生病者”。天柱穴.居足太阳经躯体之高位,与脊背两侧大肌肉紧密相关。得气后,带动躯体两侧经气升降运行自如。气动而生阳.凝滞开发,经络通,故病愈。而较之针刺人中、手腰痛穴等,因天柱穴肌肉丰厚,针刺痛感弱,胀感强,不但效果更好,患者也更易于接受。

慢性腰肌劳损急性发作的疼痛及腰部活动受限者、颈椎病、落枕等使用本法依然有显著疗效。若因寒湿阻络,表现为患部寒冷凉痛者,可加TDP照射,要使局部充分烘热,深透于内,温经散寒。在应用动留针术时,王师特别强调其技术要领。(1)针刺一定要有较强针感,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2)留针后的腰胁部运动过程中,宜放松慢行。每运动至腰部活动受限位置应停顿数秒钟,并下意识努挣用力,突破原活动受限的范围;或者下意识咳嗽,深呼吸,尝试体会疼痛感的逐步减轻。总结动留针的运动要诀是:“假咳嗽,深呼吸,动动脊肋疗岔气。前挺后弓要弯腰,慢慢转侧须努挣.身姿放松不用怕,活动之中病(痛)自轻。”

2典型病例

2.1急性腰扭伤案患者,张某,男性,22岁,学生。上体育课时突感右侧腰痛闪挫,屈伸、转侧不利,不敢咳嗽或深呼吸,用一手叉腰、略为腰右侧屈曲的姿势。查:右侧腰3-5椎旁压痛明显,腰肌紧张,直腿抬高试验(一)。诊断为急性腰扭挫伤。取1.5寸毫针针刺双侧天柱穴,直刺1-1.5寸,强刺激,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得气后,留针20 min,间歇较大幅度捻转4、5次,每次捻针7、8 s,保持刺激强度。其间嘱患者充分放松机体.引领患者主动作腰部前屈、后伸、侧屈、侧弯,以及腰部缓慢回旋转侧运动。10 min后嘱其站立位,作腰部旋转屈伸。活动至腰部活动受限位置即停留数秒,并伴深呼吸,下意识咳嗽,震动腰部岔气部位,并努力超过原有活动范围。取针后,患者感腰部疼痛明显减轻,可直立腰部,腰部活动范围正常。

按:患者因闪挫至急性腰扭伤,腰部气机阻滞。足太阳经膀胱经“是主筋所生病者”。针刺天柱穴得气后.带动躯体两侧经气升降运行自如。气动而生阳,凝滞开发,经络通;针刺期间,嘱患者活动腰部,并伴有呼吸、咳嗽等运动以助气行,经脉气血贵在流通,气动则能消散凝滞之气,故见奇效。

2.2急性胁肋部扭伤案患者,王某,女性,50岁,退休职工。因晾衣服时突感左侧胁肋部窜痛。遂不能挺直胸脯,不敢大声讲话,只能向左勾曲身体,以手扶住左胁肋部做浅促的呼吸。遂来我院就诊,行胸片检查未见异常。查体在背部约第5胸椎左旁有压痛,深呼吸咳嗽时左胁肋部有牵扯痛。诊断为急性胁肋扭伤。患者俯伏坐位,取天柱穴,针法同上。并嘱患者缓慢活动胸腰部。前屈后伸左右扭动,活动时伴下意识咳嗽,深呼吸。每运动至胸胁部活动受限位置即应适当停顿数秒钟.下意识贯气到胸胁岔气部位,争取突破岔气位置。间断性地作4~5次,配合间歇捻针,TDP患处照射。体针取针后,患者左侧胁肋部疼痛明显减轻,立即能挺直胸脯.深呼吸及咳嗽无明显疼痛。

按:患者因用力姿势不当至胸胁部疼痛,气凝滞则机不能动,气机上、下、左、右升降失常而引发胁痛。病在气分,亦属“岔气”范畴。针刺天柱穴,带动躯体两侧经气升降,配合胸胁、腰部动留针,下意识贯气至病所.并努力引气突破岔气位置,促使气行破滞,气行则通.痛则不痛。

2.3慢性腰肌劳损急性发作案患者,李某,女性。50岁,农民。既往有腰肌劳损病史,常感腰背部酸痛不适。发病前晚淋雨受凉,起床后感双侧腰背部酸软冷痛.活动受限,甚则下床、翻身均感困难,恶寒喜暖。查双侧胸腰椎旁骶棘肌痉挛呈条索状,局部压痛明显,脊柱前弯不能直立。诊断慢性腰肌劳损急性发作。嘱其俯伏坐位,双手依托桌面,头部相对固定。针刺双侧天柱.针法同前。得气后,双天柱穴上电针,连续波刺激,TDP照射腰部至深部透热。嘱患者在座位上作咳嗽,深呼吸及缓慢的前后左右活动腰部,见减轻。20 min后,移开TDP.天柱电针保持。嘱患者继续前屈后伸侧弯及回旋转侧。活动至腰部活动受限位置即停留数秒,腰部努挣。每次活动均可见活动范围加大。30min后取针,患者感腰背部疼痛减轻,脊柱稍能直立。3诊后患者痊愈。

按:患者有腰肌劳损病史,又淋雨受凉,气滞不行.寒湿阻络,表现为患部寒冷凉痛。针刺天柱穴疏通膀胱经气,配合动留针术动气消滞;加TDP照射,要使局部充分烘热,深透于内,温经散寒,故疼痛得解。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