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苏联人民经受了最残酷、最惨烈的战火浩劫,他们一共损失了2700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向我们展示了这2700万人中的5个人的命运,从而也表现了前苏联军事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和热爱。
作者鲍·瓦西里耶夫曾经知道一个在卫国战争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有5个士兵为抗击德军进入沃比湖畔而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主人公的原型本为男兵,他有意把男兵改成女兵,目的是为了加强悲剧性和感染力。他说:“妇女的使命是生育,是延续生命,不是战争,不是死亡。”这部小说就是为了表现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女性的崇敬,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憎恶。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故事情节很简单,在苏联后方的171兵站有一个女子高射炮排负责守卫车站和仓库,负责人是老兵瓦斯科夫准尉,如果不是德国飞机偶尔来空袭,这里几乎没有战斗。女兵们站岗放哨巡逻跑步,有时帮助乡亲做点农活,周围是一片田园景色,静静的森林,清清的湖泊,淡淡的炊烟,劳作的农妇,连老兵瓦斯科夫都有点厌倦这种单调重复的生活。但由于德军轰炸铁路计划的实施,便把战火烧到了这里。5个女兵和瓦斯科夫准尉的英雄群像,正是在这些如诗如画的和平生活片断和血火交织的战斗场景中被塑造出来的。
丽达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但内心却有着火一般的激情和海一样深的母爱。她亲手打下了德国人的飞机,在战场上她勇敢地阻击敌人,腹部受伤后,为了不连累准尉,她开枪自杀。冉卡则是像一股清泉,给兵站带来了激情、快乐和美丽。为了骗引敌人的侦察兵,在距离敌人只有10米的河中,她高声唱起了“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在丽达受伤时,她引开了敌人,并与10个敌人抗击,最终壮烈牺牲。嘉丽娅严格上说还算个孩子,但是为了保卫共和国,依然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战场,最后英勇献身。李莎在执行回兵站送信的任务时,陷入沼泽,不幸遇难。正是她在执行任务中的恐惧和看似可惜的牺牲,活生生地凸显了一个平凡、真实而伟大的士兵形象。索妮娅是莫斯科大学文学专业的高材生,她喜爱诗歌。为了找回瓦斯科夫的烟袋,她不幸陷入德军的包围,只留下了一本带血的诗集。
小说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是那个蓄着唇须、最后成为5个英勇献身的美丽姑娘的见证人的准尉瓦斯科夫。他英勇而机智,严厉而善良,热爱和平却不惧牺牲,爱兵如子却略显苛刻,管理死板却屡有疏漏。在兵站,他不仅是最高指挥官,还是姑娘们的兄长,处处为姑娘们服务。在带领5个女兵上战场阻击德国人时,他发现德国特种兵不是2个而是16个时,他陷入了痛苦的选择。明知敌我力量悬殊,明知他带的是几个没有实战经验的女兵,但除了战斗他别无选择。看到女兵们一个个倒在敌人的枪口下,他愤怒痛苦,甚至感到绝望。最后的胜利和勋章并没有使瓦斯科夫高兴,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为什么姑娘们都死了,他还活着。战争中最可贵的是什么?不是胜利,不是勋章,不是鲜花,而是生命,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小说里战争的场面没有炮火硝烟,没有千军万马,纯洁的白桦林、宁静的湖面、古朴的小教堂,烘托着女兵们圣洁的青春,这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图景。当5个如花般美丽的生命一个接一个从这个美好的世界上消失的时候,这本身就是“美的毁灭”的经典主题在战争大背景下的完美演绎。小说把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性的尊重,熔铸在火车站旁那震耳欲聋的高射炮声中;把对战争的憎恨、对人性的惶惑、对和平的呼唤,铭刻在森林中5个女兵坟墓的洁白碑身上;把热血巾帼对祖国的献身精神,渗透在那伟岸而华美的白桦林里。
俄罗斯的小说里有卑微如蝼蚁的小人物,但却从来没有轻薄如白纸的人生。是的,这就是沧桑而深沉的俄罗斯,被烈性伏尔加浸泡的民族,西伯利亚的风雪也不能冷却他们的激情。尽管苏联变成了“前苏联”,壮烈的卫国战争和那个时代的信仰也永远成为红色的回忆,但用“伟大”一词形容这场战争仍然恰如其分。同样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和其他前苏联军事文学作品也是如此,它们普遍具有一种厚重感。
但这种民族和历史的厚重并没有妨碍小说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激情张扬。垂死的丽达在听了瓦斯科夫一番撕心裂肺似的自责后,轻轻地说:“不必这样,我们在保卫祖国,首先是祖国……”战争是残酷无情的,这5位女性为和平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永远地结束了在世间的美好生活,却深深感动着今天的人们,培养了一代代青年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在小说的结尾,战争结束的许多年后,白发苍苍、装着假手的瓦斯科夫和丽达的儿子——一个青年军官来墓地看望5个女兵,为她们立了一块大理石墓碑。令人感伤的黎明依旧静悄悄,可曾经有那么一个静悄悄的黎明,战争夺走了5个年轻而美丽的灵魂。生命如此宝贵,和平来之不易,希望这个世界少一些仇恨和杀戮,多一些理解与和平。
从欧洲乌克兰到中东叙利亚,激战还在继续。俄罗斯为什么那么能战斗?
朝鲜半岛核战一触即发,美国在南海的挑衅越逼越紧。
战争正在迫近。谁都不喜欢战争,但战争总会到来,战争与和平永恒,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
在纪念二战70周年之际,上映了新版俄罗斯电影《这里黎明静悄悄》,向年轻人提出拷问:
——1942年的那场战斗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故事发生于1942年5月,准尉华斯科夫“无奈”接受了上级指派来两个班的“兵力”,虽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却是穿短裙的年轻女兵。他要指挥她们守卫171会让站设施,一时间女兵们驻扎下来。女兵们的日子过得十分平静,她们似乎并不在意战争,她们把军服修改得十分熨帖,把伙食烹调得有滋有味。漂亮的女兵们为小小的会让站增添了不少情趣,但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因为每一个女兵的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个黎明,嘉莉娅在从城里赶回驻地走过一片松林时,发现了两名全副武装的德国兵。她迅速报告了准尉瓦斯科夫。兵站拉响了战斗警报。准尉带领五名女战士:丽达、热尼娅、索妮亚、丽莎和嘉莉娅五位女兵前去狙击。
他们6人艰难地跋涉,一路急行军,终于赶在德军之前赶到沃皮潮畔的西牛欣岭,扼住了敌人通往铁路的必经之道。然而,情况发生了骤变:德军不是两个人,而是整整16个人,瓦斯科夫必须立即派人间去报信,增加援兵。丽莎接受报信的任务,但不幸陷入泥沼。索尼娅用胸口挡住了德国人的匕首。嘉莉娅被索尼娅的死吓坏了,不久三人先后死去。在激烈的战斗中丽达受了重伤,热尼亚把受伤的丽达留给准尉,跳出去用冲锋枪向敌人扫射,把敌人从丽达和淮尉藏身的地方引开,自己却壮烈牺牲。
准尉要去找剩下的五、六个德寇算账,他把手枪留给了丽达。而丽达请求准尉照看自己的儿子,准尉点头答应并吻了丽达。没走多远他听见背后一声沉闷的枪响,丽达不愿拖累大家,用准尉留结她防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最后,精疲力竭的瓦斯科夫俘虏了全部德国人回到兵站。
战争结束的许多年后,白发苍苍、装着假手的瓦斯科夫和丽达的儿子、一个已经成为大尉的阿尔贝特来墓地看望5个女兵,为她们立了一块大理石墓碑。令人感伤的黎明依旧静悄悄,可曾经有那么—个静悄悄的黎明,战争夺走了5个年轻而美丽的灵魂。生命如此宝贵,和平来之不易,希望这个世界少一些仇恨和杀戮,多一些理解与和平。
许多年之后,已白发苍苍、左手截去后按上假手的瓦斯柯夫带着已成长为青年军官的丽达的儿子来到当年战斗过的树林里,找到了当年这五个女兵的坟墓,给她们立了一块大理石的墓碑。一些没有经历过战争、到当地来旅游的欢乐的年轻人,不由自主地对着墓碑肃立致哀。
——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美丽
小说最突出的特征是作者把英雄人物平民化了,作者要表达的是普通士兵的战争生活,要塑造的是平民化的英雄形象。作者通过五个年轻貌美善良的女战士的遭遇来衬托战争的无情和残酷,刻意从全新的角度来演绎战争。
丽达
中士丽达是现任女兵班班长。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却精明干练,勇敢顽强。同时内心有着火一般的激情和河一样深的母爱。战前她在一次与边防英雄联欢的晚会时结识了英俊腼腆的小尉奥夏宁,并很快结婚了,一年后儿子阿尔贝特出生。可是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她的丈夫就牺牲了。
得知这一噩耗的丽达坚决要求上前线,她要报仇、她用高炮亲手打下了德国人的飞机。当她发现敌人的偷袭后,带领女兵前往阻击。在战场上她勇敢地阻击敌人。腹部受伤后,为了不连累准尉,她义无反顾地开枪自杀。垂死的丽达在听了瓦斯科夫一番撕心裂肺似的自白后,轻轻地说:“不必这样,我们在保卫祖国,首先是祖国”。
在死前她深情地要准尉吻她一下,表达了她对生活的无限眷恋,对和平和幸福的无限向往。丽达的形象足典型的俄罗斯女军人代表,在她身上表现出的勇敢无畏和博大母爱。
热尼亚
女兵热尼亚与丽达形成鲜明的对照,她出身于红军指挥官家庭,是一个热情开朗又聪明漂亮的姑娘,可以说是五个姑娘中最漂亮、最有气质的。她早就参军,并在战争期间与她的上校产生了恋情,为此受到处分,被安排到171兵站。她的到来像一股清泉,给兵站带来了透明的激情、快乐和美丽。
为了表现女性的曲线美,她给女兵们改军服;为了庆贺击落德国飞机,她提出举办舞会;为将上前线的上校和战友们送行,她不顾副排长的警告,不顾一切冲向车站,她对爱情的执着令人感动。可是这样一位姑娘也有自己的不幸,战争爆发时她的一家三口惨死于德国军队的枪口。另外她也有些爱虚荣,甚至有一些刁钻尖刻。
但是在战火的洗礼中,她一向坚定自若。在面对敌人时她表现占大智大勇,义无反顾。为了骗引敌人的侦察兵,在距离敌人只有10米的河中,她嬉笑拍水,把一头秀美拖地的秀发迎着太阳曝晒,顺从高声唱起了震撼辉威的战歌《喀秋莎》:“正巧梨花开在了天边,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终于把敌人给吓唬住了。在丽达受伤时,为了引开敌人,她机智灵活地与10个敌人周旋。
中弹负伤后她依然继续向敌人射击。最后子弹打光时,她还抱起一块石头砸向敌人,直至最终壮烈牺牲。德寇面对她的死亡,面对她那死后依然显得高傲丽美丽的面庞,也不由得肃然起敬。
丽莎
19岁的女兵丽莎在森林的小木屋里长大,她的少年时代在照顾病魔缠身的妈妈中消逝,性格逐渐变得孤僻和沉默寡言,但是她单纯善良,向往城市,渴望爱情。她曾经对一个猎人有好感,却遭到对方冷冰冰的拒绝。
战争爆发了,她上了前线。换防到兵站后,她对准尉瓦斯科夫一见钟情。但是她一直被自卑和羞怯压得喘不过气来。她有幸得到和瓦斯科夫合唱民歌的约定,她眼里现出情窦初开的喜悦和纯真,心里涌动着幸福的暖流……在需要执行回兵站送信的任务时,她坚决听从了瓦斯科夫的派遣,她一个人穿越森林和沼泽,几度迷路,非常害怕。
在那片笼罩着死亡的寂静的沼泽里,她慌不择路,陷身于无底的淤泥之中。“救命啊:来人啊!无力的惨叫在赤褐色沼泽上空孤零零地回荡。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泥沼无情地吞没了。丽莎死得很可惜,甚至有点无谓的,但正是她在执行任务中的恐惧和看似可惜无谓的牺牲,活生生地凸显了一个平凡、真实而伟大的女兵形象。
嘉莉娅
女兵嘉莉娅个子不高,严格广说还算个孩子,她从小就没了父母,在孤儿院长大。她习惯于把孩童般的梦想当成事实,参军初衷里夹杂着一些罗曼蒂克;看到孤儿院的伙伴都入伍了,她也编造自己父母牺牲上了前线。但是战争的残酷性把她的罗曼蒂克彻底粉碎了。
她常常会悯然若失,垂头丧气,夜里还偷偷地哭泣;当她与德国鬼子正面交锋时,她吓得浑身发抖,一直趴在地上,一枪没放。后来准尉带着她去追击敌人,此时的嘉莉姬由于极度恐惧已经接近于精神崩溃的边缘,她在看到全副武装的德寇在自己的头上尖声喊叫,她突然从树丛中跳了出来,抱头狂奔,嘴里喊着“妈妈!”她被德国鬼子当场打死了。
她的死可以说是一种懦弱,是个胆小鬼。但是作者仍然把她列入英雄的行列。她没有离开战场,她是为了保卫祖国而死的。未成年人上战场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作者用一个真实的嘉莉娅的死来谴责战争对少女的摧残。
索尼娅
女兵索尼娅战前是莫斯科大学文学专业的高材生,是五个女兵中唯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她是一个犹太人父母在明斯克。突然爆发的战争使她中断学业,参军入伍。这是一个才情横溢、有着梦幻般色彩的姑娘。她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即使在战争中她也坚持写诗,并且为战友们朗诵诗歌,歌颂自由、光明和爱情。她有个连姓名都不知道的男友,却时时痴情地渴望膜拜的爱情。在战斗中她对很有男子汉气质的瓦斯科大也隐隐产生好感。
瓦斯科夫想抽烟,她主动为他去找回丢失的烟袋。结果她不幸陷入德军的包围,面对德国鬼子的刺刀,她流露了片刻的恐惧,但更多的是坦然和无畏,最后壮烈牺牲,只留下了一本带血的诗集。索尼娅的死不仅谴责了战争对美好生命的梢残,而且隐喻广战争对人性、对文学、对生命的杀戮。
瓦斯科夫
准尉瓦斯科夫是5个英勇献身的美丽姑娘的见证人。他英勇而机智、严厉而善良、热爱和平却不惧牺牲,爱兵如子却略显苛刻,管理死板却屡有疏漏。在兵站,他不仅是最高指挥官,还是姑娘们的兄长,处处为姑娘们服务。在带领5个女兵上战场阻击德国人时,他发现德国特种兵不是2个而是10个时,他陷入了痛苦的抉择。明知敌我力量悬殊,明知他带的是几个没有实战经验的女兵,但除了殊死战斗他别无选择。
看到女兵们一个个倒在敌人的枪口下,他愤怒痛苦,甚至感到绝望。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不服利的信心最后终于将残敌俘获。最后的胜利和勋章并没有使瓦斯科夫高兴,他陷人深深的自责,为什么姑娘们都死了,他还活着。战争中最可贵的是什么,不是胜利,不是勋章、不是鲜花,而是生命,人的生命高于—切。
可以说瓦斯科夫是俄罗斯军人的真正代表,但他区别于传统的英雄人物。他外表粗悍,甚至不修边幅。他为人忠厚随和,性格善良。却又缺乏主见.常常受到女兵的嘲笑。他没有什么崇高理想,只是想做一个好木匠。他自幼丧父,短暂婚姻留下的幼子也很快夭折。他只有初小的文化程度,靠着在部队服役30年的资历获得了准尉的称号。他觉得自己就是祖国最后一个儿子和保卫者,必须履行坚守的职责到死。
——“诗情的悲壮之美
据称那是一次真实的战斗,但牺牲的是五个男战士。作家写小说时将其改变为五个女战士。将女人加入到战争当中,小说和电影都大获成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陪着很多中国人长大的、最重要的“百部电影”中的一部,是不少中国人心目中的情感经历和人生场景。人们正是从这部作品中认知和感受到了俄罗斯式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一部反战题材的影片,但又并不局限于此。它没有特技,不制造视觉冲击,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却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让人“灵魂深处爆发革命”。不错,影片深刻地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但与此同时又写出了人的不屈和英勇,颂扬了公民的义务与责任。它写出了人性中最深刻和本质的东西——美好的、娇嫩的、本该享受生活的年轻女性在国家危难之际表现出来的理想主义和抗争激情。影片谴责了战争,展示了战争给人类文明和个人幸福所造成的不幸。然而,影片又恰恰通过战争的苦难和悲惨,表达了主人公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爱国精神。战争不仅仅摧毁了美丽,它也使美丽更加动人。
有人说,瓦西里耶夫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用“诗情的悲壮之美”呼唤现代人高尚的情怀和超越自我的冲动。也许这样的评论恰好说表达了人性中的善良和诗情。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其代表作。
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凄美的故事,向人们展示战争对人,尤其是对妇女的摧残,对美好生活和人类文明造成的灾难,表达了强烈的反法西斯和反侵略的主题思想和深刻的人性关怀主题。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内容梗概
上级给准尉华斯科夫了指派来两个班的女兵。
一个黎明,嘉莉娅在赶回驻地时,发现了两名德国兵并报告了准尉
准尉带领五名女战士:丽达、热妮亚、索妮亚、丽莎和嘉莉娅
在敌军必经之道埋伏时发现德军不是两个人,而16人,瓦斯科夫派丽莎回战地报信,但不幸陷入泥沼。索尼娅用胸口挡住了德国人的匕首。嘉莉娅被索尼娅的死吓坏了,不久三人先后死去。
热尼亚把受伤的丽达留给准尉,把敌人引开,自己却壮烈牺牲。准尉要去找剩下的五、六个德寇算账,把手枪留给了丽达。
而丽达请求准尉照看自己的儿子,准尉答应并吻了丽达。丽达不愿拖累大家,用防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最后,精疲力竭的瓦斯科夫俘虏了全部德国人回到兵站。
战争结束的多年后,装着假手的瓦斯科夫和丽达的儿子阿尔贝特来墓地看望5个女兵,为她们立了一块大理石墓碑。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人物介绍
丽达
女兵班班长。
内向、寡言,精明干练,勇敢顽强。同时内心有着火一般的激情和河一样深的母爱。
在边防英雄联欢会时结识了腼腆的小尉奥夏宁,并很快结婚,有了儿子阿尔贝特,战争爆发的第二天丈夫就牺牲了。
得知这一噩耗的丽达坚决要求上前线,她用高炮亲手打下了德国人的飞机。当她发现敌人的偷袭后,带领女兵前往阻击。
丽达是俄罗斯女军人代表,在她身上表现出的勇敢无畏和博大母爱。
热尼亚
出身于红军指挥官家庭,一个热情、开朗、、聪明,并且是5人中最漂亮,最有气质的姑娘。
她早就参军,因对上校产生了恋情受到处分,被安排到171兵站。
她的到来像一股清泉,给兵站带来了透明的激情、快乐和美丽。
为了表现女性的曲线美,她给女兵们改军服
为了庆贺击落德国飞机,她提出举办舞会
为将上前线的上校和战友们送行,她不顾副排长的警告,不顾一切冲向车站,她对爱情的执着令人感动。
她的一家三口惨死于德国军队的枪口。
另外她也有些爱虚荣,一些刁钻尖刻。
为了骗引敌人的侦察兵,在距离敌人只有10米的河中,她嬉笑拍水,把一头秀美拖地的秀发迎着太阳曝晒,高声唱起了战歌《喀秋莎》终于把敌人给吓唬住了。
为了引开敌人,她机智灵活地与10个敌人周旋。中弹负伤后她依然继续向敌人射击。最后子弹打光时,她还抱起一块石头砸向敌人,直至最终壮烈牺牲。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丽莎
在森林的小木屋里长大,少年时代照顾病魔缠身的妈妈,性格逐渐变得孤僻和沉默寡言。
但是她单纯善良,向往城市,渴望爱情。
她曾经对一个猎人有好感,却遭到对方冷冰冰的拒绝。
战争爆发上前线,准尉瓦斯科夫一见钟情,但是她一直被自卑和羞怯压得喘不过气来。
在需要回兵站送信时,她坚决听从派遣,一个人穿越森林和沼泽,几度迷路,陷身于无底的淤泥之中。
丽莎死得很可惜,甚至有点无谓的,但正是她在执行任务中的恐惧和看似可惜无谓的牺牲,活生生地凸显了一个平凡、真实而伟大的女兵形象。
嘉莉娅
严格说还算个孩子,从小没了父母,在孤儿院长大。
参军初衷里夹杂着一些罗曼蒂克;但是战争的残酷性把她的罗曼蒂克彻底粉碎了。
当她与德国鬼子正面交锋时,吓得浑身发抖,一直趴在地上,一枪没放。
她在看到全副武装的德寇在自己的头上尖声喊叫,突然从树丛中跳了出来,抱头狂奔,嘴里喊着'妈妈!'被德国鬼子当场打死。
她的死可以说是一种懦弱,是个胆小鬼。
但是作者仍然把她列入英雄的行列。她没有离开战场,她是为了保卫祖国而死的。
未成年人上战场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作者用一个真实的嘉莉娅的死来谴责战争对少女的摧残。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索尼娅
莫斯科大学文学专业的高材生,五个女兵中唯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战争使她中断学业,参军入伍。
这是一个才情横溢、有着梦幻般色彩的姑娘。她喜爱文学,酷爱诗歌。
即使在战争中她也坚持写诗,并且为战友们朗诵诗歌,歌颂自由、光明和爱情。
她对瓦斯科夫隐隐产生好感,瓦斯科夫想抽烟,她主动为他去找回丢失的烟袋,不幸陷入德军的包围,面对德国鬼子的刺刀,她流露了片刻的恐惧,但更多的是坦然和无畏,最后壮烈牺牲,只留下了一本带血的诗集。
索尼娅的死不仅谴责了战争对美好生命的梢残,而且隐喻广战争对人性、对文学、对生命的杀戮。
瓦斯科夫
英勇而机智、严厉而善良、热爱和平却不惧牺牲,爱兵如子却略显苛刻,管理死板却屡有疏漏。
他发现德国特种兵不是2个而是10个时,他陷入了痛苦的抉择。明知敌我力量悬殊,明知他带的是几个没有实战经验的女兵,但除了殊死战斗他别无选择。 胜利和勋章并没有使他高兴,他陷人深深的自责,为什么姑娘们都死了,他还活着。战争中最可贵的是什么,不是胜利,不是勋章、不是鲜花,而是生命,人的生命高于-切。
可以说瓦斯科夫是俄罗斯军人的真正代表,但他区别于传统的英雄人物。他外表粗悍,甚至不修边幅。他为人忠厚随和,性格善良。却又缺乏主见.常常受到女兵的嘲笑。
他没有什么崇高理想,只是想做一个好木匠。他自幼丧父,短暂婚姻留下的幼子也很快夭折。他只有初小的文化程度,靠着在部队服役30年的资历获得了准尉的称号。
他觉得自己就是祖国最后一个儿子和保卫者,必须履行坚守的职责到死。
总之,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凄美的故事,向人们展示战争对人、尤其是对妇女的摧残,对美好生活和人类文明造成的灾难,表达了强烈的反法西斯和反侵略的主题思想和深刻的人性关怀主题。
经典电影译制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前苏联)
1942年夏,苏联红军准尉瓦斯科夫带领两个高射机枪班驻扎在铁路交通枢纽171会让站附近的村子里。因为苏德两军大规模战斗已经很少,战士们松懈散漫,并经常酗酒。瓦斯科夫对此极为不满,向前来视察的少校请求派一些不喝酒的士兵来换防。
几天后,高炮独立营5连3排两个班女兵在排长吉尔诺娃带领下前来报到,瓦斯科夫大失所望。他严格按照内务条令要求女兵们,但引起女兵们不满,吉尔诺娃也认为他管的太多,并指责他不去前线打仗却躲在后方。瓦斯科夫的房东玛丽亚打断吉尔诺娃:他身上至今还有16块弹片,你再看看你自己!女兵们洗完澡后跳舞,瓦斯科夫前来参加,吉尔诺娃却下令解散,令瓦斯科夫非常尴尬。
一天夜里,德军空袭171会让站。女兵们操炮射击,班长丽达击落一架敌机,并将跳伞的一名飞行员击毙,但她拒绝嘉奖。她当红军的丈夫不久前在同德军作战时牺牲,她随后参军当了炮兵。因这里离妈妈和儿子很近,便申请来到这里。
少校前来慰问,接走伤员,又带来两个女兵,一个叫热妮娅,一个叫嘉莉娅。热妮娅的爸爸是个红军团长,妈妈、弟弟和妹妹都德军杀害,她在一个爱沙尼亚妇女的掩护下躲过一劫。一次,她与一位英俊的已婚上校相识后一见钟情不能自拔。爸爸严厉阻止她却执迷不悟,只好下令把她送到这里。
吉尔诺娃和玛丽亚交谈中得知瓦斯科夫准尉在前线打仗时,妻子红杏出墙并与他离婚。瓦斯科夫通过法律要回儿子并把他交给老母亲抚养。瓦斯科夫的遭遇让吉尔诺娃深为同情,她发现,战友们几乎都有辛酸的身世或仇恨。
一天拂晓,丽达在奥比湖畔的树林中突然发现两个全副武装的德军士兵,赶紧跑回驻地向准尉报告。瓦斯科夫判断德军很可能是空降到这里破坏铁路的,向少校汇报后,决定带领五个战士前去抓捕。瓦斯科夫对丽达大清早去树林产生了怀疑,但被吉尔诺娃和丽达以女人有些事男人不要多问为由搪塞了过去。
瓦斯科夫带领丽达、热妮娅、索尼娅、丽莎和嘉莉娅5名女战士直穿沼泽地,奔向奥比湖边截击德寇。通过沼泽地时,嘉莉娅陷入泥淖,虽然后来脱险但靴子却陷在泥中,只得光脚前行。她们终于抢在敌人之前赶到奥比湖畔的犀牛岭,扼住了敌人通往铁路的必经之路。
奥比湖的黎明一片寂静。瓦斯科夫听见对岸树林中鸟的叫声,敌人出现了,但不是两个,而是16个,大家都始料未及。瓦斯科夫派丽莎马上回驻地请求增援;同时想办法让敌人改道绕行,为援兵到来争取时间。他采纳女兵们的建议,和姑娘们一起假装伐木,并虚张声势营造很多人在林中伐木的声势。
敌人发现动静后,派出两个士兵进行侦察。为防止暴露兵力,瓦斯科夫准备在敌人泅渡时将其击毙。热妮娅为迷惑敌人,唱着歌跳进离敌人十多米的湖中洗澡,并高喊伙伴们过来洗澡。瓦斯科夫为保护热妮娅,一面高喊干活时不许洗澡,一面说区里来电话了,运木料的汽车马上就到,喝令热妮娅快上来干活。说完,强行将热妮娅抱上岸。敌侦察兵果然上当,很快消失在林中。
瓦斯科夫确认敌人已经改道后,立即带领战士们转移。战士们集中装备物资时,把瓦斯科夫的荷包烟袋弄丢了,令瓦斯科夫非常惋惜珍贵的纪念品丢失了。索妮娅听了立即返回寻找,瓦斯科夫制止时索尼娅没有理会继续向前奔去。稍后,瓦斯科夫突然听到一声尖叫,立即循声赶去,发现索妮娅身中两刀奄奄一息。瓦斯科夫让嘉莉娅保护索尼娅,他和热妮娅追击敌人。瓦斯科夫发现两个德寇,设计将其引过来,挥刀杀死一个,又与热妮娅合力将另一德寇打死。瓦斯科夫在德寇身上发现了自己的荷包烟袋。待他们返回,索尼娅这个有着很高文学天赋喜欢读诗、又懂德语的大学高材生已牺牲了。
回驻地报告敌情的丽莎心急如焚,一路狂奔。通过沼泽地时一脚踩空陷入泥淖,很快沉陷下去。
瓦斯科夫脱下索尼娅的靴子,让赤脚的嘉莉娅穿上,遭到嘉莉娅和丽达的指责。瓦斯科夫严厉地对俩人说:这是战争,必须优先考虑生者。说完,带着丽达、热妮娅和嘉莉娅继续向前,途中又击毙几名德寇。在孤儿院长大的嘉莉娅胆小、自卑,战斗中一枪未放,受到丽达、热妮娅的严厉批评和鄙视。瓦斯科夫非常理解孤苦伶仃的嘉莉娅的苦楚,第一次参战害怕完全正常,况且她还不满十七岁。
瓦斯科夫发现了两具被德军自己打死的伤员尸体,接着很快德寇又出现了。嘉莉娅眼看着凶神恶煞的德国鬼子就在眼前,极度恐惧,失声高喊“妈妈”跃起狂奔,当即被德军打死。瓦斯科夫命令丽达和热妮娅隐蔽起来,待他把敌人引开后,她们立即向东转移。瓦斯科夫边打边喊,不顾自己负伤,把敌人完全吸引过来。直到沼泽地才摆脱敌人。
瓦斯科夫在沼泽地上发现了丽莎的衣物,知道她遇难了。他在树林中发现一座教堂木屋,德军隐居于此。瓦斯科夫待几个敌人离开后,将一个出来打水的德军击毙,夺取武器后立即撤离。丽达和热妮娅一路追寻终于找到了瓦斯科夫,三人激动地相拥热泪盈眶。瓦斯科夫发现俩姑娘并未向东撤退,便令她们必须执行命令,否则就把她们交军事法庭,但丽达和热妮娅没有动弹,她们要和准尉一起战斗。
丽达被手榴弹炸伤,瓦斯科夫为丽达包扎时,热妮娅边打边喊把敌人吸引到自己身边。她在射出最后一颗子弹后,又举起枪砸向敌人,壮烈地牺牲。
丽达把她自己的身世和秘密告诉了瓦斯科夫,并委托他去找她的儿子。她让瓦斯科夫亲吻她,然后快去救热妮娅。瓦斯科夫为自己没能保护好5个女兵内疚万分,他把只剩两颗子弹的手枪交给丽达用以自卫,并用树枝掩盖了丽达。瓦斯科夫刚走出几步,就听一声枪响。瓦斯科夫跑回来,发现丽达饮弹自尽。
战场上只剩瓦斯科夫一人。他带着一把匕首和唯一一颗手榴弹,奔向德寇的木屋。瓦斯科夫像一只猛虎突然跃起杀死哨兵,然后高举手榴弹破门而入,喝令德寇投降。瓦斯科夫捡起冲锋枪打死反抗的德寇,并准备把最后三个德军全部打死为牺牲的5个姑娘报仇时,德军的电台中传来了莫斯科广播电台的战局形势广播。瓦斯科夫强忍怒火,将3个俘虏押往部队驻地。当少校和吉尔诺娃带着援兵赶来时,筋疲力尽的瓦斯科夫终于坚持不住晕倒在地。16个武装到牙齿的德国士兵在瓦斯科夫和5个姑娘的阻击下,激战两天,也未能冲破防线,却被全歼。
多年以后。几个到奥比湖边游玩的年轻人,发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一个年轻军官,安静地在树林中忙碌着,并用异样的眼神望着嬉笑、歌唱着的他们。年轻人决定把这俩人赶走,以尽情欢乐。白发老人就是当年的准尉瓦斯科夫,年轻的军官则是丽达的儿子,他们来凭吊长眠于此的丽达、热妮娅等5个女兵,并为她们制作了墓碑。年轻人看到墓碑后得知这里安葬着在卫国战争中为国牺牲的5个姑娘,倍感惭愧。他们沉静下来,把自己采集的鲜花庄重地敬奉给烈士们,并与瓦斯科夫和军官一起,静静肃立,默默地向烈士们默哀、致敬。此刻,奥比湖畔如同几十年激战之前的那个黎明,万籁俱寂,悄无声息。
准尉瓦斯科夫向房东玛丽亚埋怨:这么重要的目标,上级却连两个像样的班都派不出来。
排长吉尔诺娃带领两个班女兵前来接防,让瓦斯科夫准尉大失所望。
两个女兵擅自到树林里采花玩耍,瓦斯科夫命令她们解下腰带,接受处罚。
吉尔诺娃指责瓦斯科夫贪生怕死留在后方,玛丽亚打抱不平:他身上还有16个弹片,你看看你自己!
敌机空袭,战士们操炮射击,班长丽达击落一架敌机,并击毙一名飞行员。
瓦斯科夫向少校请求派自己到前线去,这些女兵都比他文化高,他管不了。
吉尔诺娃从玛丽亚口中才知道准尉有过极其不幸的婚姻,妻子背叛了他,儿子由老母亲抚养着。
丽达的丈夫不久前在前线牺牲了,热妮娅的妈妈、弟弟、妹妹也都被德国鬼子杀害了。
准尉来参加女兵的舞会,却遭到吉尔诺娃的冷遇,令瓦斯科夫非常尴尬。
丽达凌晨从妈妈家返回驻地时,意外地发现两个德国鬼子出现在树林里。
准尉指挥战士们在敌人去铁路的必经之地设伏,截击敌军。
热妮娅对准尉的警告不以为然,她觉得这里没有德国鬼子,非常平静。
准尉和四个女兵假扮伐木工人伐木,还虚张声势,把动静弄得蛮大。
瓦斯科夫发现敌人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派出两个侦察兵正悄悄侦察这边的情况。
热妮娅为迷惑敌人跳进湖中洗澡,准尉为保护她,以活没干完不许洗澡为由,强行将她抱回来。
准尉杀死一个敌兵,热妮娅用枪托将另一个与准尉厮打的鬼子砸死。
丽达和嘉莉娅对准尉让赤脚的嘉莉娅穿上索尼娅的靴子不满。准尉说:这是战争,必须首先考虑生者。
准尉发现两具德军自己杀死的伤员尸体,他告诉姑娘们:他们是两条腿的野兽!
惊恐崩溃的嘉莉娅被德军打死。瓦斯科夫命令丽达和热妮娅隐蔽起来不许暴露,自己将敌人引开。
热妮娅听见准尉的喊叫声,要去帮助他,丽达制止了她:服从命令,这是战争!
瓦斯科夫趁几个敌人离开,杀死一个出来打水的士兵,缴获了他的武器弹药后立即撤走。
瓦斯科夫发现丽达和热妮娅并未按他的命令转移,便再次令她们马上转移,撤出战场。
尽管准尉口气极其严厉,但丽达和热妮娅仍然没有执行命令,她们要与他一起战斗到最后一刻。
吉尔诺娃向上级报告小分队失联两天的情况,上级命令马上寻找、支援。
热妮娅为了掩护准尉和丽达,将敌人吸引到自己身边,直到打完最后一刻子弹,壮烈牺牲。
丽达让准尉快去救热妮娅,瓦斯科夫把手枪留给丽达,转身去寻找热妮娅。
五个女兵全部牺牲了,瓦斯科夫孤身一人杀死敌哨兵,举起手榴弹冲进教堂木屋。
多年后,瓦斯科夫带着丽达的儿子前来凭吊牺牲的五个战友。来此野游的青年人也来悼念先烈们。
第一位牺牲的战士
丽莎
第二位牺牲的战士
索妮亚
第三位牺牲的战士
嘉莉娅
第四位牺牲的战士
热妮亚
第五位牺牲的战士
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