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 詹仕华作品:地震.挺立的东汽

— 汶川地震13周年纪念 —
01
地震.挺立的东汽
詹仕华
东汽旧址,在高峻苍莽的龙门山下,在川西北山清水秀的边陲小镇汉旺。
这里,龙门蜿蜒,原野起伏,新楼幢幢;这里,桃艳李熟,油菜金黄,千里麦香。
五月,当我们走进绿树掩映的东汽厂区,原本花园似的十里厂区,已房倒屋塌,四处断垣残壁,满目疮痍。远远就能看见的东汽昔日科研办公大楼,墙体破裂,遍体伤痕,孤怜怜的耸立蓝天下。
我和远道而来的作家们,来到震前的叶片分厂,这个我国著名的现代化叶片制造基地,只剩下一堵堵残破的墙垣。车间墙边堆着如山的破铁烂钢。突来的地震,给这里毁灭性的打击,仅这个分厂,当时就有50多人被埋在废墟下。
这次地震,东汽职工及家属1300多人遇难,1400多职工受伤,房屋倒塌达100万平方米,生产设备损坏2000多台……直接经济损失50多个亿,可见当时惊心动魄的情景。我们心情沉重地注目残破的厂区,心潮起伏。
领我们参观的部长介绍说,他当时正在办公大楼里,地震袭来时,只听见楼体钢筋嘎嘎的断裂声和四面房屋轰然的倒塌声,眼看就要楼倒人亡。他望望楼上楼下,上面有办公的女儿,妻子在楼下上班,他以这样的方式与家人诀别……还好,猛烈的揺晃停止了,他们幸免于难。
02
现在偌大的厂区一派沉寂,除了我们的脚步声,只有夏日的风不时拂过,使人们想起东汽地震前数千人磅磅礴礴上下班的壮观场面,和他们为建设这里四十年的付出。
站在废墟边,导游告诉我们,东汽人初来这里时艰苦创业的情景。第一批从东北赶到这里的东汽人,住在草房和群众的土屋里,由于人员的不时增加,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搬家。那时,一部分住在破庙。他们就在佛像边办公,制订建设方案。每到晚上,老鼠在梁上奔跑,弄得灰土满屋,叫人不敢睁眼;遇到连日大雨,四处漏水。山野里施工,喝的是河水,吃饭时,或风沙,或雨水,不少人常拉肚子,面黄肌瘦。
这里除了老鼠乱窜,就是蛇多。
一次,一名职工的母亲来探望儿子,晚上,一条小碗粗的蛇掉到床上,吓得第二天就搭车走了。有一名职工晚上睡觉把脚伸往墙上,被蛇一口咬住,而送进医院;有时蛇就盘睡在他们的忱下。因到处乱石荒草,施工中时有职工被突然蹿出的蛇咬伤。
1966年春天,厂里职工不断增加,他们租住离汉旺三、四里的马尾民房,一个季度几乎天天下雨,到处泥泞,不时有人滑倒田里沟里。大家风里雨里加班加点抢赶工期,渐渐,荒凉的龙门山下,便出现了一排排新亮的厂房。
为了早日建好工厂,这批东汽人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用人背肩扛,用绳索木杠,把材料,把几吨,几十吨的设备拖至基座,抬进厂房。肩肿了,手磨破了,人黑痩了,一座座车间不断挺立。他们就这样昼夜施工,抢赶时间,争取早日投产。
艰苦奋斗,开拓奋进,为国争光是东汽人的突出之点。
他们日夜奋战,他们科研攻关,他们有过不少难眠之夜。通过东汽人不断地开创奋进,如今,东汽大容量,高参数,代表现代水平的高质量功率30万、常规60万、亚临界60万、超临界60万、空冷60万机组已占国内市场的一半以上。他们不但生产大容量高参数的汽轮机,还生产世界先进水平的光能、风力发电机和核电机。
03
1994年秋天,当时的张绳铨厂长在东北参加一个工作会议,听说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召开核电项目论证会,他风尘仆仆赶到会场,与会人员都很惊讶,一个企业的老总竟不请自到地参加专家会议。但他们又很理解,当今,人类和国家面临新能源的危机,中国十多亿人口的大国,能源是制约发展的重大问题。东汽人要挑起国家和民族解决能源和设备的重任。东汽人赤心昭昭,他们为此而高兴。
会上,东汽作为唯一的汽轮机厂家发言。
而后,经过对几家企业的反复考察,阿尔斯通公司最终将东汽选定为岭澳核电汽轮机分包制造伙伴。历史给了东汽人实现发展和跨越的机遇。东汽人以自己的赤诚、智慧和心血,自主研制了30万,又创造了60万,100万核电设备。
抓核电,攻风电、光能,可看出东汽人勇于担当的主人翁精神和当代产业工人的胸怀。
低温型风电,是东汽“多电并举”战略的又一亮点。
21世纪,是可再生能源的世纪。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开发利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是全世界的趋势。风力发电已成为新能源中增长速度最快,最有前途的能源。它是新世纪开发投资的热点。2020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00亿千瓦/时电量;203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亿千瓦/时和2000亿千瓦/时电量。可见风能的前景。
东汽人为祖国抓住了这个先机。
我国北方和东南方是风能最富集的地方。东汽人要为这里安上风电飞翔的翅膀。东汽人决心实现自己的梦想。
04
2006年9月8日,载着首批我国最大功率低温应用性风电机组的大型车队,从重装新城德阳浩浩荡荡出发,过长江,跨黄河,赶往内蒙古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2009年底,在酒泉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内,东汽东方电汽新能源公司奠基启动,2010年8月投产,形成年产300至600台的风电机生产能力。
当我们来到东汽新厂,新的厂房,新的车间,新的办公科研大楼,新树行行……几里厂区,已是全新的景象了,5.12特大地震给东汽的重创已全然不见。
宣传部的同志给我们介绍说,5.12特大地震后,总书记和总理都先后来到东汽,给东汽极大地鼓舞。在解放军指战员、武汉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境内专业救援队伍、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援助下,在地震发生后的十多个小时里,东汽从废墟中抢救出职工和家属1400多人,转移安置13000多受灾群众,接着建设了3007套过渡板房。2008年5月24日,东汽召开恢复生产誓师大会。冒着余震,抢救设备,克服困难,恢复生产,全年共产出风机813台,加上其他大型电机产品,当年产值突破108亿,产量完成2300万千瓦。2008年8月1日,东汽新基地第一车间正式开工;2010年5月10日,东汽新工地竣工投产,当年产值达200亿,实现翻番。
当我们来到旌城南面的八角东汽新厂,远远地就看见高大的风力发电机旋动的叶轮象鲜艳的旗帜,在艳阳下旋舞。
我们走进整洁而欣欣向荣的厂区,参观了重型一分厂,楼层般高的大型电机的各种部件正在加工中,给人新奇和震撼;车间没有噪耳的机声,我们感受到现代化企业运行给人的自豪。远道而来的作家们,询问着生产情况,记录着感兴趣的技术问题,争相在大型数控机床和生产的大型部件旁合影留念。把焕然一新的新东汽珍藏记忆里,带向四面八方。
作家们说,走进东汽,给人震撼,给人自豪和力量。它是我国重型企业的代表,是我国实力和国人精神风采的体现。言语中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激动与自豪。
身为德阳人,更加地感到振奋与骄傲。它告诉我们:要无愧时代和祖国,像东汽人那样去奋斗,去创造。
走访东汽,浑身热血涌流;我想,明天,这块土地绝不会愧对时代的阳光。
05
“5·12”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这场灾难的记忆里有刻骨铭心的悲恸和感动。十二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
汶川地震过去已经13年了,当年已经一片废墟的汶川和北川等城镇也已经获得重建,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不断提升。繁华的街道、热闹的人群,地震留下的痕迹几乎被完全抹去。
本栏目编辑:沈曼妮
作者简介:詹仕華,从边关到平原。在《解放军文艺》、《昆仑》、《诗刊》、《中国作家》、《人民日报海外版》、《西南军事文学》、《四川文学》、美国《新大陸》等国内外数十家报刊发表数百篇首作品;出版作品集《从边关到平原》、《我的圣地雪域》等。先后获西藏自治区年度优秀作品奖,全国第二届青年诗歌节奖,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文艺家》杂志征文奖,四川散文奖,中国作家杂志社征文一等奖,中国散文学会征文一等奖,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作品集一等奖等。作品收入数十种选集。现居四川德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