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明智】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背后的故事

您现在看到的这张老照片,记录了发生在延安的一件划时代大事,同时也是整个中国文艺界20世纪的一件大事——也许您已经猜到了:就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延安文艺座谈会对于中国文艺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会议的精神一直引导着中国文艺前进,这些大家都知道。我今天要说的,是这张大合影背后的故事。
在这张照片上,大家看到:参加合影的人们分成好几排,前排居中坐着的,大家都认识:就是这次座谈会的召集人毛泽东。在他的两侧和后面,坐着、站着延安政治、文艺界的100多人。很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这张照片,可说是延安时期参加正式合影人数最多的一张照片了。但这张照片,尽管很多人都见过,可是里面蕴藏的很多背景,很多故事,很多密码,大家却未必都了解。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解开这张照片上的多个密码。
  首先来看: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呢?
延安文艺座谈会从1942年5月2日开始,5月16日、23日总共开了三次会议。这张照片,就是5月23日第三次会议,也就是最后一次会议快结束的时候,在傍晚的时候照的。这时候,毛泽东还没有做最后的大会结论。座谈会讲话的“结论”部分,是拍完这张照片,吃完晚饭后,在广场上支起了一盏汽油灯,然后大家重新集中起来,毛泽东才开讲的。
  第二个密码:这张照片是谁拍摄的?又是怎么会想到拍这张照片的呢?
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著名摄影艺术家吴印咸。他是江苏沭阳人,生于1900年。他早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摄影。他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是作为延安电影团的代表出席的。拍照片的时候,已经42岁了。在开会的过程中,他就在琢磨,怎样把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摄入镜头保存下来。但是会议现场屋小人多、光线昏暗、烟雾弥漫,很难拍出理想的照片。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了毛主席,提出了到室外拍张参会人员大合影的建议,毛主席听后欣然同意了,当即决定散会后到室外拍照。毛主席亲自招呼大家到外面照相,他自己先坐了下来,大家很快围了上来站好坐定。毛主席对此次会议如此重视,对在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如此的亲切,使全体参会者激动不已。
  第三个密码,这张照片,为什么是中间大,两边小,为什么好像中间突出,坐成了两条斜边呢?
其实,当时大家坐的形状,是平的一条线的。有人说,这是摄影师站在中间位置上不动,用一台能转动的摄影机,从一头到另一头拍下来,这样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但是根据当时拍这张照片的摄影师,就是著名的摄影艺术家吴印咸老前辈的回忆,他拍摄这张照片,还没有那么先进的照相机,而且不带广角,距离远了拍不清楚,近了没法把所有人收入镜头,他是先从前侧方向拍了一张,而后从正面分三段拍了三张,然后将三张底片拼接成一张底片,这才完整清晰地留下了毛泽东、朱总司令和延安文艺工作者欢聚一堂的珍贵照片。由于当时条件十分艰苦,用的都是过期胶片,洗印设备又极端简陋,底片又是由三张合成,因此照片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这张合影照片经放大后依然能分辨出100多人的相貌特征。是很不容易的。
  第四个密码:当时一共拍了几张照片呢?
有人说,好像有好几张啊?当时确实拍了好几张照片。就目前所知道的来说,至少有四张:一张是正面的,就是吴印咸拍摄的这张。另外还有一张是从左侧前方拍的,还有一张是从右侧前方拍的,另外,还有一张是正面近景,里面只看到毛泽东等十几个人,初看好像是正面大合影的局部截图,但是仔细看毛泽东的右手的位置,就跟大合影的位置不同,田方背后的人,大合影里是被田方遮挡了左半边脸的,而在这张局部照片里,却是遮挡了下半张脸的,所以可以确定是另外一张。其实,当时在现场拍照片的人,并不是只有吴印咸一个人,还有一个摄影师,名叫郑景康,也是从上海来的,他是个专业的摄影师,1929年就上海从事专业摄影了。当时两个摄影师拍摄了好几张照片,但是并不会太多,因为摄影胶卷很少,容不得半点浪费。
  第五个密码:当时合影的地方,没有坡,也没有台阶,更没有现在的合影阶梯,那么多参加合影的人,是怎样排出上下几层的呢?
根据记载,对照现场照片可以知道,第一排是坐的矮凳,或者马扎;第二排是高凳;第三排是站着;第四排是站在条凳上,所以明显比第三排高出一截;第五第六排,是把条凳放在会场门口的台阶上,所以又高出了一截。这样,整个合影就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第六个密码:这张照片上人的排列,有什么讲究吗?
答案是:很明显没有什么讲究,就是毛泽东招呼大家说,大家一起来合影吧。然后前后找丁玲,说丁玲在哪儿呢?随即看到丁玲在他左边隔开三个人,在朱德总司令的旁边坐下了,于是善意调侃道:“照相靠近点嘛!不要明年再写《三八节有感》!”大家都笑了。在这张照片照片上,有几个人的表情里,也隐藏了一些密码。在另一张从左侧面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到,不少人的眼神盯着一个人看,连毛泽东隔了七八个人也转过脸来看。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坐在第一排的刘白羽因为身材高大,一下把小马扎给坐坏了,咔嚓一下折断了,所有人都转过头去看怎么回事。这是摄影中发生的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第七个密码:这张照片上的人,是不是参加会议的全部人员呢?
根据当时参加会议的萧军日记记载,前后三次会议,参加会议的人至少有150多人。但是目前能够找到确凿证据参加了会议的人有136个人。其中文艺界人士有112人,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有20人,还有四个工作人员。可是,在这张照片上,却只有105个,或者106个人。为什么有两种说法呢?因为其中有一个人的背后,似乎还有一个人的头顶,但是看不清楚了,所以有人说105人,有人说106人。我觉得不排除106人的说法。那么,还有30多人哪儿去了呢?根据各种资料分析,当时可能有的人觉得大会发言完了,以为会议结束了,就走了。有的人可能临时有事走开了,据说,还有极少数人不喜欢拍照片,所以没参加。这样,参加合影的人,肯定比实际参加会议的人少一些。
历史已经远去,而这张照片,历经70多年的历史沧桑,今天来看,仍然是这样令人回味、感动和向往。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把眼光久久地停留在上面。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满满信心,他们的意气风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都写在他们的脸上,也在叩动着我们的心扉。让我们沿着他们走过的足迹,去开创中国文艺新的未来!
(作者:高慧琳)
(0)

相关推荐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1942年5月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者毛泽东.内容包括5月2日所作引言和5月23日所作结论两部分,1943年10月19日 ...

  • 企业如何把会议开好?读毛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感悟

    如何把会议开好? --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1 传播红色智慧,助力创业成功!我是咏慧, 前两天我以旁听身份参加了一次某某企业的城市合伙人会议,公司老大对此次会议的准备 ...

  • 1942年5月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第3...

    1942年5月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第3次会议结束,合影时其他人还在不好意思,田方突然主动挨着毛主席坐下. 摄影师吴印咸正要按下快门时,突然不知从何处跑来一只狗闯进镜头,毛主席站起来,一边轰跑狗,一边 ...

  • 现在很多人都在问:这些年来中国的文艺究竟...

    现在很多人都在问:这些年来中国的文艺究竟在为谁服务?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这些年来为什么会搞起了"娱乐至死",这还是社会主义方向吗?#沈阳头条# #微头条日签# 以上这两个问题,确实 ...

  • 编号33-38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

    座谈会会址 700 万枚 8 分  高唱革命歌曲 700 万枚 8 分   街头剧<兄妹开荒> 700 万枚 8 分    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兵,边劳动,边宣传 700 万枚 8 分    ...

  • 1992-5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J)

    1992-5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 志 编 号 1992-5 版     别 影写版 名      称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 全 ...

  • 国家一级艺术大师-刘明侃

    刘明侃,男,1935年生,广西临桂人,现为桂林市职工书协会员,桂林市老年书画院会员,临桂区老年书画院会员,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主要成就1987年受邀请参加中日书法联展.创新 ...

  • 你知道吗?延安文艺座谈会合影照片还有这样...

    你知道吗?延安文艺座谈会合影照片还有这样的故事? 这是一张经典照片.这张照片还有这样的故事:一是,演员田方和张悟真争抢位置,要挨着毛泽东,这一瞬间让郑景康"捕获"到了,但田方遮挡了 ...

  • 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背后的故事

    您现在看到的这张老照片,记录了发生在延安的一件划时代大事,同时也是整个中国文艺界20世纪的一件大事--也许您已经猜到了:就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延安文艺座谈会对于中国文艺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 ...

  • 每日红印|延安文艺座谈会

    延安文艺座谈会 篆刻作者:北京羿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范华威 1942年5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文艺座谈会是延安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 ...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看莫方阎等作品...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看莫方阎等作品! "不是歌功颂德的,歌颂光明者,其作品未必伟大,刻画黑暗者,其作品未必渺小,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 ...

  • 老南大桥建设者讲竣工合影背后的故事(图文/刘增荣)

    ▲上杭大桥竣工留影(摄于1969年6月20日 曾福英女士珍藏) ▲前排右二为曾福英女士 ▲2015年2月24日大年初六,曾福英女士拿着老照片来到当年合影处留影 ▲老大桥与新大桥"合影&quo ...

  • 【读史明智】党在延安时期的对外宣传

    思想火炬 延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封锁.诋毁.污蔑,我们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策略,开展了一系列对外宣传和国际交往活动,摆脱了舆论困境,赢得了各界人士 ...

  • 【读史明智】“左联”文艺大众化实践考论

    思想火炬    编者按:"左联"在中国文坛上首次郑重提出文艺大众化问题,并把文艺大众化视作自己的主要追求,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1930年和1932年的两次文艺 ...

  • 读史明智:背后捅刀子的,都是熟人

    都说"读史可以明智",其实品读历史,就是通过他人的人生经历,来让我们读懂人生.人心.人性! 或许,这就是<幽梦影>中所说的:读书最乐,若读史书,则喜少怒多.究之,怒处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