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朋友圈,友谊的试金石

我们通过朋友圈了解朋友的最近消息、最新动态,虽然不常联系,但是通过你发的朋友圈,我和你之间的距离好像也没那么远。

“好久不见,看你发的朋友圈在医院,最近身体不大好吗?”电话里的寒暄以朋友圈作为开头,既表明了关注,还表达了对对方的关心。

朋友圈成了自己了解别人的一扇窗,即使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不见面不打电话,也依然能了解彼此最近的生活状态。

可是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许久没有动静的朋友,不知近况如何,去他的朋友圈看一下,却发现一条横杠直亘在对方头像之下——你们已不是好友。

真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这边我还对你关注有加,那边你已经单方面宣布关系终止,枉我一片真心,顿生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愤懑之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朋友圈,也是人际关系的一面镜子。

朋友圈对你可见的人

未必是你随时可见的好友

微信诞生10年来,朋友圈成了人和人之间联系的桥梁,如果分成五个层次的话,大概如下:

第一层,关系最好时:发与你相关的朋友圈配图,文字有你,照片有你,连特意艾特也有你;

第二层,对方的一日三餐、喜怒哀乐,你都尽收眼底;

第三层,朋友圈仅三天可见,但是你偶尔看得到对方,发一些无关痛痒的东西,或者永远看不到对方的更新;

第四层就是一条横线,无声的宣告,你不是我的朋友;

第五层就厉害了——看不到对方的任何信息图片,你已经被对方拉黑,躺进了所谓不再联系一栏的黑名单。

朋友圈虽说只是微信的一个功能,却在不知不觉间成了双方关系的媒介,有时对方的一个朋友圈不可见,直接就宣告了两人关系和友情的终止。

也有些情况,萍水相逢,街头扫码,陌生人之间的交流,当对方提出加个微信吧,你不好意思拒绝,又对眼前的这个陌生人心存戒备,就选择自己的朋友圈不向对方开放。

微信是以交流为目的而存在的工具,加个微信无门槛,而朋友圈是否可见才是双方关系的试金石。

从这个角度来讲,有些人的生活本就与你无关,如果你再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它们,本身也没有什么意义。

而且有的人本身就不爱展现自己的生活,与其过多关注别人的朋友圈,不如学会多关注自己,这才是正确的社交方式。

别让朋友圈焦虑困住了你

浏览朋友圈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习惯,每天第1步是打开微信,第2步就是去点开朋友圈,看看朋友们又有什么新鲜事。

但是看到的内容却总是那么不尽人意。

张三卖货,李四直播,更有一些名字没印象、头像不认识的人在你的朋友圈发一些陌生的人或事,你仿佛置身一个热闹的街市,周围吆喝叫卖,你却恍若初来乍到。

这还是我熟悉的朋友圈吗?

仔细点进去,不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就是不知猴年马月添加的好友,时移世易,对方早不是当初你加好友时的样子,虽然一直存在在彼此的“手机里”,早就物是人非,初为好友时的新鲜感和期待也已消失殆尽。

而你真正在意的、关注的几个朋友信息,在朋友圈信息流的挟裹中,早就被挤到一个小角落,不仔细找都看不到。

某一天你心血来潮,开始大刀阔斧,关闭那些不相干的朋友圈,还自己一块朋友圈净土,却又发现突然冷静下来的朋友圈索然无味了。

很多人开始关闭自己的朋友圈,恰似关闭了自己的心房以及社交圈,讳莫如深,沉默成了常态。

你习惯通过朋友圈点赞留言与朋友互动,忽然安静下来的朋友圈,让你有点开对话框问对方怎么回事的冲动,却最终担心这种行为的突兀而默默作罢。

静下心来不难发现,沉默的朋友圈才是它真正的常态。

每个人都忙着生活,为了更美好的明天去打拼,没有过多的时间来耕耘朋友圈这块“社交地”。

大多数人更在乎的是一个电话,一次聚会,一次面对面的聊天,坐下来,面对面,彼此的近况,就着朋友间轻松的氛围,更有倾诉的欲望。

真正的关系要用心维持

朋友圈有时就是真实个性的体现。

在现实中无话可说的朋友,在朋友圈也是沉默的大多数,在现实中熟络的朋友,朋友圈也有说不完的话。

其实微信朋友圈只是现实朋友圈的延伸,关系深,它是锦上添花;关系浅,它也可有可无。

《庄子》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间,源于互相宽容理解。在这理解中,互相不苛求,不强迫。也许长时间没有交集,就像白水一样的淡,却始终有份感情一直存在。

真正的关系不是只靠朋友圈维持,在于有空见面、不见想念,在于主动联系、交流,在于共同经历和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于心中有彼此。

长久的关系,不依靠外物,而是彼此用心的浇灌,这样,友谊的花朵才能开得幸福灿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