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的工艺
诞生于宫廷的工艺瑰宝
景泰蓝的正名叫“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金属表面上用玻璃光釉料进行豪华装饰的珐琅器。这种工艺起源于元朝,成名于明朝景泰年间,因其表面有着天空般清澈的天蓝、玻璃般凝重的钴蓝以及宝石般高贵的宝蓝而被后人称作“景泰蓝”。今天的景泰蓝虽然不只使用蓝色作为底色,却仍然延续着以前的名字;这是因为“景泰蓝”不再单指颜色,而是成了工艺的名称。它采用金、银、铜及多种天然矿物质为原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又运用了冶金、玻璃熔炼、雕刻、镶嵌等多种专业技术,给人高贵华丽的观感,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
明代的景泰蓝简朴豪放、浑厚有力,花纹简练洒脱,善以原色和重色创造出强烈的对比,再以金色线条相连接,达到统一而富有变化的视觉效果。清代乾隆年间,景泰蓝的制作技巧得到了较大发展,雕漆、宝石镶嵌等多种工艺也融入其中,而装饰题材除了传统的吉祥图案外,还增添了花鸟、山水、虫兽、文人画等全新的内容。清朝末年,景泰蓝获得了不少西方收藏家青睐,开始作为重要商品出口海外,当时也出现了专为天主教国家服务的珐琅作坊。抗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景泰蓝外销中断,珐琅作坊经营惨淡,难以为继。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景泰蓝工艺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扶持政策,不仅免征营业税,而且向经营者发放贷款,并由國家订货收购,使这一行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繁复工艺,冠绝天下
景泰蓝在制作中引入了传统绘画、镶嵌、雕刻等工艺和冶金、玻璃熔炼等技术,经过设计、制胎、掐丝、焊接、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几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其中最重要的几个步骤包括:
1.设计:景泰蓝设计包括造型、纹样、彩图设计。由于景泰蓝纹样的线条受胎型、丝工工艺和釉料的限制,过稀过密都不行,所以设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还要熟悉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了解各种原材料的使用性能,以便在创作构思时充分考虑到制作工艺的要求。
2.制胎:制胎材料选用品质上好的紫铜板。将紫铜板根据设计图的要求用铁锤和压力板裁剪出不同的形状,再焊接在一起制成所需要的铜胎体。
3.掐丝、焊接:掐丝用的材料是特制的柔软而有韧性的细扁铜丝。首先将设计好的图案画在铜胎体上,然后将细扁铜丝按照图案的要求掰制成型,再用小镊子将细扁铜丝竖起,蘸上白芨,一根一根地粘在画好的铜胎图案上。最后经过800—1000℃的高温烧焊,铜丝就牢牢地固定在铜胎上了。
4.点蓝、烧蓝:给焊接好的作品上色叫“点蓝”。点蓝用的材料是以石英、长石等矿物质熔炼烧制而成的粉末,是形成景泰蓝色彩的唯一材料。制作者像画家画画一样,按照自己对色彩的理解,以专用工具将彩釉填在丝和丝之间的缝隙部分,然后以600—800℃的高温烧结。彩釉是蓬松粉末,经烧结后会下凹,因此需要将上色和烧制过程反复进行3到4遍,直到彩釉和所嵌铜丝的高度一致后再去打磨。
5.磨光、镀金:彩釉经过高温烧结后已经牢牢地固定在了铜胎上,因薄厚不均需要将其磨平。首先是选用粗砂石将作品表面凹凸不平的彩釉刺平并将缺失的色釉补齐后再烧,然后用细沙石和黄石打磨后涂上亮白进行烧制,最后再用木炭细细打磨,直到产品发出均匀的亮光。磨光的作品放入镀金液槽中,然后通上电流,几分钟后黄金液便牢牢附着在景泰蓝金属部位上。再经水洗冲净干燥处理后,一件斑斓夺目的景泰蓝艺术品便问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