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识小|“扳倒井”酒话
山东“扳倒井”的传说
不久前,我的一位学生,也是很一位很干练的后生,说要请我喝酒,我开玩笑地对他说,早年服役,在队伍上听得一段顺口溜:“一般不喝酒,不喝一般酒,喝酒不一般”,呵呵,他认真了,这次特地从老家山东带来一种白酒,牌子很奇特,叫“扳倒井”酒,还有一个名字叫“国井”酒,山东省高青县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开酒瓶,果然香气四溢,那个酒,集窖香、糟香、粮香、曲香、陈香于一体,诸味谐调的风格,醇和、耐喝、顺口、不上头。我们几个小老头都是性情中人,把酒问青天,那个晚上,到底喝了多少酒,我也记不清了。
只是对“扳倒井”这个词,我又联想到吴方言中有“推扳”(也作“推板”),那原本是水乡艄公行船中,通过推艄与扳艄,掌握木船行进方向的一个词,推与扳是两个相反方向的动作,后形容两者之间的差距,吴方言中意为“相差”,后逐渐将人品“差劲”、做事“不讲究”的人事物就叫“推扳”。时至今日,上海话里还在用。不过,那是另一个话题了。我的纳闷是“井”这种凹陷于地面的构筑物,要“扳倒”它,抓手在哪里呢?我下决心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真是不查不清楚,一查“扳倒井”的传说与故事在北方还真不少,至少可以找到六七种版本。在“山东民间故事集锦”里我算是对这个传说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据山东民间传说,西汉末年,刘秀下南洋,大军过东平,在白佛山前扎营安寨。刘秀号令大军“马不踏田,人不入户”,士兵在扳倒井村头住宿。大热天,将士们围着一口石井打水喝。石井很小,被将士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挤挤挨挨都想喝水。这时正好八仙由西土东游崂山,途经东平。铁拐李化一老翁拄杖下凡,拨开人群,用木杖将石井一推,石井遂歪斜出水,将士们大乐而饮之。刘秀听说这件事之后,非常高兴,对将士们说:“天助我也,汉业必成!”刘秀亲自到石井旁边看了看,并命令立碑修庙记之。扳倒井村亦随之而生,原来又是“仙人指路”。
民俗学中所谓传说、神话或故事,都具有人性化的指向,传奇故事中往往都带有一些超现实的情节,并且表达人们的一种愿望,从这个角度来说,传说的内容不全是历史;但民间传说必定是依托历史而产生的,就如同“孟姜女哭倒长城”,它讲述的故事、人物、地点几乎都是历史上存在的,经过人们的口头加工而产生出来的不断更新的故事,让人们流传至今。民间传说与故事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须真实地反映生活。为了让这个故事能够不断地流传,始终保持感人的魅力,民间艺人就各显神通,最大限度发挥想象力,开始了伟大的虚构和创作。
“扳倒井”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故事中虚构的情节并不是随意加上去的,都是结合了当时当地的民风民情,也表达了老百姓的共同愿望,希望能够和平幸福的生活下去。真实的故事只有通过这样不断地虚构、丰满与再加工,民间传说才能够发扬光大,千古传诵,从而永远珍藏在人们的心中。
话又说到平素饮酒,中国的酒文化丰富多彩,古代社会的“乡人傩,一国皆若狂”,讲究饮酒的礼仪、座次,酒离不开“席”,饮酒要有个量的控制,古人流传下来的习俗,以后有机会慢慢细说。要适当控制,其中一个要素是总得认个牌子。1980年代我在上海一家媒体任职,在新民晚报上读到我的老师辈的先生写的文章,具体我记不清了,只记得他说他在那个年代“酒渴难耐而身边缺钱,”只能买七块钱一瓶的尖庄酒来解馋。我知道,“尖庄”是“简装”的谐音,大概是如今酒价一飞冲天酒的简装。当时我就想,中国一流大学的著名教授尚且喝不起好酒,我们升斗小民喝酒也就别讲究那么多了,工薪阶层,好酒喝不起,近些年来更是将上海的小茅台——“上海务酒”作为待客、自喝的备选,五十年前,我做学生时,请不起老师喝酒;五十年后我的学生请我喝酒,而且是家乡的名酒,这是我很感慨的。
感慨之余,写下这些文字,算是酒话。
2021年5月6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