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代天文学的发展,阐述天文学与中华文明不中断的联系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总会带着一些光环,让世界记住。其中中华文明的不中断,成了这个星球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外国人羡慕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当一些人还在嫌弃我们传统文化时,殊不知外国人多么想要。而中华文明不中断的原因很多。
一:中华文明不中断的原因有
汉字的存在,因为汉字的存在,加强了中华民族的交流,从甲骨文到如今的简体汉字,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但它从没有在世界语言的舞台上缺席过。有文字才能构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如果缺乏大统一的语言和文字,始终会面临威胁。
包容性强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包容性最强的民族。在世界其他地方不断发生改朝换代时,原先的文明都会遭到中断或者变异。这让原先的文明,面临被灭亡的危险,而中华民族不仅没有中断,还不断融合周边民族,让他们成为中华文化圈,甚至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最直接的表现是,拥有众多藩属国,建立的朝贡体系,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
最先进的文明,别看在四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最后一个出现的,但它一点都不输于其他的文明。在中国的历史中,总能让文明处于周边民族的之上。先进的文明,才会被其他民族所认可,以唐朝来说,凭着强大的国力和民族包容性,周边其他民族相继臣服,文明也达到了巅峰。
最好的地理位置,在东亚大陆上,南方是热带雨林,西部是雪山、高原、沙漠,北部是草原,东部是大海,这些地理环境,对中华文明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因为感到威胁,始终不能落后别人太多,也间接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华文明不中断的原因还有很多,但怎么会和天文学联系上?
二:中国古代天文学
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很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再往前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历史,当时就有《阴阳历》出现。而有记载的是商朝时期,当时有专门负责记录天文的官员。周朝时,古人已经测出冬至、夏至以及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天文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各种思想都得绽放。
之后的秦朝和汉朝,都是统一时代,对天文学都重视,只因天文学与农业息息相关。中国的历法出现很早,记载的天数也很精准。而在历法中的,中国古代有许多历法,最早的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的黄历、夏朝的夏历、商朝的殷历、周朝的周历、鲁历、秦朝的颛顼历,这六部历法,称为古六历。对天体和节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随着时间发展,历法精确一年中的天数,已经接近现在的365天。
西汉时期,汉武帝重新命人编辑历法,出现《太初历》,这是中国历法的分水岭,《太初历》结合了《颛顼历》,更加完善历法和节气,这是我国古代比较完整的一部历法,它把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中,但也有一些不足的。东汉有《四分历》,之后的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历法,但都是在《太初历》演变而来的。
三:中外天文学对比
中国的天文学,是世界上发展最早的、最快的国家之一,古代天文学包括农学、医学、数学。中国许多历法都很早出现,比西方的还要早很多,许多成就也出现比较早。西方国家的天文学,在公元前16世纪,一直发展很慢,从2世纪到16世纪的时间里,几乎停滞不前。而我国的却不断发展,出现许多令人惊叹的天文成就。
比如:哈雷彗星的记载,公元前240年,我国第一次记载,之后我国均有记载哈雷彗星,比西方国家早。在湖南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中,有这样的一幅图,描绘了云、气、月掩星和恒星,这就是彗星图。在历法中的推算中,中国许多历法都非常有名,西汉的《太初历》,是中国历法第一次大改革,第二次改革是南朝齐时期,祖冲之创造的《大明历》,精确数值为365.24281481,误差52秒。
到南宋的《统天历》时,天数为365.2425日,误差26秒,元朝的《授时历》为365.2425,误差25.92秒,两者差不多。这些都是由天文学演变而来的成就,《统天历》的颁布,比西方的公历,还要早383年之久。
四:天文学对中国文明不中断的影响
或许有人看起来,这个似乎联系不上,但它却真的有联系。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作为农耕民族,农业肯定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而农业又和气候有关,气候又和历法有关,历法又和天文学有关。因此,天文学的先进与发达,决定农业的发达。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文明的延续,是离不开农业的。而古代天文学对农业的影响非常之大。
中国的农业能长久不衰,和中国历法的先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远古时期,古人的耕种非常简陋,能不能丰收,全看天气。自从历法出现,人类懂得根据时间和气候进行播种与收割。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历法出现比较早,极大地解决了农业问题。春秋战国时期,二十八星宿的建立和成熟,古人利用二十八星宿来测量日月运动的相对位置,为精准历法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之后更是出现二十四节气,这对农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此时的中华文明体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没有这些早期的先进文明,中华文明不会长盛不衰,而是面临着重大的中断的危机。天文、医学、农业,这是保持一个文明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农业,农业保障一个国家有粮食吃,而天文学可以让一个国家的农业,从粗放型向精耕型转变,人们可以利用不同地点,不同气候,耕种不同的农作物。
明清时期,天文学停滞不前,但传统农业已经成型,天文学也发挥了它的作用。中国古代天文学之所以这么发达,是和占星卜卦、农业需求、政治需求等方面推动发展的。
五:农业对一个文明的影响
在东亚大陆,并不是只有农耕民族,同时还有游牧民族。游牧民族为什么无法战胜农耕民族?即使游牧民族一时强大,也无法彻底消灭农耕民族?而这和农业是分不开。游牧民族的生活只能看天气,风调雨顺的天气,草原就会茂盛,游牧民族的生活就会好过。如果遇到干旱那就悲剧了,草原无法养活牛羊,游牧民族的生活就面临危机,之后只能南下掠夺中原王朝。
到最后,游牧民族只能被中原王朝打败,即使元朝和清朝这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依旧保持一个农业大国,不可能变成游牧民族的方式来统治,土地决定这里只适合农耕。农耕民族能根据气候来种植,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优势,利用河流、水库、湖泊等来解决干旱的问题,同时也会防范洪灾。
生产出的粮食产量,不是游牧民族可以比较的,同时也能养活巨大的人口,有了人口,才能让一个文明不会那么容易中断。从古代来看,中国人口一直是世界上人口大国,这保障了文明的不中断。能给农业提高产量的是气候,而历法才能很好的划分气候,能形成历法,又和天文学有关。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农业对一个文明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其他三大文明之所以中断,和缺乏发达的农业有一定的联系。而农业不发达,又和天文学有关,天文学不发达,怎么制定先进的历法?
缺乏历法,只能粗放的种植,产量无法提高,是养不活众多人口的,只有进入精耕种植,才能产出更多的粮食,这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人口的多少本身对文明的不中断,也起到关键作用。在理解人口、农业、历法、天文学对文明的作用,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古代辉煌的天文学,对中华文明不中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关键的一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