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祯的“孤平说”浅议
王士祯的“孤平说”浅议
——兼谈吴丈蜀、王步高对王士祯“凡平不可令单”的误解
邓旺林
王士祯 [1]是清代神韵诗派代表人物。在康熙年间曾一度主盟诗坛。据说王士祯虽没有提出“孤平”这一概念,却最早提出近体诗忌“孤平”这个主张。其“孤平说”主要见于其《律诗定体》一文[2]。该文以八首律诗[3](五言、七言各半)为例说明各式仄起不入韵式、仄起入韵式、平起不入韵式、平起入韵式五律和七律的平仄格式(即所谓“定体”)。他没有集中、系统地谈“孤平”,但我们从散见于该文中零星的、片断式的评议性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其关于忌孤平的观点。
王士祯说:“五律,凡双句二四应平仄者,第一字必用平,断不可杂以仄声,以平平止有两字相连,不可令单也。其二四应仄平者,第一字平仄皆可用,以仄仄仄三字相连,换以平字无妨也。大约仄可换平,平断不可换仄,第三字同此。若单句第一字,可勿论。”
按:王士祯此处所谓“双句”,指用韵之句,也就是平收句。我们知道,近体五言诗有两个规范的平收句式,即“平平仄仄平”句和“仄仄仄平平”句。前者即王士祯所谓“二四应平仄者”,后者为“二四应仄平者”。
从王士祯这几句话可知,他认为:“平平仄仄平”句(即王力教授所称的B式句)中“第一字必用平”,这样开头两字才能“平平”相连,第二字的“平”才不会落单。而在“仄仄仄平平”句式中,第一字平仄皆可。因为将前三字的“仄仄仄”改为“平仄仄”于律无碍。
在谈到七言句时,王士祯说“凡七言第一字俱无论。第三字与五言第一字同例。凡双句第三字应仄声者可拗平声,应平声者不可拗仄声。”
近体七言“双句”亦有两个定式:一是“(平)[4]平仄仄仄平平”句(即“第三字应仄声者”)。二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即第三字“应平声者”。这也是王力教授所称之B式句)。王士祯的意思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的第三字可由仄改平,也就是可变为“(平)平平仄仄平平”;而“(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中的第三字则不能由平换仄,也就是不能变成“(仄)仄仄平仄仄平”。其理论根据应该就是在谈五律句时所说的“不可令单也”。
王士祯在所举七律诗例中,共有4字旁注“此字关系”(意为该字处于关键地位,是“平断不可换仄”者):“怀古仍登海岳楼”的“仍”,“待旦金门漏未稀”的“金”,“剑佩森严彩仗飞”的“森”,“万国风云护紫微”的“风”。这四句诗都属“(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这4字都是这种句式的第三字。
王力提出“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仄仄平仄仄平”,正与王士祯的主张相吻合。或可说王力教授的“忌孤平说”与王士祯的“不可令单说”是一脉相承的。
王士祯说过“凡平不可令单”。不少人对他的这句话有误解。吴丈蜀《词学概说》[5]中说:王士祯“认为一句诗中必须有两个相连的平声字,也就是不能使平声字孤立。”(见该书p99)便是一例。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在《诗词格律与写作》视频公开课的《第四讲 孤平、拗救》[6]中也说王士祯提出“一句中必有两个相连的平声字”。
其实,王士祯在《律诗定体》中用作范例的诗中,并非所有的诗句中都有“两个相连的平声字”。在他看来,“平”声字在仄收句中是可以单行的,是可以“令单”,可以“孤立”存在的。
例如,“振衣直上江天阁,怀古仍登海岳楼”、“石牌落照翻孤影,玉带山门访旧游”、“太平有道凝毓日,万国风云护紫微”这三联中的出句的第二字就都是单行的,其前后均无平声字与其“相连”。
从王士祯谈拗救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王士祯并不认为“一句诗中必须有两个相连的平声字,也就是不能使平声字孤立。”例如:
对于“粉署依丹禁,城虚爽气多”一联,王士祯说:“如单句'依’字拗用仄,则双句'爽’字必拗用平。”此联的平仄式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若“依”字“拗用仄”,而“爽”字“拗用平”,则该诗联的平仄式就变成“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而出句就只有一个处于第四字位置上的平声字了。
又如,对用“仄平平仄仄”句式的“好风天上至”一句,王士祯提出,如果第四字“上”字拗用平,则第三字“天”应拗用仄(有人称之为“四拗三救”)。如此一来,便成了“仄平仄平仄”了。这一来,两个平声字都落单了。
在《律诗定体》中,王士祯以自己的七律《登金山二首》(其一)作为“七言平起不入韵”式律诗的范例,其中第七句“我醉吟诗最高顶”,该句平仄为“仄仄平平仄平仄”(这是王力教授所说的“特拗句”)。王士祯的解释是“单句第六字拗用平,则第五字必用仄以救之。”(有人称之为“六拗五救”)。王士祯还说这种拗救“与五言三四字一例。”也就是说,七言中“六拗五救”与五言中的“四拗三救”是同一套路。
“凡平不可令单”,是王士祯在《律诗定体》中对“待旦金门漏未稀”[7]句中的“金”字作旁注时说的。他说:“此字必平,凡平不可令单。此字关系。”我们在前面说过,“待旦金门漏未稀”用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金”字处于此句式中第三字。王士祯通过对这句诗的评点,是要说明“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必平”“不可令单”。类似的还有“怀古仍登海岳楼”、“剑佩森严彩仗飞”、“万国风云护紫微”三句诗中的“仍”、“森”、“风”三字。这也在前面说过了。
可见王士祯并不认为在所有近体诗诗句中的平声字都“不可令单”。这“不可令单”乃是特地针对“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平收句中除韵脚外的平声字而言的,其目的,正是为了避免后来王力教授所说的“犯孤平”。
【附注】
1.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
2.《律诗定体》全文1500字左右。有人说它是一本“很薄的小书”,似称文章更合适些。
3.这八首律诗,原文中均未记录诗题与作者。经在搜韵网上查询得知,五律中明代金幼孜两首,唐代崔峒、杨巨源各一首;七律中明人程敏政一首,王士祯自己两首,还有一首作者不详。(详见附录)
4.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下同。
5.中华书局2016年6月出版。
6.该视频2013年4月由东南大学教育技术中心摄制。本文所引述的王步高教授的话均来自该视频。
7.“七言仄起入韵”式律诗的首句
2020.12.20
【附录】
《律诗定体》所用八首律诗
1.五言仄起不入韵
明·金幼孜《夏日喜雨写怀》(其一)
粉署依丹禁,城虚爽气多。好风天上至,凉雨晓来过。
翠岛浮香靄,瑶池澹绿波。九重閒视草,时复幸鸞坡。
2.五言仄起入韵
明·金幼孜《夏日喜雨写怀》(其二)
夏过日初长,连朝雨送凉。卷帘书帙静,**燕泥香。
赐果来东阁,分冰近玉床。小臣刀侍从,屡得被恩光。
3. 五言平起不入韵
唐·崔峒《奉和给事寓直》
桂枝家共折,鸡树代相传。忝向鸾台下,仍看雁影连。
夜间方步月,漏尽欲朝天。知去丹墀近,明王许荐贤。
4. 五言平起入韵
唐·杨巨源《酬令狐员外直夜书怀见寄》
花枝暖欲舒,粉署夜方初。世职推传盛,春刑是减除。
芸香能护字,铅椠喜(一作“善)呈书。此地从头白,经年望雉车。
5. 七言平起不入韵
清·王士祯《登金山二首》(其一)
振衣直上江天阁,怀古仍登海岳楼。三楚风涛杯底合,九江云物坐中收。
石牌落照翻孤影,玉带山门访旧游。我醉吟诗最高顶,蛟龙惊起暮潮秋。
6. 七言平起入韵
明·程敏政《四月五日微雨免朝与李太史世贤步出皇城门喜而有作》
轻阴小雨夜连晨,中使传呼散紫辰。天气薰蒸疑作暑,风光廻转欲留春。
班分輦道花迎佩,仗出宫墙柳映人。独喜联鑣归去早,六街消尽马蹄尘。
7.七言仄起入韵
作者、诗题不详。
待旦金门漏未稀,鸡鸣月落露霏霏。珠璣灿列星文动,剑佩森严彩仗飞。
十二凤楼开瑞色,三千鳧舃庆垂衣。太平有道凝毓日,万国风云护紫微。
8.七言仄起不入韵
不见闭门陈正字,岭云江树五年餘。秋风欲下华阳馆,粤客纔通尺素书。
蒲涧红泉应不改,罗浮翠羽梦全疏。天南耊旧今头白,珍重新诗独起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