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呆解字——年

《说文》:“年,穀熟也。从禾,千声。”容庚《金文编》:“年,从禾,从人,人亦声。”《说文》:“禾,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从木,从垂省。垂象其穗。”

这几句话信息量比较大,要想搞明白,我们得从至少六千年前说起。故事发生的地点位于现在的西安市东郊白鹿原旁、浐河之滨的半坡村,这里曾经生活着一群先民,现在我们把他们称为半坡人。我们在前面文章里提到的半地穴式房屋,就是半坡人的杰作。房屋内有火灶的遗迹,还发现盛粟的陶罐和粟腐朽后的遗物,证明半坡人学会了栽培粟,粟耐旱易种,且便于存贮,不仅养育了六千年前的先民,至今仍是中国北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

粟就是《说文》里所谓的“嘉穀(谷)”,也就是“禾”。粟褪去壳,就是现在的小米。粟的祖先现在还可以见到,就是狗尾巴草。“禾”从木,上面那一撇就是粟穗,沉甸甸的垂下来。

许慎认为“年”从禾从千,从小篆及其之后的字形上看,确实如此。他认为“千”是“年”的声旁。我第一次看到小篆的“年”字时,突发异想,认为古人是向往“禾”能高产,并给出了一个量化标准,即亩产1000斤,那真是一个丰收年。

秦朝统一度量衡,当时的1斤约为现在的258克,那么当时1000斤就是现在的258千克。现在小米亩产约300至400公斤。算是实现了先民的心愿,家祭无忘告乃祖。

容庚认为“年”从禾从人,从金文“年”字来看,确乎是一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劳动场面。

现在的问题是,作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钟表,没有日历,不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现在是几点几分的原始人,该如何确定农时呢?

先民们大概在进行很多尝试之后,最终确定采用了立竿见影的方法,来对太阳和地球的相对运动进行规律性的总结。这一过程,可能持续进行了很多年,并最终进化为圭表。

先贤在地上安置好石座,石座上水平放置的尺叫圭,石座上垂直放置的标杆叫表。利用这个系统,根据日影长度的变化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

九年制义务教育告诉我们,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形成四季的更替,同时造成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这在圭表上,表现为表影长度的周期性变化。表影最长那天是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最短那天是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表影长度持续变化,从冬至到夏至再回到冬至,一共是365又1/4天。这个时间长度,《爾雅》上说: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

这样,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年,就确定了下来。《说文》中所谓的“年,穀熟也”,说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粟一年一熟。那么在这一年之中,又该如何安排农事呢?

万物生长靠太阳,因此,太阳对地球的相对运动直接影响农时。我们在此简单粗暴地推出了二十四节气,出于对文章篇幅限制及大家阅读耐心有限的考虑,不打算详细介绍其由来。以后如果有机会,再另作文叙述。

如上图。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推算的。是由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每15度为一个节气。古人确定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耕,它是一年中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的总称,是在—个回归年(用阳历计算的年)中,太阳行经黄道上二十四个特定位置的日期。

《黄帝内经》:“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上面是候、节气、时、岁之间关系的论述。五日为一候,一年有七十二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十五天。六气为一时,所以一时为九十天,就是现在说的一个季度。四个季度就是一年。这一年结束,下一年又开始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关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这些基础知识,百度就能找到一河滩的资料,不再赘述。但有善于思考的好事者可能会发现,本篇文章即将结束,把如何确定种庄稼的时间的问题说完了,还没说到“月”。

公历、阳历、阴历三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节气的“节”是何意义?中气为何并不在每个月的中间?快过年了,这些问题,我们下篇文章再说。很多人过了几十年的年了,还没搞明白年是什么。争取今年让大家过个明白年。

下面插播广告,墙裂推荐伟大的本土科学家郭守敬老师。下图是郭老师在河南登封设计建造的“观星台”,人们叫它“量天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之一。观星台不仅可以测日影,而且可以测量星辰。

对观星台行注目礼之后,我们提供了一道思考题来帮助大家提高学习兴趣:

河南省登封观星台(约34°N,113°E)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见下右图),横梁的影子会投影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一年中,横梁在“长堤”的投影距离顶点最远时,此时为(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小题2:每天横梁在长堤上的投影离观星台最近时,北京时间为( )

A.11时28分 B.11时32分

C.12时0分 D.12时28分

答案及解析在下篇文章中公布。

一呆声明:图片取材于网上,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0)

相关推荐

  • 如果没有冬至,我们的生活与现在有什么区别

    二十四节气对于现在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并没有那么热衷.然而,在古代中国,在那个以农为本.靠天吃饭的年代,这些节气地位却是至高无上的.一方面它指导农时,另一方面也和方方面面的人文相关,比如说即将来到的 ...

  • 为什么24节气是按照阳历来算的

    24节气是按照阳历来算的原因,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好确定,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

  • 长大后才真正看懂“二十四节气”,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确实厉害

    小的时候,相信大家都学过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读来朗 ...

  • 一呆解字——干支简述及其合化理论的天文学依据(5)

    书接上回,我们继续说地支六合. 春分日,太阳位于黄经0度,当日戌时,面向北方,对照盘面,可以看到斗杓所指水平镜像(左右翻转)方位为卯,太阳位于奎娄之间,即是戌宫,故卯与戌合. 谷雨日,太阳位于黄经30 ...

  • 一呆解字——二十八宿(终)

    根据虞喜的说法:"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我以我九年制义务教育培养的狼狈不堪的学术功底,颤颤巍巍地进行了极不严谨的闭门造车式的推演.如前所 ...

  • 一呆解字——二十八宿(又续)

    我在前面的文章<天行健与干.乾.幹.斡>里,已经介绍过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說文>:"龍,鱗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 ...

  • 一呆解字——二十八宿(再续)

    我们前面说过,古人观天测地,都是以地球为中心,因此从视觉上讲,无论是二十八宿还是北斗七星,甚至于满天星斗,每天都围绕着地球转一圈,这就是"周日视运动".这是从地球的角度看问题.如果 ...

  • 一呆解字——二十八宿(续)

    书接上回,先贤在长年观测之后,在黄道及天赤道沿线,选定了二十八组星星,也就是二十八宿,给他们取了名字,布列四方,用它们来标识刻度: 东方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 北方七宿:斗,牛,女 ...

  • 一呆解字——二十八宿

    还是从文字开始,先看看"宿"字. <说文>:"宀,交覆深屋也.象形." 段玉裁注:"古者屋四注,东西与南北,皆交覆也.有堂有室,是为深屋. ...

  • 一呆解字——天行健与干、乾、幹、斡(终)

    我们前面学习过,<说文>:"乾,上出也.从乙.乙,物之达也.倝(ɡàn)声."<说文>:"斡,蠡柄也.从斗.倝声."乾和斡两个字有相同的 ...

  • 一呆解字——天行健与干、乾、幹、斡(再续)

    我们已经大致介绍了斗建,了解了"用昏建者杓:夜半建者衡:平旦建者魁".这是在不同时间采用了不同参照物.下面我们再进一步看看北斗.除了辅星在开阳旁边,弼星隐而不显之外,在斗中还有天理 ...

  • 一呆解字——天行健与干、乾、幹、斡(续)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古人观天测地,都是以地球为中心,因此从视觉上讲,无论是二十八宿还是北斗七星,甚至于满天星斗,每天都围绕着地球转一圈.这就是"周日视运动".本质上,这是因为地球自转 ...

  • 一呆解字——天行健与干、乾、幹、斡

    <说文>:"干,犯也.从反入,从一."甲骨文.金文的"干"字,像有丫杈的木棒.古人狩猎作战,即以"干"为武器.所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