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胜率很大的南明朝廷,为什么最后全军覆没

当崇祯皇帝自缢,李自成占领北京时,明朝仍有很大翻盘的机会。大顺政权虽然陆续接管了北方许多州县,但淮河以南的大半江山,仍在明朝手中。而且,明朝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他们在南京也设有一套完整的中枢班子。北京的陷落,并未让明朝完全群龙无首,他们只需要确认重新立一个皇帝。

淮河以南的土地是当时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仅是南直隶省一个省份的财政收入,就可以支撑明朝国库三分之一的收入。这里又兴盛文教,人才不少,每年科举上榜的大多是江南考生。

从李自成后来战败,北方各地重新举起明朝旗帜来看,当时全国支持明朝的依然不少。更何况,对于南明百姓、君臣而言,清军入关,等同于外族入侵,此时更能激起反抗的旗帜。但历史的结局我们是清楚的,明朝在南方建立的政权,接连失败。从南京建立第一个政权开始,南明不过坚持47年,便彻底全军覆没。但南明为什么会如此迅速的灭亡呢?

第一点:没有分清楚敌我关系,忽视外部矛盾的变化。明朝崇祯皇帝虽然是因为李自成而死,但自清朝入关后,南明所面对的,不再只是差点被改朝换代的伤害,而是外族入侵的威胁。在前期,南明一直提出的是联合清军围攻李自成,直到后来才有所改变,但机会稍纵即逝,最好的局面已经过去。

当然,南明会做出这个选择,也跟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交流较慢导致的。南明甚至一度认为,清军是吴三桂找来的帮手,等到李自成战败后,只要许诺一定的好处,清军自然会撤退。他们还给吴三桂加封官爵,赏赐物品。

但他们忽视了,清军想要的,不只是偏安一方,而要入主中原,夺取江山。而南明还一味的想要跟清军结交好关系,却忽视了原本可以成为同盟的起义军。这是南明在前期最重大的失误之一。

第二点:内部混乱,党争激烈,产生了完全没有必要的内耗,让清军有了更多的机会。南明自建立后,就延续了明朝末年的党争,朝廷内部出现了各个不同的派别。这种党争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在皇帝人选上,迟迟不能固定。各方都想要成为开朝的功臣,都拼命拥护对自己有利的宗室人选,却不顾这个人是不是有能力处理这样的乱世危局。即便是那些有能力的皇帝,如隆武皇帝,也常受到内部的掣肘,很难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实力。

甚至,南明朝廷还出现为了拥护不同的皇帝,不同派别直接开战。原本实力就十分不济,这等于是给清军看笑话。而且,由于中央朝廷的党争,使得军队武将的权力增大。他们的飞扬跋扈,使得南明在指挥上,又多了很多的困难。

第三点:对农民起义军的排挤。就像前面所说的,自清军入关后,起义军成了最天然的盟友。南明虽然后期也接纳了起义军,并给他们加封官爵,但一直对他们有所排挤。这实在是大不应该。因为南明自身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强。在缺少俸禄,缺少粮饷的情况下,南明军队的韧性,远不如这些在大山深沟里摸爬滚打过的农民起义军。

而南明到了最末期的时候,也只有这些农民起义军仍在支持他们。南明最后一支军队,夔东十三家,就是以当年李自成大顺军的旧部为基础。他们一直抗争到康熙三年才被击败。

种种失误,让南明走向失败和灭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南明虽然灭亡,但它当时所犯的错误,希望可以帮助后来者避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