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悦英沙龙 | 抗疫·她力量·她思考
悦英沙龙
蒲公英计划悦英沙龙是隶属于蒲公英女性领导力共建公益计划的官方活动之一,宗旨是为蒲公英种子们搭建一个专业交流、魅力展示、心灵放飞、共建共享的平台,成为蒲公英种子们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扩展视野和提升品位的伙伴。
悦英沙龙的分享内容以蒲公英种子在专业领域的成果、思考、探索等为主,范围覆盖女性自我觉醒、家庭建设、团队带领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3月28日,东风拂柳,春暖花开,睽违已久的悦英沙龙首次以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
沙龙以“我们身边的抗疫英雄”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蒲公英种子们相聚云端,分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平凡英雄的个人叙事和女性力量,为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更好地服务社会、影响社会展开思考、积蓄能量。
本期组委会策划邀请了6位奋战在新冠疫情防控不同战线的蒲公英种子分享了她们在疫情防控战役中平凡又伟大的坚守与奉献、体会与思考。会议分“家国情怀——我们为武汉”、“特殊战争中的社区防疫故事”和“说一说你身边隐形的健康卫士——疾控人”三个主题。
▲第一次云端沙龙、第一次6位分享人的沙龙
本次沙龙活动由蒲公英计划十期种子、来自北京印刷学院的刘玲主持,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理论研究会主任、蒲公英导师方炎,北京悦英新女性成长促进中心甘斌老师、袁建英老师出席活动。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理论研究会主任、蒲公英导师方炎在致辞中表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不论是武汉抗疫一线,还是街道、社区、单位各行各业,女性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蒲公英在疫情初期就积极组织了捐款捐物,很多蒲公英种子战斗在抗疫一线,展现出了蒲公英的美丽风采。沙龙中种子们的分享和交流,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蒲公英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让我们更多地思考,后疫情时代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要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动员更多人做更多的事儿,发挥更大的作用。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理论研究会主任、
蒲公英导师方炎致辞
壹
家国情怀——我们为武汉
最美逆行者邓雪蓉作为北大医院援鄂医疗队136名成员之一,在抗疫战争打响伊始,就奔赴武汉,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一起并肩战斗。
通过她的分享,我们仿佛看到了飞机降落后空荡荡的天河机场和安安静静的武汉城,深深地感受到病毒肆虐的威力;通过她的分享,我们仿佛看到了医护人员和病患心灵相通、性命相连的战疫现场,厚厚的防护服和三区五门的救治区,只是医护人员日复一日紧张工作的一个缩影。
援鄂期间有气温忽冷忽热、爆痘失眠等各种小烦恼;有集体过生日、收获真心祝福的小确幸;也有加餐吃苹果,祈福“平平安安”的小期待……最令人欣慰的是欢送一个又一个感染者病愈出院的大欢喜,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病患出院的这一刻,都是在期待感染者清零的这一天。
现在,病毒在很多国家肆虐,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利他即利己,巾帼有担当,战疫“她”力量。
▲蒲公英十二期种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副主任医师邓雪蓉分享《我们在武汉》
海归张华在抗疫行动中是海外华人助力抗疫的桥梁。1月23日,她得知武汉医疗用品告急,第一时间联系海外的朋友购买口罩等医疗用品寄到武汉,与时间赛跑。疫情期间,她辗转多次联络海外的留学生,捐赠越来越多的防护服和医疗用品。除联络统计物资外,张华全程参与落实了34万善款,购买口罩2万余个,防护服等物资1千余件。医护人员逆行是善,海外华人捐款捐物是善,普通人做好本分也是善。
▲蒲公英十期种子、海明堡直升机(亚洲)有限公司
财务主管张华分享《海归人的抗疫公益之路》
壹
特殊战争中的社区防疫故事
程俊英来自安贞街道办事处,她不仅自己身兼数职,还发动爱人投入防疫工作。随着境外以及武汉返京人员增多,人员排查和转运中的感染风险很大,只好瞒着家人开展工作,经常彻夜难回家。
社区疫情防护中很多工作难点,比如独居高龄老人、缺管小区、夜间值守等问题,也有面向未来的工作重点,比如小区转型升级、规范化管理、服务精准化和精细化以及与企业联系的常态化等等。
安华里寓意“安定中华”,社区是疫情防护的第一线,做好社区防疫工作,是赢得这次特殊人民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华民族是有大爱,有大义的民族,身在防控第一线,就一定“站好门守好责”。
▲蒲公英十一期种子、安贞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程俊英
分享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徐晓飞来自北京大兴区的采育镇。大兴区有国际机场,是首都新国门,是外防输入的重要门户。采育镇道路交通密布,镇域布局结构复杂,防控任务异常艰巨。徐晓飞担任采育镇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执行领导小组决议,依据“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防控方针,组织守好“护城河”、把好村居口,同时还要守好田间小路口,做好曲折进京人员排查。虽然辛苦,但是“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因为使命所以奋斗”,能够保一方百姓平安,在这次防控战斗中不断践行在蒲公英学到的领导力,在防疫中奋斗、实践和成长,是她最大的幸福。
▲蒲公英十期种子、大兴区采育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徐晓飞
分享基层疫情防控工作
胡志峰是防疫战线的一位幕后英雄,早在1月25日,她就受邀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新冠肺炎心理援助核心组”,并成为北师大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心理支持热线55位督导师中的一员,支持北师大用“心”防疫热线接线员开展工作。
防疫热线运行2个月以来,重点聚焦疫情引发的情绪和心理问题,300多人的接线员团队总共给6000多人带去心理抚慰。她还通过热线的方式陪伴一线医务人员坚守在社区卫生防疫和高校医疗服务工作的岗位上。蒲公英的“温暖与力量”“关爱与支持”在“心”暖“疫线”中传递,温暖了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每一位求助者。
▲蒲公英十一期种子、北京师范大学校医院副教授胡志峰
分享心理咨询援助抗疫的故事
叁
说一说你身边隐形的健康卫士——疾控人
作为一名疾控人,朱会卷是抗疫战争中的隐形英雄。早在1月24日,中国疾控中心已经开始第8次应急响应工作会,紧急增派前线队伍,1月25日就拿出了技术文件和公众预防指南,同时紧急开展疫情防控科研攻关。随着境外输入风险增大,疾控中心又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对外援助。这次疫情也暴露出我国疾控体系虽然逐渐完备,但是还存在响应机制不完善、战略储备不足、医疗保险覆盖面不足、“重治轻防”等短板。她以美国疾控中心、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防控工作和防控体系为参照,提出了我国疾控体系未来建设的方向。
▲蒲公英十一期种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
副研究员朱会卷分享疾控人抗击疫情的情况
主题分享结束后,蒲公英种子们踊跃发言,分享身边的抗疫故事,畅谈疫情防疫期间的感受。疫情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行业受到波及。企业如何积极应对、开展自救?女性领导者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呢?
六期种子郝红作为文旅行业管理者,认为疫情防控期间的一言一行都是在讲中国故事,中国人民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疫情防控中的努力让很多西方国家更加客观公允地认识中国、报道中国。
七期王霞表示返京隔离期间,受到了社区无微不至的关怀,非常感动。无处不在的网络和便捷的少儿网课学习让她体会到科技的发达。
九期孙聪表示疫情对她个人工作的影响很小,这次分享,让她感受到疫情其实离每个人都很近,疫情影响到了很多人的工作和收入,作为普通人,疫情期间更要加强学习,为自己充电。
从事旅游景区规划的十期种子刘霞,为员工购买了疫情平安保险、重新规划发展战略、为员工提供防疫口罩,开通了面向旅游景区的公益平台。
十一期王博带领企业踊跃捐款,承担社会责任。
十一期马宪颖认为“疫情是面照妖镜”,她看到了医护人员的风险、社区的付出,看到了很多善的东西,但是也看到一些恶的一面,疫情期间,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十二期种子林丹的做法是公司不裁员、不降薪,为员工买疫情保险,维护企业的安定,对用户提供免费在线服务。
十三期种子杨金锋来自建筑行业,她带队伍突击建造了大兴的小汤山医院,提供108张床位,她认为每个行业都是抗击疫情的参与者。
蒲公英十一期种子、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刘湜在总结发言中说,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交往模式。来自抗疫一线姐妹们的亲身经历、所思所感,让我们对抗击疫情工作有了更加真实的感悟,也提升了我们的认知和思考。
许多媒体喜欢用“战疫中的她力量”,来歌颂抗疫一线中的女性群体,实际上“她力量”正在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这次疫情让更多人关注到女性在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执行力和影响力,也让我们思考后疫情时代“她力量”的传递。
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这一次的新冠疫情和围绕着新冠疫情展开的全民族的战斗注定会载入史册。在大的历史叙事当中,也许今天讲述的这些真实的故事和细节会被暂时搁浅,但注定会在未来的某一个瞬间又被提起,因为“她力量”火种不熄,“她力量”精神不灭。
▲蒲公英十期种子、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副教授刘湜做分享总结
▲沙龙由蒲公英十期种子、
北京印刷学院的刘玲主持
蒲公英计划创始人甘斌老师以“你和花儿一样美”为题分享了疫情防控中“那些点亮生命的人和事”。目前为止,全球已有197个国家出现疫情,新冠肺炎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件,上半场看中国,下半场看世界。
在最危难的时刻,总是能看到蒲公英种子的身影。比如战斗在防疫一线的逆行英雄十一期朱凤雪、六期骆金铠、六期林运、七期梁颖等,为一线筹措大量捐款和防疫物资的幕后英雄宋坪、许莉、商轶侠等,她们的坚守和大爱值得尊敬。坚守在二线各行各业服务岗位和宅在家中自觉自律的蒲公英们同样也是在为抗疫做贡献。疫情之下,没有小人物,没有小舞台,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发出自己的光亮。
▲甘斌老师分享了疫情防控中“那些点亮生命的人和事”
本次沙龙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举办,第一次采用了线上方式,第一次参与人数超过了百人,第一次面向蒲公英种子进行了直播。直播期间蒲公英种子们纷纷留言互动,向英雄们表达敬意。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愿如约而至的不止寒冬过后的久别重逢,还有暖暖春光中的欢声笑语和幸福安康。
撰稿 / 赵俊晔
配图 / 吕秋培
审稿 / 吕秋培 江燕
美编 / 张慈君
审读 / 刘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