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浩)汶川水磨镇——我心中的结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联系删除)
汶川大地震已经十三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永远的痛。值此之际,借《永宁古韵》网络平台,发表我十年前写的文章,籍此怀念文中的人物和在此次地震中罹难的人们。
水磨镇——我心中的结
文/杨文浩
在我一生的情愫中,有很多个结,其中有一个结在我的心中萦绕了近三十年,总是与一个名字紧紧连在一起——金花和她的家乡水磨镇。
那是在三十年以前的夏天,我在成都执行运输任务,天下着大雨,在返回驻地的路上,看到路边一个穿着鲜艳民族服饰的姑娘在风雨中捡拾散落在地上的行李和书籍,出于好心,我将车停在路边,下车帮她打伞,收拾行李。见有人来帮忙,她抬头看了我一眼,见是解放军,本是焦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正是这嫣然一笑,镶嵌在我心里近三十年。那是怎样一个笑呀,像是一朵戴露初放的睡莲,明媚纯粹的让人心颤。
顺路,我带她到汽车站。她告诉我,她叫金花,是一名羌族教师,家在汶川县的水磨镇,在四川民族学院进修,刚完成学业,准备回家乡继续任教。在唱歌般的声音中,她向我描述了家乡水磨镇。她说,水磨镇很小,也很穷,但很美丽。四面都是大山,森林茂密,一条小河依山而流,清澈的可以看见游动的鱼儿和斑斓的鹅卵石。小镇傍山依水而建,房屋用泥石修建,具有独特的藏羌风格。她问我,见过水磨吗,吃过水磨磨出的豆花吗?她没等我回答就说,水磨镇就因我们那里的水磨而得名,水磨就建在小河边,利用水的冲力,转动石磨,不需要人来推磨。水磨磨出的豆浆做的豆花特别好吃,有客人来了,主人就会用水磨磨出的豆花招待客人。下车的时候,她闪动着明亮的眼睛热情地对我说,欢迎你到水磨镇来,她亲自做豆花招待。我微笑着点了点头,答应一定去看她,去尝她做的豆花。从那时起,在我的心中就留下了一个羌族姑娘美丽的身影和她的家乡水磨镇以及水磨磨出的豆花。
后来,我从地图上找到了那个叫水磨的小镇。其实,水磨镇并不遥远,它距成都不到一百公里,很多次本想去看看那具有羌族风情的小镇和那美丽的姑娘,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但在我的心里常常浮现出那灿如莲花般的笑容和想象中静谧的羌寨。
2008年5月12日,一场灾难震裂了龙门山系,也震碎亿万人的心。当从电视上得知汶川大地震的震源在映秀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相距映秀只有十多公里的水磨镇还好吗?金花姑娘怎么样?那段时间,我时刻关注着电视里的灾情报道,山被震裂了,水被堵塞了,房屋被震垮了,人被埋着了。金花,你还在吗?我常常在梦中呼唤你。到灾区去,成为我当时的强烈愿望。灾后几天,我随同送救灾物资的车队到了北川,再次与水磨镇失之交臂。在北川,那惨烈的景象令人窒息,而灾区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让人无比的振奋。水磨镇,你也是一样吗?
今年7月,我终于来到了魂牵梦萦近三十年的水磨镇。一路上,我的脑海里老是叠印着金花和她描述的水磨镇。汽车在山谷中穿行,公路两侧的山体到处都呈现出崩塌过的痕迹,让我们感受到这里发生了怎样的灾难。汽车转过一道弯就到水磨镇了,眼前的景象再次震撼了我,这就是我梦中的水磨镇吗?大山依在,小河潺潺,然而,那些吱吱作响的水磨呢,那些饱经风霜的碉楼呢,还有那些石砌低矮的房屋呢…呈现在眼前的是巨大的水车、阶梯状的水幔、色彩鲜艳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崭新的楼房,还有那巍峨挺拔的朱红色的羌碉……一座全新的小镇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看到这融山水镇为一体的、既有浓郁的藏羌文化元素又有现代建筑理念的小镇,同行的人无不感到惊讶和赞叹。
我沿着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领略新建小镇的风韵,寻觅当年那位美丽的羌族姑娘。街道不宽,但很整洁,街道两侧路沿水沟汩汩流淌着从山上引过来的清泉,给这座小镇带来无限生机和灵气。街道两侧的民居新颖别致,房檐下挂着红旗和串串灯笼,底楼为门面,有的为百货商店,有的是小饭馆。我来到一个小四合院,天井里精心栽种了花草,四周的茶馆布置的典雅别致,木制的饭桌条凳清洁明净,屋内有几个老人围桌品茶,神态悠闲而安详。我问他们认识当教师的金花吗,他们本是快乐的神情一下凝固了,一位老人沙哑地说:“她没见了,大地震以后就没见到她了。”我知道“没见了”的含义,顿时,失落和惆怅之情弥漫全身,金花,你真的没见了吗,你在哪里?
我沿着街道漫无目的地走着,眼前总是浮现出金花的身影。在街上,我终于看到了金花说的水磨,许多人在这里照相留念。它已作为一个文化和历史的符号摆放在和谐广场边,让人不忘水磨镇的来历。在广场的一侧,有一家小餐馆,当我走过门前时,从屋里飘出一个红衣姑娘,我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金花。她微笑着招呼我到店里吃豆花饭,引发了我隐藏心底的品尝水磨豆花的欲望。在交谈中得知,这位姑娘是这家餐馆的老板,在地震中,她家的房屋倒塌了,也失去了几位亲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佛山市全力援建水磨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一座全新的城镇在废墟上崛起,让水磨镇人的生活至少提前了三十年。她说,党和政府给了我们这样好的生活环境,水磨镇人也逐渐抹去心中的悲痛,自强不息,奋力打造大山中的旅游小镇,让活着的人生活得更加美好。红衣姑娘边说边端上饭菜,我尝到了水磨镇的豆花,是那样的细腻、滋润、爽口,豆花水在苦涩中回甜,而且甜味悠长。
就要离开水磨镇了,在镇边引寿溪河水而建的湖泊里,看到了在阳光下盛开的睡莲,微风轻拂,笑意荡漾,那不就是我心中一直常开不败、戴露初放的睡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