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眩晕最有效方子
眩晕是指身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的一种运动错觉,以机体对事物感觉障碍为主诉的临床疾病。其发病特点是突发性,没有任何规律,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就会出现眩晕,病人感觉到自身景物在旋转,天转地旋,昏昏沉沉,躺着不敢睁眼睛翻身,耳鸣出汗精神忧郁等,可伴有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不敢睁眼、活动受限、平衡失调及听觉症状等。临床医学通常使用苯海拉明、倍他司汀、异丙嗪、地西伴、阿托品等,但是治疗眩晕症效果并不理想。
眩晕发作的症状表现
中医解析眩晕症发作的原因及症状
中医认为引起眩晕的病因主要有情志、饮食、体虚、外伤等方面;其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为髄海不足,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故又有'无虚不作眩','无痰不能作眩','无风不作眩'之说。
1.无风不作眩(由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症)
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其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
2.无痰不作眩(由痰阻引起的眩晕症)
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会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清阳,发为眩晕。其临床表现为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
3.无虚不作眩(由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思虑劳倦或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或因脾胃素虚,皆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使脑失濡养,发为眩晕。此型眩晕者,动则加剧,劳则即发,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无华,心慌气短,食少身倦。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房劳过度,或有遗精滑泄之疾,或年老体衰,肾精耗伤,脑髓不足,也为眩晕之因。此外,眩晕症还有一些伴发症状:血压变化,出汗,面色苍白,腹泻;耳聋,耳鸣,耳闷;眼前发黑,复视,视物模糊;颈项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动受限;头痛,意识障碍,感觉运动障碍,语言或构音障碍等。
眩晕症发作如何医治
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症的特色及思路: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精髓,护理上应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进行辩证施护,注意患者的心理调护及情志、饮食护理方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中医辩证治疗眩晕症,须从风、火、痰、虚四个方面。急者多偏实,选用熄风、清火、化痰等法以治其标为先。缓者多偏虚,当用补养气血、益肾养肝,健脾等法以治其本为主。治疗应权衡虚实、缓急而灵活应用。
良方'三眩定晕汤'可治眩晕症,即学即用
三眩定晕汤方剂加减辩证施治,具有益肝、补肾、健脾、利湿、和胃、化痰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恶心、呕吐、耳鸣、头胀、眩晕等症状,以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对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耳蜗循环解除迷路积水有比较显着的功效。在总结医学诸家对眩晕病因病机论述的基础上,发掘古方、验方治疗眩晕症的经验,有机组合化裁而成,即针对以上几种病理变化而应用。其组方合理,配伍严谨,紧扣病机,运用临床疗效颇佳。
【方剂名称】三眩定晕汤
【成分】白术、半夏、陈皮、天麻、川芎、葛根、赤白芍等十多味。伴见耳塞听力障碍者,加泽泻、橘络以化湿通络;伴大便干结者,加大黄以通腑泻热;伴见心烦意乱者,加牡丹皮、炒栀子以清心除烦;伴见失眠者,加酸枣仁、珍珠母、莲子心以清心安神。
【方剂特色】方中白术、半夏、陈皮健脾和胃,祛痰燥湿;天麻具有熄风效果治疗眩晕,为标本兼顾的治疗方法。川芎祛风止痛、活血行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芎可直接扩张周围血管,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镇静作用,可降代血压,降低冠脉血流量;葛根解热生津、透疹升阳,发表解肌,葛根现代药物研究其中的黄酮成分可使冠状血管及脑内的流量增加,对耳鸣、头痛、肢麻等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赤白芍有活血化瘀、柔肝止痛之功效。如此,清窍既不失养,又不被扰,达到控制眩晕的目的。在有效控制各种眩晕症状的同时对于眩晕相关的一系列症状,则通过补益肝肾,减轻耳鸣;通过健脾利湿祛痰,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
【具体用法】每日1剂,水煎后将所有药液混合,即每日服用2次,每次200ml,观察期间停用其它同类中西药物。
中医辩证治疗眩晕症
综上所述,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疾病的折磨,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思想负担,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通过辩证分型后施护,不仅能有效地控制眩晕,而且大大降低了眩晕的复发率,辩证分型后施护突出了中医'同病异护'的原则,在临床上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由于邪有轻重,正有虚实,加之个人所处环境、心理及体质因素的差异和影响,在疾病过程中,应辨证正确,才能不断提高施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