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种下一颗爱的种子

陈思婷是一位95后在校大学生。2018年暑假,她从南京到内蒙古找同学玩的时候,发现这里有些老人缴电费特别麻烦,所以经常家里是黑漆漆的一片。看到这种情景,她心里特别难受,现在城里人都直接通过网络缴电费,快捷又方便,当时她就想,能不能做一些有意义的设计,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为老人做一点事情?

回到南京后,陈思婷一想到生活在黑漆漆房间里的老人,心里就着急。但怎样才能帮山区老人交电费,又方便民众献爱心吗?一天,她来到亲戚家的便利店买零食,买到的薯片大半包是空气,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可是,正是这种感觉让她眼前一亮,假如包装袋里什么零食都不放,只有一张印有二维码的卡片,会不会有人心甘情愿“上当受骗”呢?于是,陈思婷把自己的设计特长与互联网的便捷性相结合,设计出一款“电费零食包”。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陈思婷终于“生产”出第一批“电费零食包”。像普通的零食包装一样,有薯片、辣条、话梅等,只是封面印刷的是一张张老人的照片,一两句话介绍这位老人的情况。比如:“爱笑的立海大爷,电费厅离他50公里,坐车要1.5小时”“好发呆的成波大娘,一家两口,猫是她唯一的依靠”等等。封面还有个二维码,直接扫码就能为偏远地区的老人缴电费。为了回馈市民爱心,她还特意在包装袋里放进了老人人生感悟的小字条。

这样的“电费零食包”会有人买吗?当陈思婷把“产品”摆到亲戚的便利店时,心里也没有把握。刚开始,顾客走进便利店看到货架上的电费零食时,有人好奇,有人驻足观望,有人迟疑。但更多的人在了解这件事背后的善意后,主动扫码为老人出一份力。最先给老人缴电费的是一对年轻情侣,他们通过扫码花了几元钱购买了一个零食包,拆出一张小卡片:“喜欢谁就去追,情书不会写让你妈帮你”旁边的女朋友打趣道:“你都没有给我写过呢”。一位20多岁的卷发帅哥也注意到了电费零食包,他掏出手机刚想扫二维码,却又突然停下来问店员:“这个扫码交电费才2块钱,能缴多点吗?”在得到了店员的肯定回答后,帅哥爽快地扫码购买,并多交了10元电费。

陈思婷万万没想到,开架当日就有121包零食被带走,72人为老人买单。她没有想到自己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爱心种子,在南京这片有爱的土地上,很快就发芽、开花、结果。

陈思婷说:“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是善良不问大小,爱心不论多少,每个人的微光都能照亮这个世界,哪怕微小,却弥足珍贵。这种模式,如果能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加以推广,将为山区老人带去一片光明。”

作者简介:梁水源,笔名:引水思源、原水、水刃木、随源等。曾经:当过农民种过地,摆过地摊受过气;上过大山养过鸡,下过大海捕过鱼;上过战场杀过敌,解甲归田靠教育。文字散见于《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知识窗》《意林》《格言》《辽宁青年》《高考季》《花开不败》》《思维与智慧》《特别关注》《环球人物》《求学》《当代青年》《百家讲坛》《文史博览》《智富时代》《青州文学》《厦门工人》《职业》《至爱》《少年月刊》《博爱》《启迪与智慧》《文苑春秋》《善者》《阅读》《农民日报》《中国审计报》《中国石油报》《厦门日报》《东南早报》《中国老年报》《老年康乐报》《家庭百科报》……公开发表超过80万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