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州(2)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喜欢杜牧的诗歌,总让人似身临其境,近在眼前,如真如幻。而他这首千古绝唱,亦是大美扬州的一帧传神写照。您看二十四桥,在烟花三月仿佛镜面的碧波之上静静地安卧,如国画淡雅清新,宁静舒缓。正是:“用自己的嗓音唱一曲缠绵的扬州慢”……
行船在湖上,两岸随处可见的,不仅仅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更有一处处亭台楼榭。瘦西湖是康乾年间形成的湖上园林群。这些年代久远的建筑,看上去典雅大气,做工精细,匠心独运。仿佛画卷,次第展开,美不胜收。
再一次地把镜头对准二十四桥。二十四桥,由玲珑花界、熙春台、单孔石拱桥、望春楼四个部分组成。石拱桥长24米,宽2.4米,24根玉石栏杆围于两侧。二十四桥,因杜牧出神入化的诗句誉满天下;而后来人赞美它的诗词流传下来的也不少。在现代人眼里,它是盛唐经济发达至巅峰的辉煌历史,一个最温暖的记忆符号。
湖光山色,徜徉其间,有一种人在画中的迷离。迷离之间,有一番诗意摇曳的错乱。错乱的,不是情怀,是时空的变幻。唐诗宋词氤氲成扬州的万千娇媚,在现代人眼里,用台湾作家林清玄的话说是,“爱扬州有100个理由”;余光中说“最想听二十四桥的箫声”;余秋雨说“扬州,我是老来的”。而出生于信阳的作家肖复兴,则告诉我们说:“扬州是一个伟丈夫”,道出了扬州柔美外表下的卓尔不群。
在这样动静有秩的景象里,让人不能不想起张若虚。这位扬州本土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唐代“吴中四友”。他的传世作品极少,而一首《春江花月夜》,极富光彩,名扬天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袅袅唐音,徐徐而来,如同天籁。后世创作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乐曲或舞蹈,都是取自张若虚的诗意,美轮美奂。
熙春台,二十四桥的构成元素之一。这才是,红墙碧瓦,雕梁画栋,紫气东来。
换一个角度看熙春台,苍松翠柏掩映,花团锦簇,富丽堂皇,一派荣华富贵。
我们从二十四桥边上船,划着船到湖心,一路聆听莺莺燕燕啁啾,欣赏花花草草摇曳,感悟山山水水恩泽,让心底最柔软的部分绽放出花朵,只为扬州。
远处的单孔砖桥,还是一样的人来人往吗?那间房屋的门紧闭着,怕只有修葺的人才会走进它了。寂寥如是,或许如此才能酝酿更饱满的诗情文思,我以为是。
扬州是一座韵味绵长的诗城,瘦西湖则是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意义隽永的诗句,细细把玩它的蕴含,回味无穷。
很想请教一下博友好逑,远处的五亭桥,在它的岸边立着一块石碑,明明写着“莲花桥与白塔”。白塔在右手边,依稀可见;莲花桥,亦即五亭桥吗?
这位摇橹人大名鼎鼎。央视走基层栏目报道过她,那期节目叫《老马和小马》。瘦西湖有许多女子从事撑船工作,被唤作船娘。她清唱的杨柳青青很甜美,近一小时的航程,她的讲解驾轻就熟行云流水。扬州服务行业是统一着装的。最好看的要数何园的女生,裙裾华丽飘逸,盘起的篹,两边各梳两条细细的小辫,可爱之极。
乖乖龙的冬,韭菜炒大葱,就是这位船娘清唱的第二首扬州小曲中的句子。有朋友说,韭菜炒大葱,有这道菜吗?我以为,这种小曲中的短语,意思往往是虚的,不必深究,就是一个起始作用。吴侬软语,温婉细腻,好比在扬州吃到的桂花糕,浓郁甘美之味,久久久久不会散去,唇齿留香,味道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