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读书」:治人不如治己
窗外细雨。读《老庄之道》“应帝王”。
庄子说肩吾拜见接舆。
接舆问:“以前读书,(治理国家方面)老师教导了你一些什么?”
肩吾回答:“老师告诉我,做国君的一定要凭借自己的意志制定法度,老百姓谁敢不听从?”
接舆曰:“是欺德也。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夫圣人之治也,治外乎?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
译文:那是骗人的做法。那样治理天下,就像徒步下海开凿河道,让蚊子背负大山一样。圣人治理天下,难道去治理社会外在的表象吗?圣人是以身作则,顺应本性而后感化他人,听任人们之所能罢了。”
庄子这个故事朴素率真,一针见血点明所谓治人即是欺骗人的做法,治天下即欺负天下。
通过这个故事,借古鉴今,同样体现社会治理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即治人不如治己。治己就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古往今来,在这个方面有许许多多的事例。齐国相国晏婴,历仕三朝,之所以德高望重,就在于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倡行廉洁,吃糙米饭,穿粗布衣,坐简易车,住低矮民房……以自己行动作为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
所以,只要治好自己,还需要凭借个人乃至一个管理层的小团体意志,去制定法度(规章)驾驭老百姓吗?
庄子“无为而治”的观点:
沙子不用去治河,把自己冲刷干净就可以了。
鸟儿不用耽心树木的荣枯,你该飞到那个地方就可以了。
同样,当个人或一个小团体无法改变现状,你就歇歇吧!
别装上帝了,做人不能以身作则,无法控制局面的时候,要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