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针灸法
患者贾凤鸣,男,二十岁,为韩国华侨学生,于民国四十四年间(1955年)患贫血不再生症。 其病状为血枯身黄,气息微弱,不能转动。
治疗处理:通经接气,滋阴活血,统括俞募标本,原络交会,悉依古法施治。
贾生患此症,住台大医院治疗,医认系绝症,每日仅赖输血以残喘,最后宣称已无法挽救,乃经侨委会宫延龄君,坚邀孙先生为之诊疗,因其病势已危殆。
舍针灸别无他法,乃依古法,统括俞募标本,原络交会,运用八法五门,兼取山海、丘陵、沟池、溪谷、三才三部等穴,二月有余,由渐进而好转,终就痊愈,完成台大教育。
二月十二日:公孙(八法)、少府(五门)阳谷(五门)通里(心络)。
二月十四日:临泣(八法)外关(八法)大敦(五门)临泣(五门)支正(小肠络)。(按:此条临泣重复,而临泣乃八法穴,五门恐有谬误,待考正之)。
二月十六日:后溪(八法)申脉(八法)太白(五门)三里(五门)蠡沟(肝络)。
二月廿日:列缺(八法)、照海(八法)、经渠(五门)、商阳(五门)、光明(胆络)。
二月二十四日:丘墟(甲)、太冲(乙)、阴谷(五门)、通谷(五门)、大钟(肾络)。
二月二十六日:腕骨(丙)、神门(丁)、支沟(五门)、劳宫(五门)、飞扬(膀胱络)。
三月三日:合谷(庚)、太渊(辛)、照海(阴蹻)、内关(阴维)、丰隆(胃络)。
三月八日:京骨(壬)、阳池(壬)、阴陵(二陵)、阳陵(二陵)、外关(三焦络)。
三月十二日:太溪(癸)、大陵(癸)、阴交(二穴)、阳交(二穴)、内关(包络)。
三月十六日:公孙(干)、中脘(腑会)、中府(肺募)、涌泉(地)、经渠(肺络)。
三月十九日:内关(艮)、章门(脏会)、巨阙(心募)、璇玑(人)、商阳(大肠络)。
三月廿一日:临泣(巽)、阳陵(筋会)、期门(肝募)、百会(天)、水沟(沟)。
三月廿三日:外关(震)、绝骨(髓会)、章门(脾募)、大包(上)、风池(池)。
三月廿五日:列缺(离)、膈俞(血会)、京门(肾募)、天枢(大肠俞)、后溪(溪)。
三月廿九日:照海(坤)、大杼(骨会)、肺俞、地机(中下)、合谷(谷)。
四月一日:后溪(兑)、太渊(脉会)、心俞、三里(四总穴)、承山(山)。
四月六日:申脉(坎)、膻中(气会)、肝俞、委中(四总穴)、照海(海)。
四月十日:太冲(开四关)、合谷(开四关)、脾俞、列缺(四总穴)、商丘(丘)。
四月十三日:通关、血海、肾俞、合谷(四总穴)、阴陵(陵)。
四月十六日:太渊(五门)、后溪(五门)、丘墟(甲)、太冲(乙)、血海(配穴)。
四月廿二日:曲池(五门)、曲泉(五门)、腕骨(丙)、神间(丁)、气海(配穴)。
四月廿七日:解溪(五门)、公孙(八法)、冲阳(戊)、太白(己)、通关(配穴)。
五月二日:大都(五门)、内关(八法)、合谷(庚)、太渊曲池(配穴)。
五月十日:少冲(五门)、临泣(八法)、京骨(壬)、阳池(壬)、三里(配穴)。痊愈停针。
综观此一医案,可知孙先生精于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配合八卦干支,以三才四部四总五门七募八会以及十五络穴,此深得古法之妙,是为全身整体疗法,恢复其生理机能,自是造血正常,贫血不再生随亦消除。施用此一针法,似应切合逐日临时开阖补泻,惜乎未见此医案有关『手法』的记载。
此一门帕特点是完全不用任何药物,传承有自己的手法。本派资料由武仲瑛老师编纂的《图解针灸实效歌诀》、《针灸治疗灵验病例》为武仲瑛老师跟随孙培荣老师学习时的项料整理。另有由周左宇老师结合个人经验所出版的书籍《针灸断病法则》、《针灸配穴思路》、《扁鹊针灸治疗法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