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脉诊,揭秘《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蕴含的玄机

有人说,学中医靠悟性,此话或许不假,比如中医四诊之一的脉诊,一直有“脉理浩繁,切循不易,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说法,其难易程度昭然若揭,脉诊中蕴含的点点玄机,若非用心去领悟它,又怎能体会脉象里的丝丝缕缕差异?关于脉诊,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也有涉及,今且来看看《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关于脉诊蕴含着哪些玄机!

脉诊是中医学辨证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人对脉诊是比较重视的,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灵枢·逆顺》:“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均说明脉诊能够了解正邪之间的关系,对病机的阐述、预后的判断、治疗的确定,都有很大帮助,成为中医学的四诊之一。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脉诊,是在继承《内经》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临床实践,脉证合参,对辨证治疗尤有重大意义。

在当前继承中医药遗产,学习《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两部经典著作时,对这两部书中所涉及的各种脉象,首先要了解它的含义,这样对进一步领会这两部书的各篇条文是有所裨益的。

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各篇篇名均是某病脉证并治,可知张仲景是很重视脉诊的,由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脉诊与后世脉学有不同之处,如果不预先了解其脉诊的内容,在学习这两部书是会感到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本文将从总的方面说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脉诊在辨证方面的意义和运用上的特点;再从脉象的分类中,分别叙述各种脉象及其兼脉的含义,以求能更全面地领会《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关于脉诊的内容。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脉诊在辨证方面的意义,可从以下几点看出。

1

阐明病机

如《伤寒论》的桂枝汤证,其脉象为阳浮而阴弱,阳浮说明是表证,而阴弱则说明是表虚。《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篇中亦有“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指脉紧是有宿食不化,此以脉诊来阐明病机者。

2

推测转归

疾病的转归,有向愈的趋势或恶化的传变,这在急性热病发展过程中根据脉象以推测其转归,有很重要的意义。

如《伤寒论》太阳篇:“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脉若静指脉仍是浮象,未见数急的变化,亦无欲吐、躁烦的表现,说明病情未发生传变。

又如《伤寒论》太阳篇:“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者,为欲愈也。”虽然病人仍有发热恶寒,但无呕吐,二便正常,脉微缓指不快不慢、和缓均匀,推测体温即将恢复正常,病情有向愈趋势。

3

决定治疗

如《伤寒论》太阳篇:“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虽然有发热、头痛、身痛的表证,但脉沉则为里虚,因里虚为急,故用四逆汤以救其里。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以脉浮主表属肺,故用厚朴麻黄汤宣肺利气、祛寒化饮;脉沉主里、主水,为水饮迫肺,故以泽漆汤通阳逐水、止咳平喘。此以脉诊来决定治疗者。

4

判断预后

如《伤寒论》少阴篇:“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脉微是少阴病主脉,如利不止,厥逆无脉,为心阳更微,阴盛格阳。经治疗后脉暴出,则为虚阳外脱,故预后不好;如脉微续是脉象逐渐恢复,阳气渐生,故预后较好。《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指久咳正气已虚,脉弱则与证相应,故为可治;实大而数则为邪盛正衰,预后不良。

虽然脉诊对诊断病情、分析病机、决定治疗、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但亦须结合临床表现,脉证合参加以分析,而不应孤立地仅凭脉诊来神乎其技。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脉诊在运用中有其特点,在学习中不可不知,这是与其他脉学书不同的,其特点有以下五点。

一是有的脉象是与其他脉象对比而言:如《伤寒论》太阳篇:“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脉浮细是与脉浮紧相对而言,脉浮紧为麻黄汤证,现在已过十日,脉象不是浮大有力,而是浮细,说明病势已衰,外邪已解,但正气尚未恢复。如果按一般脉象来理解,浮为在表,细主血虚,就会得出另外的结论了。“外已解也”就显得不好理解。又如《伤寒论》少阳篇:“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少阳病脉弦而细,现在脉小,是指的不弦细,故知少阳证已消除,为欲愈也。

二是一病可见多脉:如《伤寒论》中太阳病脉浮,太阳中风则脉浮缓,太阳伤寒则脉浮紧;《金匮要略》中水气病,风水、皮水则脉浮,正水脉沉迟,石水脉自沉等是,此因证候类型不同而异。另外,一病之开始阶段与恢复阶段,或开始阶段与发展阶段,脉象亦可不同,如《伤寒论》太阳篇的太阳中风,开始时脉象为浮缓或阳浮而阴弱,恢复阶段可变为脉微缓(23条),发展阶段转属阳明亦可变为脉洪大(25、26条)。《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篇:“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伤寒论》厥阴篇365条与之相同,说明了下利过程中,开始阶段、病情发展阶段、恢复阶段,因正邪相争表现在脉象上亦不同,应当动态地来看脉象的变化。

三是一脉可见多病:如浮脉,在《伤寒论》中主表证,如45条:“今脉浮,故在外。”51条:“脉浮者,病在表。”在《金匮要略》中,浮脉还有主虚证的含义,如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病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所谓前后,一般以寸尺来解释,寸脉浮主表证,尺脉浮主肾虚。黄疸篇亦有:“尺脉浮,为伤肾。”亦指肾虚而言。又如紧脉,在《伤寒论》中主寒邪,寒邪在表则脉浮紧,寒邪在里则脉亦紧,如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但《金匮要略》中脉紧又主宿食。其他还有脉紧主胃气强盛,如《伤寒论》192条:“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因湿热郁滞关节,其人胃气强,则可奄然发狂,汗出而解,湿热之邪与汗共并排出体外,脉紧是与脉迟相对而言,脉迟为胃中虚冷,脉紧则为胃气强,故能驱邪外出而自愈。但《伤寒论》厥阴篇361条又有:“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此脉紧则又主邪盛,故为未解。

四是脉象与病机结合:以脉象解释病机,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的例子很多,如《伤寒论》太阳篇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说明了脉浮而动数的病机是表虚而外感风邪,有头痛发热的反映。《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说明脉迟而缓是营卫俱虚的表现,所谓营缓是指沉取而缓,是营血不足,营血虚故脉迟;卫缓是指浮取而缓,卫气不足,卫气虚故风能中人。

五是寸口、趺阳、少阴三部脉法:如《伤寒论》阳明篇:“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以趺阳脉候脾胃之气,趺阳脉浮表示胃气强,涩为营血不足表示脾津亏损,胃强脾弱,脾被胃热制约而成脾约。

《金匮要略》三部脉法更多见,如中风历节病篇:“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少阴脉以候肾气,少阴脉弱则是指血不足,浮为风邪乘虚而入,肾主骨,故疼痛如掣。

师友,您是否存在以下现象:

1.诊断不够精准,辨证准确度不够,无法对疾病全局进行把控?

2.没有系统六经辨证体系思维,舌脉技巧没有熟练掌握?

3.在许多类似方子之间不知如何精准判别进行精准选方?

4.没有掌握一种自己的优势病种,无法打造特色专科?

5.患者病情出现机转不知如何及时而准确的转方?

仲圣经方 提升讲座
提升提升再提升

本课程经涂华新导师精心准备打磨,是临床20余年经验的提炼升华,能够使方证的鉴别演变落到实处,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的临床技术,让您拥有一套伤寒系统精准辨证思维。

课程特点

01

望而知之谓之神 夯实舌诊基础

① 蕴之于内而发之于外,通过表象看本质,人们的舌头除了吃饭外,也是能看出人们的健康的,舌诊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中医通过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变化,诊察疾病。每个舌象代表的是什么?让你拥有一眼看透疾病的能力。

② 舌诊板块内容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每个月每个季节出现的方证不同,所对应的舌象也不同,每个月仲圣平台都会派工作人员到涂华新导师的门诊进行采集素材。

③ 涂华新导师每日临证150人以上,基本涵盖了临床的常见疾病,大到感冒小到癌症,比如心脏病、乳腺病、糖尿病等对应的舌象都会系统讲到。

④ 拒绝空洞讲解,经过大量的临床收集,舌诊有临床真实案例图片对应。与临床紧密集合,更能加强临床思维能力。

02

切而知之谓之巧 揭开脉诊神秘面纱

《伤寒论》的六经,既是伤寒热病序变中的六个阶段,又是多种疾病所表现的六个病域。六经病各有自身的病理特点,并有着与病理相应的主症主脉。据此就能对六经病作出诊断与鉴别。如:太阳病风寒束表证,既有恶寒无汗,头身疼痛专主症,又有浮紧或紧数的主脉;阳明病中焦实热证,既有壮热出汗、面赤口渴专主症,又有洪大或数的主脉;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既有寒热往来、胸胁痞满等主症,又有弦数的主脉;少阴病肾阳衰微,既有神疲欲寐、四肢厥冷等主症,又有沉细或微细的主脉。
《伤寒论》正是掌握了六经病的主症主脉,从而展开了识别六经病经证、府证、正局、变局、坏证、合病、病、传变等性变。例如同为太阳病的两个病例,均有恶寒头身疼痛的症状,但前者有浮紧脉,后者却为沉细脉,此时前者是风寒表实证,宜用辛温解表的麻黄汤治疗;后者为既有风寒在表,又有寒伤肾阳的太阳少阴合病证,宜用发表温肾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此种诊断即是根据患者具有太阳病的主症主脉和少阴病的主症主脉而展开的。
涂华新导师在实战讲座以及传承讲座中均对脉象有不同的阐释,比如浮沉迟数弦以及厥阴脉等等,但是许多师友不能方证相对,我们会在这个课程中详细讲解,比如浮弦脉对应的是柴桂汤等等。

03

剖析临床案例 梳理临床思维

涂华新导师行医二十多年,每天门诊120~200多人次,全年累计患者数量40000多人次,在医院门诊每天累积大量实战经验,每日会总结临床,在讲座中会剖析大量临床经典医案,带您梳理临床思维。
一般讲典型之证易辨,复杂之证难辨,脉证相符之证易辨,脉证不符之证难辨,辨证时应谨守病机,抓住主要症状,由此及彼,由表入里,去伪存真,这些特征,往往在学习医案中得以提高。
中医的优势在临床,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精髓,认真学习研讨医案,可以从中感悟导师的经验及思维方式,便于更快提升。

04

掌握快速辨证论治方法 理清方证相应

① 主要针对方证的鉴别,在许多类似方子之间如何精准判别进行精准选方,比如柴胡肉桂干姜汤与乌梅丸汤之间,都是寒热错杂,临床该如何选择?比如柴胡桂枝汤与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之间,针对感冒后遗症一些症状在两方之间又该如何取舍。

② 针对转方,临床用方在患者病情由重转轻,由三阴到三阳,需要转方时,方证的鉴别点如何精确把握,或者吃吴茱萸汤有上火现象,吃麻附辛有小便不利情况如何及时而准确的转方。

05

学深悟透 融会贯通

梳理临床思维,每次针对肺癌、肝癌、乳腺病、心脏病、中风偏瘫、肾病、皮肤病、妇科疾病等等这样疑难病,进行专题讲解,并将几个方子进行讲解对比,让您真正的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本讲座核心主旨围绕“提升”,让您始于实战,拓展于传承,厚积薄发融会贯通于提升讲座!

讲座费用
6800元/人/次(本课程为单次课程费用,不含复训)
(若费用有所调整,将另行通知)
报名咨询

每年开设次数有限,如有意向学习请及时咨询专属医学顾问

仲圣平台茶香脉枕

茶香诊脉枕

脉络清晰·舒适耐用

诊脉快 就看枕

腕部垫高

寸、关、尺三部脉垫平

舒适方便上手

诊脉部位与心脏处于水平

平稳承托

适宜厚度

随意变换

舒适棉麻

花草填充

(可咨询自己的医学顾问了解更多相关详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