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9,央视爸爸一集封神!这部国综把五千年文化拍透了!

好久没有推荐综艺了~最近你萌除了看《向往的生活》,还有一部千万不要错过! 央视出品,芍药是看一集哭一集!不得不说,这才是中国人应该看的综艺啊! 明天就是周末了,剧慌的朋友有福了~

Vol.1772x

典籍里的中国首播破亿,豆瓣评分8.9,央视爸爸一集封神!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典籍里的中国》,芍药建议你看完这篇立马就去!

《典籍里的中国》讲述的是我国著作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故事,如《尚书》、《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红楼梦》等。 节目由「北大还行撒贝宁」担任当代读书人,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通过时空对话、戏剧的方式,将典籍中的故事、内涵及精神传承演绎得淋漓尽致!

《典籍里的中国》到现在只播了四期,但这四期芍药是看一期哭一期! 01《尚书》 开篇第一期,说的是《尚书》。 《尚书》是什么?你能背出其中的句子吗? 很多人的答案是否定的。

《尚书》最早的书名为《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汇编,为儒家五经之一。 《尚书》原有100篇,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但经历焚书、战火,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 直到汉代,汉文帝重视儒学,由伏生口授传经,流传下28篇。第一期节目,《尚书》的故事就从伏生开始说起。

伏生,生于周末年,年轻时为秦朝博士,但秦末楚汉之争,他为了躲避战乱,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 战火起,伏生与妻与子,带上一车《书》,坐马车,出咸阳回山东老家,中途遭遇兵劫,爱子护书,以命相搏,被乱兵杀死。

伏生与妻女一路颠沛流离,那年天降大雪,妻病重,小女险些冻饿致死。为取暖,要烧掉一车书简,妻子誓死力拒,才保全了《书》。

妻子一路挨饿受冻,气衰力竭,没能熬过去。那一夜,妻子躺在伏生怀中病亡,永远的留在了那片荒野。

当伏生辗转千里回到山东老家,发现家乡也遭遇战火,无奈之下,便将《书》藏于家中墙壁之中。从此颠沛在外,二十余年的时光里,心中无时无刻不挂念家中藏《书》。

待天下初定,再回家园发掘墙壁,发现书简多已朽毁,全家人拼死护下的《书》,完整的篇目仅余28篇。 带着仅余的28篇,伏生在山东开堂讲《书》。

撒贝宁问:《书》,好在哪里? 伏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述《书》中的《禹贡》一篇:「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 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世人皆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却不知,大禹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安定九州。

《禹贡》的意义,是让世人知晓,华夏九州从何而来。而我们今天读《书》更要铭记,华夏自古便是一体! 这就是《书》的好处,是典籍的力量。

02《天工开物》 比起《书》,《天工开物》对于我们来说要接地气些,但真正读过的人并不多。 从中学课本中,我们大多数人或许只知道:宋应星、《天工开物》、古代科学著作……这些零星的印象。你一定不知《天工开物》是如何写成的。

彼时,年少的宋应星,意气奋发,是个过目不忘的天才,29岁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其兄名列第六。

当年秋天他兄弟二人与同乡,一同进京赶考,但却名落孙山。第二年他们再考,同乡 高中,他二人再次落榜。 此后,他们又考了4次,皆不如意。然而6次科考,近20年的光阴,宋应星已是中年。

念及家中老母,宋应星决心放弃科考,回乡侍奉老母。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岁月蹉跎,每次的无功而返,对宋应星来说又都是满载而归的。 因为在这六次科考中,他看见时间万象,民生百态,得以深入市井,求问农业和手工业的各种实用知识。

他终于也想明白,与其为功名所累,不如为百姓做实事。

他一边在县学任教,一边整理自己对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所见所闻,撰写、绘图,教相邻农耕之术。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农业、手工业集大成者,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皆有详细记载。 在农业方面宋应星对水稻浸种、育种、擂秧、耘草等生产全过程作了详尽的记载,是一部兼具科学精神和实用价值的科学之书。 宋应星年少时,便有一个禾下乘凉梦,梦想着有一天通过技术的改良,水稻可以长得与高粱一般高,人人都能吃得饱饭,农民可以在水稻下乘凉。

他的这个梦想,与我国当代科学家袁隆平不谋而合。

有些人一生追求功名、追求财富,为身外之物所累,而有的人一生只为民,为苍生,为天下! 正如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书中所言: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干也!

03《史记》 《史记》中的故事,我们多多少少都看过、读过、听过,对于司马迁本人,我们也大约知道他的生平。 鲁迅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你知道司马迁为何要写史记,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的吗?

准确来说,《史记》是司马迁父子二人的约定。 司马氏时代为太史,整理和论述历史。司马迁幼年时便励志长大后要做史官,父亲司马谈赠予他一支史官之笔,并告诉他:「史官要敬畏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

20岁时,司马迁受父命,离家壮游山河,寻找前朝先贤遗事,采集传闻,后初任郎中。

那一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终身遗憾,忧愤而亡。死前,他将遗志叮嘱司马迁:「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并秉承父亲遗志完成史著。

然而,没过几年,在李陵之祸中,司马迁受到牵连,或死或交五十万金,或受宫刑。 士可杀不可辱,他没有钱,虽然可以选择死,然,青史未成,死亦为不孝!

面对祸事,他只能就极刑而无愠色。 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人固有一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身躯已残,青史不可废!司马迁出狱后,发奋继续完成著作,前后历经14年,终于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司马迁问,「此书,当得我司马迁再活一世否?」 撒贝宁答:「当得一世重生,堪称万世不朽!」

04《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最新播出的一期,也是骗我眼泪最多的一期

节目中的李时珍由王劲松老师扮演,从青年到中年至老年,惶惶几十载,《本草纲目》构成了他的一生。

李时珍一家,从祖父至子孙,世代行医。但他年轻时,父亲并不同意,因为父亲深知,行医的艰难。 李时珍求了父亲三次:「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正是这种至死不怕难的决心感动了父亲,23岁时,李时珍开始跟随父亲行医。

在行医的过程中,他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或是遗漏,很容易误导医者及药房掌柜,有损病患康健,便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

但行医难,著书更难,为编成《本草纲目》,他参考了800多部书籍,多次离家外出考察,足迹遍及湖广、江西、河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禾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等为师。

史料记载,唐宋专修本草,都是朝廷准们委派官员,再加上医家共同修撰,就是因为工程实在浩大。 而李时珍一人,用近20年时间,踏万水千山,穿风霜雨雪,历寒来暑往,守一盏孤灯,终将《本草纲目》编完!

做医者难,修本草更难,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刊印本草比修本草还难,因内容过于庞大,字数太多,居然无人敢刊印《本草纲目》!

李时珍先生,曾数次寻找书商刊刻《本草纲目》均被拒绝。有书商提出,若能请的当时大儒王世贞作序,业内会争相出版! 但李时珍与之素不相识,李时珍一生从不求人,花甲之年,却要他不远千里去求一个素不相识之人。 李时珍却说:「为国为民,利益千秋万世,千里求序,又有何妨?」

李时珍到江苏太仓,几次三番递拜帖,王世贞皆闭门谢客。后拜托门童递上《本草纲目》,王世贞看书后,主动请李时珍入府。 王世贞自然是愿意为《本草纲目》作序的,但他深知此书关系重大,便一再详问:「但此书关乎万民,敢问李君,不知是否已修订精准?确认无误。」 想要做到不偏不倚,万无一失,谈何容易。李时珍也很明白,事关百姓康健,为万民福祉计,他决定将此书,再详加考订!

这一修,又是十年! 十年后,李时珍再去寻王大人作序,此时,早已满头银发。

序成,书商也答应了出版,遗憾的是,李时珍却没能亲眼看见他的《本草纲目》发行。 他的儿子李建元向皇帝写的《进<本草纲目>梳》里有一句话:是「甫及刻成,忽值数尽。」 就是说,《本草纲目》刚刚刻成,李时珍就仙逝了。他没有看到自己毕生为之耗费心血的书,最后放在他眼前,令人唏嘘。

在节目中,撒贝宁作为当代读书人,穿越与李时珍对话,也为他带去了印刷好的《本草纲目》,李时珍用手摩挲着书页,令人泪目。 那一刻,多么希望,李时珍可以真的看到!看到他的《本草纲目》流传百年,人人皆知,人人敬重!

《尚书》、《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还有接下来要播的《红楼梦》、《楚辞》等等。

这些承载了先贤智慧的文字,让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一同看到我们的祖先们,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筚路蓝缕、创造文明,开天辟地的精彩故事!

如今,再提起典籍,你能想到哪些?你读过哪些? 《论语》、《大学》、《汉书》……这些浩如烟海的典籍,不是竹简、不是纸张,是古往今来无数人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的文化基石!

豆瓣上有人说,节目拍得太煽情、不够深入。想要深入,最好的办法,不是看节目,是自己去读,然后你也会沉浸在这万世不朽,且生生不息的文明里热泪盈眶!

都没忘记吧?5月是二家的生日月!

生日月才是二家名副其实的(大活动)

折!扣!最!大!地!上!捡!钱!

直播间的福利也比往常更更更大了呀

商品我卖个关子!福利先偷偷告诉你~

赶紧扫码预约直播间

5月18日20:00陪我一起过生日

本文图片来自《典籍里的中国》截图、官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