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阻于耳窍

除了肝火与肾虚之外,李鸿全教授认为血瘀也是耳聋病机之关键。《素问●通评虚实论》说:“暴聋而厥,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李鸿全教授认为耳聋患者多有多思多虑,故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不能调配气血,瘀血阻于耳窍,则耳窍难以听声音,暴聋突发实为肝气郁结,气血瘀滞,耳窍闭阻失于濡养所致。“血瘀”可为肝气郁结之果,亦为暴聋重症之因。

李鸿全教授临床治疗耳聋,以“火、瘀、虚”为纲,即以“肝火、肾虚、血瘀”为病机关键,于临证之中每每收到良好疗效。

二、清肝泻火、补肾益精、化瘀通窍为治疗之本

(1)清肝泻火法:

外邪由表而里侵犯少阳,或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化火,而致肝胆之火循经上扰耳窍而致耳聋。李鸿全教授以柴胡疏肝解郁;龙胆草、栀子、黄芩清泻肝胆;车前子、泽泻、木通利湿退热、导热下行;生地养阴清热;当归活血养血。若耳闷者加石菖蒲以通窍;火热之象盛者加牡丹皮、栀子。

(2)补肾益精法:

先天肾精不足,或后天病后失营,伤及肾精,或年老体弱肾精渐亏等,均可导致肾精亏损。肾阴不足,则虚火内生,上扰耳窍,肾阳不足,则耳窍失于温煦,李鸿全教授于临床上遵循“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之法,多用阴阳双补之法。李鸿全教授以熟地、枸杞补肾固精、益气养阴,肉桂补肾助阳,温运肾火,调和阴阳,磁石重镇潜阳,聪耳通窍。

(3)化瘀通窍法:

情志抑郁不遂,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或久病入络,而致耳窍经脉瘀阻,清窍闭塞而致耳聋。临证李鸿全教授多在诸法基础上辅以活血化瘀药物。如桃仁、红花以祛血中瘀滞,丹参活血兼除心中烦火,川芎善行头面诸窍之风,风行血动,以除耳窍之瘀血。此外李鸿全教授在应用活血化瘀药物的同时多配伍行气之品,如香附、枳壳等,以期加强行气活血之功,正所谓“气为血之帅”。

三、浅析泻火治聋汤和益肾治聋汤

1、泻火治聋汤

李鸿全教授提出“清肝火、除血瘀”的观点论治暴聋,认为暴聋多责之于肝胆,肝为将军之官,性刚劲,主升发疏泄,喜条达,若暴怒伤肝,肝气郁结而上逆,阻塞清窍,或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条达,郁而化火,肝胆之火循少阳经上扰耳窍,则可出现耳鸣、耳聋。故李鸿全教授拟方“泻火治聋汤”治疗此两种证型耳聋,该方剂是李鸿全教授以龙胆泻肝汤及《医林改错》中通气散化裁而成。具体组成为:菊花20克,枳壳20克,柴胡15克,川芎15克,丹参30克,葛根30克,甘草10克,栀子15克,钩藤25克,夜交藤15克,石菖蒲20克,红花15克,大枣20克。该方剂中柴胡疏肝解郁,通窍聪耳,引诸药入于肝胆之经,川芎、枳壳行气解郁,丹参、红花活血通络,菊花、钩藤平抑肝阳,石菖蒲通利耳窍,大枣、夜交藤养心安神,栀子清热除烦,葛根升清取其引药入耳之功,甘草调和诸药。纵览全方,乃降中有升,泻中有补,安神解郁,活血通窍,标本兼顾,使肝火平息,耳脉遁利,耳窍复其清空之态。此外方中石菖蒲实乃开耳窍之圣药,有化痰开窍,通心气之用,李鸿全教授善用石菖蒲治疗耳鸣耳聋闭气,曾说石菖蒲治耳鸣可有画龙点睛之妙用。现代医学认为,突聋可能与血管病变、病毒感染等有关,从而导致耳蜗微循环障碍,故该方剂按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组方同时,又兼顾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如方中的柴胡能抑制多种原因所致炎症早期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或渗出水肿;菊花有抗微生物作用,并能扩张周围血管及抑制血管运动中枢;葛根中的葛根酮能扩张脑及内耳血管,调节血运,促进细胞代谢,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对内耳细胞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钩藤中的钩藤总碱有直接扩张血管作用;丹参能改善微循环血流速度,增加耳蜗血流量,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除能提高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促进毛细胞能量代谢外,还有清除自由基,阻止脂质过氧化反应作用,从而有效地减轻和防止耳蜗组织由于自由基产生而导致的耳蜗组织过氧化损伤,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川芎能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增加微循环血流速度,并能透过血脑屏障,改善颅内血液循环,调节耳蜗血流供应,以保证毛细胞的能量供应;栀子中的去羟栀子苷可加速软组织愈合;枳壳能保证重要器官循环增强,使全身微循环得到改善,尚有降低血管渗透性,维持血管渗透压的作用,从而全方能改善耳鸣、耳聋等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