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岛第75期活动纪要:如果我们生活在宋朝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5期
(总第75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历史文化作家 陈华胜
分享时间:2021年4月10日(周六)下午14:00
分享地点:南宋书房、文澜读书岛钉钉群视频直播
录音整理:海楠
文字编辑:劳月
劳月:各位书友,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文澜读书岛!文澜读书岛是由浙江图书馆主办、钱报读书会协办的一档阅读沙龙活动。我们的活动在每个月的第一和第三个周六下午定期举行,分享讨论有趣的好书。这个月因为清明假期和世界读书日的原因,临时改为第二和第四个周六进行。为了方便更多的书友参与,我们的活动采取线下分享和线上钉钉群视频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欢迎大家积极参加!
今天是2021年文澜读书岛第五期活动,总第75期。这个4月我们的阅读主题是宋文化。前年,我们在南宋御街上分享讨论过夏坚勇的《绍兴十二年》。去年,我们在这里——南宋书房分享讨论了吴钩的《风雅宋》。今年1月,我们在宝石山上分享讨论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今天,我们继续宋文化之旅,来分享讨论陈华胜老师的《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
既然要回到宋朝,我们就先来听几首宋词。有请浙江图书馆文澜朗诵团的梁涯帆、瞿平、诸海燕为我们朗诵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我一直认为,诗词既有文字的美又有声音的美,尤其是词,原本就是用来唱的,很可惜唱腔已经失传,但我们可以通过朗诵的形式,来表达出词的艺术境界,所以非常感谢三位朗读者!
接下来我们就请出今天的分享嘉宾陈华胜老师。陈华胜老师是历史文化作家,高级编审,资深媒体人。现任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杭州网总经理,十九楼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近年来,他专注于宋文化研究,著有《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大宋宫词——赵宋第一家族之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等书。现在请陈华胜老师为我们分享创作这本《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的体会。掌声欢迎!
陈华胜:文澜读书岛的书友们,下午好!
首先,我想说一下我对宋朝的看法。它是一个超前了1000年的朝代。为什么这么说?大家看千年前的宋朝,精美的瓷器,简约的风格,哪怕用于现在仍然是非常合适的。宋朝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文官制度体现的是超前了千年的现代化理念。而当时宋朝所处的环境,辽、金、蒙古、西夏,被强大的游牧民族包围,像是在强盗窝里一样。所以,这个朝代有些生不逢时,是不合时宜的。
我在杭州大学中文系的专业学习就和宋朝有关。很多人喜欢宋朝。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可以选择穿越的话,他愿意穿越到中国的宋朝。历史学家陈寅恪等很多大师认为,中国古代历史里,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方面,达到登峰造极高度的就是宋朝。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宋朝到底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以前电视屏幕上古装剧以清宫戏为主,最近两年宋朝的戏开始多起来了,比如《大宋宫词》《清平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我记得,《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片头拍得很细腻,开场就是一位头陀敲打着铁牌子。这是宋朝人开启一天生活的最常见的场景,非常真实。一边敲打一边预报天气,如果当天是上朝日,头陀还要提醒上朝官员不要睡过头。
我们选择宋朝的第一个理由,是因为宋朝是经济最发达、商业最繁荣、文艺最昌盛的一个朝代。如果算GDP的话,宋朝的经济总量约占全世界的70%——80%。开封上百万人口,杭州145万人,而同时期的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只有三四万人。那个时候还没有纽约。
举个例子,宋朝一年的铸钱量最高可达500万贯。而明朝276年历史总货币发行量才1000万贯。以至于宋朝的铜不够用,只能用铁为原料做成铁钱。又从日本进口铜来铸币。后来,聪明的宋朝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朝人有钱到什么程度呢?比如宋朝皇帝的月薪折合成人民币是260万元,下面的官员和普通百姓的日子也相对富裕。以前我们认为唐朝是盛世,其实唐朝人的生活是蛮苦的。且不说战争,就说唐朝普通人的生活。长安城分为108个坊,天黑之后城门关闭,坊间不能走动,没有夜生活。宋朝就完全不同,赵匡胤出生江湖,喜欢夜生活,也允许老百姓享受夜生活。所以宋朝的市集从早到晚24小时营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比例超过22%。后来的元明清不断倒退,康乾盛世时的城市人口比例才不足9%。宋朝勾栏瓦肆的夜生活非常发达,促成了宋词的繁荣,精美的宋画,五大名窑之一的景德镇瓷器等,形成了简约、高贵的宋朝美学特征,直到今天还被现代人追捧。
宋朝的科技也很出色。比如杭州老乡沈括的《梦溪笔谈》里就已经记载了石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里,除造纸外都产生于宋朝。宋朝的印刷术水平是最高的,杭州是宋朝的印刷中心。当今的互联网和当年的印刷术一样,都属于传播技术。所以,马云的阿里巴巴诞生于杭州是有先天基因的。马云就像当年的毕升一样,推动了文明的进程,社会的进步。如果没有发明指南针,就不会有GPS技术,无法对手机定位。即使宋朝发明了火药,也并没有把火药技术大规模地用于战争,而是用来烟花娱乐。
选择宋朝的第二个理由是那是一个政治最开明、社会最公平、礼法最宽松的朝代。
北宋都城汴京的太庙里,有个小阁楼不允许任何人靠近,里面有一块宋太祖赵匡胤立下的誓碑。每一个新皇帝继位的时候,都要在里面跪拜默诵碑上的誓言,其中之一便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否则天必讨灭之”。这是后来靖康之变,金军打进城里,兵荒马乱之时,人们才得知的。之所以要保密,也是担心官员们因此会不把皇帝当回事。正因为有了这种“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才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才有士大夫人人当家作主的风气。
科举制度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成为社会公平的调节器。允许平民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其次才是传授知识、教书育人。这也契合了孔子开创的“有教无类”的精神。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隋朝,包括后来的唐朝,都属于贵族社会,科举录取比例都非常低,每年只录取50人左右,而且考中时通常年纪已经很大了,普通平民指望通过科举制度来改变命运是很难的。少数考上进士的平民也会被贵族稀释掉,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力。
宋朝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比如宰相等官职必须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录取比例大幅提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早上还在种田,晚上就可以管理国家。宋真宗赵恒作《励学篇》,鼓励大家好好读书,参与管理国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史》里有传记的2000多人中科举制度考出的平民占到60%,比如寇准、吕蒙正、范仲淹等。所以,宋朝的士大夫都有主人翁精神,愿意报效朝廷。
宋朝时期的理学是一门非常活泼的哲学,代表人物有二程(程颢、程颐)兄弟、朱熹、陆九渊等。某些方面来讲,宋朝是个现代社会。比如李清照作为古代女性,有自由的婚姻观,能够离婚。
选择宋朝的第三个理由是和平主义的外交理念。宋朝人爱好和平。宋太祖开国后拿玉斧在地图上划了一下,说不属于他的地方就不要,并不盲目追求开疆拓土。之前割让出去的幽云十六州,他也打算用自己每年积攒的年薪,从辽国手里赎买回来。这种和平外交的理念在1000年前的宋朝已经产生,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宋朝用募兵制代替征兵制,平民可以自愿担任义务兵,且是终身制,国家负责养一辈子。这个制度初心是好的,但弊端是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养老负担。宋朝有119年之久的和平时期,所以经济能繁荣昌盛。签订“澶渊之盟”时,其实宋朝是打赢了辽国的,之所以宋朝愿意出钱,是想用破财消灾的方式来换取和平,取得经济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讲几个好听好玩的宋朝故事。这张《听琴图》是宋徽宗赵佶创作的一幅画,当中弹琴的就是宋徽宗,穿红衣服的是宰相蔡京,焚香、抚琴、摇扇,宋朝的生活就是像画中人那样高雅、休闲。
这是宋朝的钧窑瓷器,线条简洁的一个碗,也符合现代的审美标准。
作为杭州人,为什么特别需要研究宋朝呢?虽然宋朝的首都在汴梁,但汴梁作为京城仅有100多年,另外100多年的汴梁属于金国领土。而从北宋到南宋,杭州却拥有一段完整的宋史。在北宋时,杭州就有“东南第一州”的美誉。南宋并没有定都杭州,只是把当时的临安府称为“行在”,表示不忘故土。
通往皇宫的中山路称为“御街”。老杭州们都知道中山路曾经是杭州最繁华的一条街,而且小巷、岔线特别多,为什么呢?其实这是一个缓解上下班高峰期的措施,避免官员们上下朝时交通堵塞,官职小的可以就近到巷子里避让领导的官轿。
六部桥是中央六部政府所在地。杭州古称“钱塘”,也称“仁和”。高宗之所以选择杭州临时定都,有一个说法,说太祖陈桥兵变后是从一个叫仁和的地方进入开封府的,高宗南渡过来路过仁和,便认为选择这里定都似乎是祖先的暗示。
劳月:下面我们继续进入宋词朗诵环节。有请浙江图书馆文澜朗诵团的魏莹莹、海楠为我们朗诵宋词《钗头凤·红酥手》(陆游)、《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陈华胜:现在,我用两个故事来说明南宋的社会风气和经济发展状况。
周必大没有苏东坡、陆游的知名度高,但他曾官至宰相。周必大初为官时,掌管配制药品出卖的和剂局。一日,和剂局失火,连累50多人下狱待判死刑。当得知若是官员渎职造成火灾,“免职为民”即可,周必大立即自首承担失火责任,使50多人免死。被削了官爵的周必大在丈人的鼓励下,参加朝廷科举博学宏词科考试,高中榜首,从翰林院做起直到荣登相位。老百姓评价周必大,是因为之前救人积了阴德才有了后面的荣华富贵。而我们则可以从中感受到南宋时期为人处世谦和礼让的社会风气。
南宋有中兴四将,其中的张俊是个很爱敛财的人,家里的银子堆积如山。一天,他在自己清河坊宅子的后花园散步时,看见一个老兵躺在太阳底下睡觉。他就很生气说,你怎么可以在我的花园里睡大觉?老兵回答说,因为没事可做,只好睡觉。张俊问老兵会做什么?老兵回答说,他会做生意。张俊很感兴趣,给了他200万两本金到南洋做生意。一年之后,老兵回来了,200万两翻了10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年的杭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心城市的地位,国际贸易的最终目的地、最终消费地都是杭州。
宋朝时候的妇女地位还是不错的,比如说宋朝的女性可以打离婚官司。李清照跟赵明诚的夫妻感情确实很好,但无奈赵明诚去世得早。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带着赵明诚收藏的八大车金石书画逃难到了杭州。在这里,半百之年的她遇到一个小官僚张汝舟的爱情攻势,孤苦伶仃的李清照接受了张的追求。但婚后才发现,张看中的其实是赵明诚的宝贝。对前夫感情很深的李清照当然要捍卫这些财产,竟遭遇了张汝舟的家庭暴力。于是李清照提出离婚,并向朝廷检举揭发张的贪污行径。经核查,张因学历造假被发配到江西充军。
这场离婚官司里,李清照成功捍卫了自己的财产,只是按宋朝法律,妻告夫要坐两年牢。其实李清照在狱中只待了9天就出来了。为什么呢?是因为李清照写词优秀吗?并不是。而是因为李清照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妻子王氏的表妹,这个关系是很重要的。
这本《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跟我之前的《大宋宫词》有所不同,以前的三本《大宋宫词》主要是从纵向上写历史,讲宋太宗、真宗、仁宗时期的历史。但这本则是从横向的角度,写的是宋朝的生活。宋朝普通人的一天,每天早上是如何开启的?按照宋朝人的理念,遇到事情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宋朝人的月工资有多少?宋朝的哪个职位如何?科举是怎么考的?如果你想研究宋朝,建议你把纵向和横向加起来,了解会更深刻更全面。
劳月:感谢陈华胜老师的分享。确实,这本《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用了一种互联网时代的行文方式来讲述宋朝生活中五光十色的场景,非常生动。正如陈老师说的,这本书对宋朝生活做了一个横向的切面,从经济、文化、生活,包括军事等各方面来描写,既有历史依据,又不失鲜活,相信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说也很有可读性。
下面请书友踊跃发言,和陈老师一起讨论这本书,讨论宋朝,讨论南宋,讨论杭州。
书友:想请教一下杭州在南宋时期的一些真实地名?
陈华胜:为您推荐姜青青的《〈咸淳临安志〉宋版京城四图复原研究》这本书,里面的京城四图有南宋临安府城内外地名信息,可以参考。
书友:想问一下宋朝文天祥的宰相府在哪里?还有他平常办公生活的地方在哪里?
陈华胜:一般宰相府邸的所在应该离皇宫不远,在城市中轴线附近,肯定是块宝地。比如秦桧的宰相府就在现在杭州鼓楼附近。但文天祥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做过宰相,不存在宰相府的问题。文天祥28岁就中了状元,骑马游街风光过一阵子后,很快因不愿写指定文章等得罪了权相贾似道。文天祥家境很好,他索性就致仕,辞官回家吃喝玩乐去了。36岁时蒙古入侵,他觉得国难当头之时,自己不能再继续那种奢侈生活。于是痛改前非,变卖所有家产,招募2万民兵,率军勤王。朝廷派他作为使臣与元军议和,给他一个宰相官职。谈判中,文天祥被元军扣下,直至去世。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宰相府了。
书友:想请陈老师谈谈宋代的美学观,和禅宗美学有什么关联吗?
陈华胜:我觉得宋代的美学总体来说是非常高级的,比较简约。无论是瓷器,还是宋画里的意境,都有所体现。比如今天我们所在的南宋书房里就放了宋徽宗的《瑞鹤图》。从金色殿顶的屋檐开始往上画,空中飞舞着飘逸的仙鹤。还有,被称为“夏半边,马一角”的夏圭、马远,他们就只画半边,只画一角,呈现出一种美学的比例。这就类似我们今天的美学观点,不要很复杂的装饰。但明清时期不是这样,明朝的时候还相对简洁,清朝就出现很多繁杂的图案。所以,刚才我说过,宋朝的美超前1000年,放到现在也一点儿不过时。
禅宗的繁盛时期是唐五代十国,到了宋代,虽有禅院但禅已经不多了。最后一个辉煌是在径山寺。宋代的皇帝更多信奉道教。所以,我觉得宋代简约的美学观和禅宗关联不大。
劳月:宋朝的文化里体现美学观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宋画。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峰。我们可以把宋画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思想,和其他朝代作一个对比。此前读书岛分享过的《风雅颂》就从宋画里研究宋代的历史。宋画相较于前面唐代的画和后面元明清的画更有一种写实的特点。现实生活中宋朝人的礼仪等生活状态像照相一样被反映在宋画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非常真实具体地反映了当时东京汴梁市井的繁华景象。南宋时也有一幅长卷《迎銮图》,画的是宋高宗迎接母亲韦太后回来的场景。
另外,从绘画艺术角度来看,刚才陈老师提到过的“半边”“一角”构图方法,跟中国传统意义上四平八稳的构图模式完全不一样,这也体现出宋朝美学的超前性。这种美学思想很符合现代的审美观点。
第二个方面就是文学。宋代文学最发达的是话本。明清长篇小说除了《红楼梦》,其他重要的作品都源自于宋代话本。有了宋代话本才有后来明清的小说。话本体现出一种非常世俗化的美学思想。刚才陈老师讲,禅宗佛教在宋朝并不兴盛,也是因为整体上宋代从北宋到南宋一以贯之的是比较世俗化的大背景。宋朝的整个基调是讲究享乐的,市民阶层兴起,商业发达,娱乐兴盛,各种各样的故事特别丰富。比如《水浒传》《金瓶梅》、“三言”“两拍”等。这些作品显示出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宋朝的美学思想,那就是及时行乐。当然,这也带来了一种负面影响,比如后来的高宗“直把杭州作汴州”,陶醉在温柔乡里不想回去了,导致国家的衰亡。
所以,我想问陈老师一个问题,就是该怎样理解宋朝?自从读书岛推出宋文化系列分享活动以来,我看了不少有关宋朝的书。以前,宋朝在我们的眼中,积贫积弱,先后败于辽、金、元等外敌,看宋朝的历史不禁让人泪眼婆娑。但最近读了这么多现代人重新回顾宋朝的书籍后,感觉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所以我在想,宋朝的真实面目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理解宋朝的历史?
比如,宋朝经济的繁华,文化的兴盛和后来国力的衰败,有点不按常理成立。本来赵匡胤是个武将,应该更重视武力,但他一上台就“杯酒释兵权”。所有的宋朝皇帝都谨记着老祖宗的一句话——遏制兵权。一直到南宋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中兴四将都被剥夺兵权,岳飞甚至被陷害致死。了解这段历史后,我可以理解岳飞被害事件,但我更想知道该怎样看待宋朝的繁华?我感觉,宋朝政治最清明的时候,应该是在宋仁宗时期。从神宗开始就慢慢走下坡路,做不到当初的“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了。宋朝的这两面,该怎样看待,请陈老师帮我们分析一下。
陈华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写宋朝赵氏第一家族时是从太宗开始,并没有写太祖。为什么?原本我打算把宋朝全部18个皇帝都写完后,回过头来再写太祖皇帝。因为他是宋朝制度的奠基者,可以反省宋朝的一些道路、制度上的得失。经济的繁荣确实是需要国力做保证的,但宋朝的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弱。很多历史问题一方面是来自制度的保障,另一方面还有一些阴错阳差的偶然因素。
我一直认为,宋朝不是亡于辽、金、蒙古,而是亡于西夏,西夏才是宋朝最大的威胁。因为李元昊让宋朝没有了战马。冷兵器时代必须要有马才能打仗,步兵很难打得过骑兵。范仲淹、韩琦等庆历名臣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宋朝最强大的军队是驻扎在西北的军队,杨家将、种家将、折家军、呼家将等等,都属于西北地区的军队,是宋朝用来对付西夏的。西北军营的一个特色是允许带家眷。士兵们在战场上想到要保护家人,战斗力就很强大。后来宋朝打辽国的时候,把实力强大的西北军调到东北去作战,而家眷没有随行,导致军队丧失了一半的战斗力,一败涂地。
所以,我认为,一方面是制度的原因,包括随军打仗是否允许带家眷,如何设计合理制度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偶然因素,有天意。善战的蒙古军队灭其他国家很容易,灭南宋却打了几十年,可见南宋的军事国力并不弱。蒙古军队不了解南方的地势和气象,扎营都在沿江的滩涂上。当时宋军乐坏了,钱江大潮一来,不用我们打就都被冲走了。可是,那年潮水居然就没来。所以,理解宋朝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哪怕盲人摸象,至少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理解去触摸历史。
劳月:我最近看书时发现一个宋朝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细节特点,宋朝的军队并不是国家的军队,而是将军的军队。比如说岳家军、杨家军、张家军、韩家军等。军队可以屯垦戍边,可以做生意等,以实现自给自足。岳飞曾经给皇帝上折子,求赐200张度牒。干什么用呢?倒卖度牒用于贴补岳家军的开支。因为有了度牒,可以免除赋税、徭役,保护资产。所以,宋高宗解除中兴四将的兵权也是有道理的,这也算是岳飞的死因之一。皇帝怎么能允许军队不姓赵呢?自从岳飞被杀后,也就没有人再讲谁家将军的军队了。
书友:请教陈老师,刚才您提到宋朝的皇帝月收入有260万,那么教书先生的收入有多少?
陈华胜: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今天课外培训班的老师收入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秦桧家的教书先生,一定收入很多。但穷人家的、小财主家的,肯定就没那么多了。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宋朝整体上来讲,经济这么繁荣,人们的收入一定是很高的。但就您刚才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想需要先穿越回宋朝才能知道具体答案。
书友:您的这本《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知识点非常广,里面有称苏东坡为“东坡二丈”,不知该如何理解这个“二”?这本书已经是第二版了,不知道相对于第一版,做了哪些修改?如果将来再版,建议能否加一些插图?
陈华胜:从唐代开始,有把同辈家族的排行放进称谓的特点,比如李白排行十二,所以也被称为“李十二”,杜甫被称作“杜九”。叫“东坡二丈”这位呢,一定也是苏轼身边比较亲近的人,所以才知道他排行十二。中国人的称呼里有很多种意义,比如袁世凯被称作“袁项城”是因为他是河南项城人,李鸿章被称为“李合肥”。宋朝人的名字里比较喜欢用“叟”“翁”等字表示吉利,祈福能够长命百岁。还有“弃疾”“去病”的名字则代表祈求身体健康的涵义。
第二个问题,这本书的第二版增加了一些关于科举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将来如果出第三版的话,我会考虑加一些插图,也争取回答刚才书友的问题,把教书先生的收入写进书里。
劳月:非常感谢陈华胜老师精彩的分享。《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是读书岛宋文化系列分享的第四本书。前面三本都是专题的讲述,《绍兴十二年》记述了一个特定年份的历史,《风雅宋》是从宋画里看宋朝,《苏东坡传》则是专门研究苏东坡的传记,今天这本《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则是全面介绍宋朝经济、社会、文化状况的书。从4个不同角度来回望1000年前的宋朝,我们会有不同的感受,会有全新的认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一次读书岛活动仍然是宋文化主题的分享,安排在4月24日下午,作为今年浙江图书馆纪念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的内容之一,分享《遇见宋版书》,分享嘉宾是这本书的作者姜青青老师,地点是曙光路浙江图书馆2059室。
去年《风雅宋》带我们从画里看宋朝,这次姜青青老师将带我们从书里看宋朝。欢迎各位书友先阅读《遇见宋版书》,届时和姜青青老师一起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