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系统谋划,督导并举(学前教育)

全国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是强化目标导向、树立引领标杆、健全体制机制、促进内涵发展的系统性工程,目的在于调动县级人民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建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回顾创建过程,成都学前教育探索出了一条督导评估与事业发展有机结合的“系统谋划、对表对标、督导并举、迎评促建”发展之路。

系统谋划,有序推进

教育部印发《评估办法》后,市政府分管领导要求加强市域统筹,系统谋划,按照“成熟一批申报一批”的原则,督促指导区(市)县分期分批按序争创。各区(市)县根据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和年度监测结果,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照评估指标和标准,对区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情况进行自评自查,制定了区(市)县创建规划和年度计划,形成创建工作时间表和任务书。按照创建规划,2020年青白江区和双流区率先争创,2021年组织锦江区等7个区县积极申报,力争到2024年成都所有区(市)县达到国家督导评估要求。
为鼓励区(市)县政府积极争创,成都市建立了学前教育激励奖补机制,按照先过先得、先过多得、逐年递减的方式,对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区(市)县给予资金奖补。

对表对标,夯实责任

从2019年开始,成都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特别是“8050”(普惠园覆盖率达8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目标作为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督导部门还先后开展了公办园在编与非在编教师待遇保障、公办园标准化建设、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幼儿园学位提升工程等专项督导,并发布督导报告和通报。

同时,市教育局制定《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县创建指导责任分工安排》,明确相关部门在幼儿园规划布局、资源配置、教师工资待遇保障、保教质量、监督管理、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的职责和任务,协同推进创建工作。在业务处室指导下,通过发挥督导“利剑”作用,县级人民政府对标教育部印发的17项指标和标准,逐项梳理改进,促进县域幼儿园数量与质量并举、硬件与软件并重。

督导并举,务求实效

成都按照“以督促治理,以导谋发展”的教育督导理念,坚持督与导并举、督与导并重。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指导各区(市)县选优配齐责任督学,实现公办、民办幼儿园责任督学全覆盖,按规划轮序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加强对幼儿园安全管理、规范办园、师德师风、一日活动等进行监督指导。同时持续开展学前教育质量监测,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每年对全市和区(市)县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及五大领域进行监测评价并发布年度公告,指导区(市)县和幼儿园结合监测反映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升保教质量和水平。

在创建过程中,成都充分发挥骨干引领和结对帮扶作用,组织全市一级园园长和其他区(市)县骨干园长结对指导迎检区县每一所幼儿园,调动市、县两级教研力量,采取“师徒结对+跟岗研修+送教下乡”的方式分期分批开展专业培训,从办园条件等六个方面,全面分析、重点突破,对幼儿园特别是普惠性民办园进行全面指导,促进质量提升。

迎评促建,全面提升

成都以创建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发展的原则,不断建立完善市、县两级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制度机制。
近年来,成都先后修订《成都市幼儿园管理办法》,强化全市学前教育领域综合治理;建立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财政补助标准,并健全动态调整机制,保障幼儿园健康发展;建立非在编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按《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待遇的指导意见》,将非在编教师工资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幼儿教师相对稳定。下一步,成都将拟订《成都市学前教育教师编制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灵活的编制体系。

来源 | 《中国教育报》2021年04月18日第2版

(0)

相关推荐